袁建群

【內容摘要】本研究通過兩個問卷對重點中學高一新生的適應能力和適應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表明,高一學生總體上適應能力比較差,適應能力不強的學生占54.5%,而且這種狀況具有較大的普遍性。高一學生在學習適應方面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數學和英語學習上,主要學習壓力源于同學競爭激烈。在生活適應方面,半數以上的學生感到身心疲憊,精力不夠用。在人際適應方面,總體上問題不算嚴重,多數學生認可新同學和新集體,只有少數人覺得人際關系是其心理負擔。這些結果對于提升高一新生適應性輔導的針對性具有較大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重點中學 高一新生 適應問題 調查研究
適應是指個體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調整,以保持與環境協調一致的一種心理品質。高中生適應可以視為高中生根據學習、生活、人際環境等變化做出調整,以保持與環境協調一致的一種心理品質。高中生適應主要包括學習適應、生活適應和人際適應三方面的內容[1]。
高一是學生從初中升入高中后的一個特別重要的銜接階段,高一新生在認知、情感和個性等方面尚不成熟,他們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和技巧,容易產生焦慮、煩躁、和憂郁心理。陌生環境帶來的諸多不適應表現,使得高一成為心理障礙的多發時期。
可見,關注高一新生適應情況以及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非常重要。目前,國內有關高一新生適應問題的研究缺乏量化的實證研究。因此非常有必要從定量的角度,對高一新生的適應狀況進行實證研究,從而為高一新生適應性輔導提供參考依據。
一、方法
1.調查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取樣法,調查了某重點中學高一9個班級共585名學生,其中女生297人,男生288人,平均年齡約16歲。
2. 調查工具
本研究了兩個調查工具。其中一個是北京師范大學鄭日昌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在校心理適應能力問卷》[2]。另一個是結合文獻資料改編的《高一新生適應性情況問卷》。
其中《中學生在校心理適應能力問卷》共有20個項目。每題有三個答案,即是、無法肯定、不是。內容涉及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適應、應對方式等多方面的問題。按照中國常模,35~40分:表示社會適應能力很強,能很快適應新的學習、生活環境,與人交往輕松,無論進入怎樣的環境都能應付自如;29~34分:表示社會適應能力良好;17~28分:表示社會適應能力一般,當進入一個新的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基本上能適應;6~16分,表示社會適應能力較差,依賴于較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一旦遇到困難易怨天尤人甚至消沉;5分以下:社會適應能力很差,在各種新環境中,即使經過相當長時間的努力,也不一定能夠適應,常常因感到與周圍事物格格不入而十分苦悶,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總顯得拘謹、羞怯,手足無措。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在0.85以上。
《高一新生適應性情況問卷》,共有18個題目,各題目之間的分數不予合并,屬于問卷調查范疇,而非心理測驗范疇。所以,無須進行信度和效度分析。
二、結果
1.高一新生的適應能力狀況
《中學生在校心理適應能力問卷》的主要調查結果如表1。可見,在所有被調查的高一學生中,適應能力很差的占25.6%,較差的占28.9%。也就是說,總體上有54.5%的學生適應能力不理想,需要引起關注。適應能力一般的占26.7%。真正適應能力較好的也就18.9%。
經卡方檢驗,總體上不同適應能力的學生比率差異顯著, χ2(4)=52.48,P<0.01。 良好與很強的顯著低于另一種級別。根據列聯表分析,性別與適應能力的關系總體上不顯著, χ2 (4)=6.31,P=0.177>0.05。但在適應能力一般的學生中,相對來說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卡方值達到邊緣顯著, χ2 (1)=2.80,P<0.1。
2.高一新生的具體適應問題
根據《高一新生適應性情況問卷》,我們對學生存在的具體適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調查發現,在高中各門課程中,學生適應起來最困難的是數學,66.4%的高一學生存在數學適應問題。英語不適應的比率也相對較高,有38%的學生不適應。其他各門課程均大約只有25%的學生不適應。
在學習壓力的來源方面,有62.4%的學生認為與初中相比高中學習的壓力主要來自“同學之間的競爭”;有51.0%的學生認為“學習成績明顯下滑而產生的心理落差”也是重要的壓力來源;認為“父母的期望”是主要壓力源的則有42.5%。“老師期望”與“人際關系的不如意”則對高一學生的壓力影響不大,分別只占11%與15%。
在學習興趣方面,認為學習興趣變化不大的有51.3%,興趣更濃的有33.5%,而產生厭學情緒的占15.2%。總體情形比較樂觀,但這15.2%的學生需要引起關注。
高一新生入學后,總體感覺“有點疲勞”的占42.4%,很容易疲勞的占12.5%。也就是說,有54.9%的學生在入學后產生了消極體驗。而“精力充沛”的只占11.7%。可見現在的高一學習任務讓多數學生的精力處在一種“飽和”狀態,只有11.7%的學生有游刃有余之感。因此,對絕大多數學生來說,學校不宜進一步加大學習負荷了。
在考試焦慮方面,認為經常會緊張的學生在9.8%,偶爾會占52.8%。考慮到適度的緊張會學習成績有好處。可見這方面的問題還不算嚴重。不過對于近十分之一容易緊張的學生,要加強考試心理的輔導。
在自信心方面,總體上也是不錯的,33%的學生非常自信,52.3%的學生認為應該可以學好高中知識,感覺缺乏信心的占14%左右。
在人際關系方面,認為和班里大多數同學人際關系較好的占31.1%,一般的占64.1%,大約3%的學生人際關系不好。說明這方面,總體上還是比較令人樂觀的。人際適應的問題相對不突出。
在應對方式方面,高一學生在碰到難以解決的非學習方面的問題時,最愿意向好朋友傾訴,占66.4%;其次是進行自我調節,占30.6%。而愿意向老師傾訴的只占3%。可見,朋友是高一學生最主要的社會支持系統。而教師在為學生提供心理支持方面是做得很不錯的。
在對教師的期待方面,如果自己在課堂上回答錯誤,希望老師“善意鼓勵”的占65.4%。可見學生內心是比較脆弱的。他們希望得到老師更多的寬容和鼓勵。而希望老師“直接指出錯誤”也占到29.3%。希望老師“嚴厲批評”的只有1.5%。然而事實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采用批評策略往往多于鼓勵策略。這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根據該調查結果,我們應當更深刻地認識到“賞識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學方式上,對老師的上課方式完全適應的學生只占10.9%,表示不適應的則有14.8%,多數學生表示部分適應。而最不適應的上課方式是“沒有詳細的講解”,占50.6%,認為難度太大的有25.9%,認為內容太多的則有18.1%。可見在教學環節上,教師做到詳細的講解,對于學生盡快適應高中學習是非常關鍵的。
三、討論
通過以上調查結果,我們發現高一學生總體上適應能力比較差。在李興英等的一項研究中,他們發現,高一新生適應能力較差的占35.34%,適應能力很差的占34.91%,二者之和竟然達到70.25%[3]。
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高一學生在學習適應方面的主要問題表現在數學和英語學習上,主要學習壓力源于同學競爭激烈,對教師最大的期待是講解要詳細一些,對于學生的錯誤要多進行善意的鼓勵。在生活適應方面,半數以上的學生感到身心疲憊,精力不夠用。因此,高一學生的適應問題主要集中學習適應和生活適應方面。
針對高一新生的適應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的應對策略很多。國內相關的文獻也很多。但絕大多數文章只是憑借日常經驗非常寬泛地提出一些應對思路,如加強班集體建設、加強學習方法指導,營造和諧心理氛圍,構建家校溝通機制之類的[4]。還有文章更籠統地只是說要通過樹立自信、改善人際關系來解決新生適應問題[5]。
國內這些相關文章提出的應對策略普遍顯得寬泛,不夠深入。為此,我們認為針對當前重點中學高一新生的適應問題,應該運用認知療法、行為療法、人本主義療法等更專業的心理咨詢理論和技術來解決。如,我們曾經通過認知療法,對高一學生的適應不良問題進行了預防和干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湯萬杰,王 鋼,張大均.高中生適應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2).
[2]鄭日昌.中學生心理健康叢書之二,第2版.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226.
[3]李興英.高一新生心理適應能力調查分析[J].中國校醫2002,16(4).
[4]肖金蓮.重點中學高一新生適應的心理問題及對策分析[J].考試周刊,2008(29).
[5]王明春.高一學生心理適應問題及對策[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3).
(作者單位:惠州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