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征
摘要:隨著博物館突出公益屬性,免費開展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對博物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講解員作為連接博物館與參展觀眾最直接的紐帶和橋梁,在博物館對外宣傳和教育講解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立足講解員崗位實際,充分發揮其職責優勢,從堅定做文物文化的講解者、傳播者的角度,提出堅定理想信念等四點建議,從學習歷史文化知識、積極創新創造、統籌兼顧三個方面指出了講解員發展方向。
關鍵詞:博物館講解員;文物藝術傳播;職業發展方向
一、選題意義及背景介紹
博物館以國內外歷史文化遺產為載體,承擔著保護、挖掘、收藏、展示、教育、科研等職能的綜合性社會公益機構,通過無差異化向公眾輸出社會化教育資源,推動社會道德建設和人民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對外開展交流和教育,是博物館立館、建設、生存、發展的永恒主題,是博物館事業高高質量發展的永恒目標。
而講解員作為博物館對外展示和溝通的橋梁,在博物館對外宣傳和教育講解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講解員要通過自身語言藝術、肢體動作將距離我們生活較為遙遠的、晦澀難懂的歷史文化遺產用簡單、詳實、通俗的預言表達出來,展現給大眾,在傳播文物知識的同時,提高觀眾文物鑒賞能力,提升文物在人民群眾中的影響力,達到保護和傳承的共識。因此,與其他社會教育工作者相比,博物館講解員是集歷史教師、藝術主持人、話劇表演者、廣播播音員特質于一體的綜合性崗位,涉及旅游學、藝術學、人文社科學、歷史學等多個學科范疇,其講解素質的高低,是展示博物館服務社會水平的重要窗口。而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發展,5G、人工智能、三維動畫等技術開始走進博物館,網絡博物館、微信博物館、三維博物館等科技博物館走進人們的生活,博物館講解員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而以公益服務為主的博物館在人力、財力、物力等多個方面受到嚴重制約,如何利用自身優勢,克服阻力,創新機制體制,建設一支高水平、職業化的講解員隊伍,適應大眾需求,是擺在博物館面前的一個極具現實的問題。本文以山西博物館為例,對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進行有力探討。
二、新形勢下講解員職業的角色定位
隨著博物館不同能力建設培訓活動的深入推進,講解員專業知識、講解素養、形象展示等多個方面有較大提高。但是,講解員因個人性格、教育背景、專業知識、特長愛好的不同,工作重心和展示方向可能會有所不同,要擅長發揮所長,堅決彌補短板,確定角色定位,堅決最文物藝術的信仰者和傳播者,是做好新形勢下博物館講解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文物文化的信仰者
堅定理想信念。博物館講解員作為我國某一時期、領域、地域的文物歷史說明者和歷史文化傳播者,是展示、宣傳我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新時代博物館講解員首先要堅定理想信念,熱愛黨、國家和人民,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不斷深化對其基本觀點、理論體系、豐富內涵的理解把握和貫徹落實,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認識文物價值,傳播歷史文化。自覺將自身的工作放到地區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高度去謀劃,不斷實現認識價值,自覺抵制不良思潮,堅定做文物文化的信仰者。
(二)文物藝術的傳播者
1.注重講解音調。講解員的語音語調應該講究親和力、感染力和傳播力,重視與身體形態的搭配,語言、身體做到自然得體,讓人舒服。語言表達要自然流暢,注重與觀眾的交流感、溝通感,做到落落大方。同時,自然、熟練應對講解過程中觀眾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做到耐心、細致的講解。但是要做到這些,需要講解員平時熟練講解詞,做到學懂弄痛做實,在此基礎,注重每一個講解經驗的積累,總結經驗教訓,讓觀眾通過講解員的語音語調,體會到身臨其境的感覺。
2.把控講解節奏。博物館的講解工作不同于學校教學,往往是流動式、往復式的,同時夾著者故事情節、歷史背景、文化底蘊等。良好的節奏把控可以調整好講解氛圍,如果講解過快,觀眾往往沒有融會貫通就簡單進入下一場景,更不上講解節奏,無法調動觀眾參展熱情和興趣,導致參觀成為走馬觀花,走過場,最后草草收場,如果講解過慢,觀眾無法緊跟講解員講解節奏,容易分散注意力,降低講解效果。因此,在講解員講解培訓和訓練過程中,要將講解流程細化到每一個講解場景,注重場景時間把控,更加突出觀眾的主體地位,照顧到小孩、老年人及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積極讓參觀人員參與其中,真正了解到博物館文物背后的價值與內涵。
3.保持優雅儀態。與其他博物館工作人員不同,博物館講解員是站立時間最久、預言表達最多的崗位,也是與觀眾交流最多、溝通最久的職業。講解員親和力強、舉止大方、端莊氣質直接代表著在博物館藝術品位和文化氣息。因此,講解員在介紹博物館歷史文物、展覽作品時,應該通過優雅儀態將博物館博大精深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品位表達出來,給與觀眾眼前一亮、較為舒適的視覺體驗。
4.具備良好的應急引導能力。隨著5G、新媒體等信息化手段的豐富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博物館逐漸興起。傳統單項溝通的講解方式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了,利用三維動畫、宣傳片等多種現代多媒體工具進行輔助講解,可以有效提高傳統講解方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借用數字技術,能夠實現博物館互動溝通,近距離展示文物,提高文物的辨識度,突破觀眾感官體驗,實現多種方式傳遞,強化語言技術和動畫藝術的結合,使講解員的感染力大大提高。借用信息化手段,存在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出現突發狀況也是在所難免的。因此,在運用信息化手段過程中,提高自身應急處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講解員要提前考慮在斷電、無線電干擾等情況下可能會發生的意外情況,圖之于未萌,慮之于未有;其次,講解員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如果遇到突發狀況,要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沉著冷靜,從容應對。
三、新形勢下講解員職業的發展方向
(一)學習歷史文化知識,做專家型講解員
當前,博物館通過不同形式開展了文化博物展覽活動和宣傳文物活動,由單一面對面講解向多形式結合轉變。就其形式而言,有面向網絡、學校、社區……,面對群體則各有不同,但這些都需要講解員的認真講解、有效溝通來完成工作。因此,無論通信等科技技術如何發展,博物館宣傳教育形式多么豐富多彩,講解員與觀眾的有效溝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專家型講解員建設勢在必行,需由簡單背誦講解稿的單一溝通方式向以解疑答惑、雙向溝通為主轉變。這一要求的提出,首先,要有足夠歷史文化知識儲備,對所在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傳統、藏品等具有全面了解,對博物館專業專長也要有一定的了解。其次,要有飽滿的工作熱情,要想適應新時代講解工作需要,強烈工作欲望是其成長成功的前提和關鍵,飽滿的工作熱情,會將觀眾當學生,知無不言的傳播、分享歷史文化知識,講授其中趣聞,當好博物館的宣傳者、傳播者和播種者。再者,具有旺盛的求職欲望,只有堅持不斷、持之以恒學習與博物館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并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推展,不斷推陳出新,更新講解結構和完善講解方式,并通過講解實踐磨煉,才能成為真正的“專家型講解員”。
(二)積極創新,做文化活動的設計推動者
博物館講解員作為館內直接面對受眾的一線工作人員,也是最容易靠近、貼近、親近客戶的博物館管理者。因此,什么樣的講解方式,什么樣的歷史話題容易引發觀眾的持續關注,講解員感受最深,關注最多。結合博物館文物資源優勢、位置優勢、環境優勢,將講解員引入到博物館文化宣傳活動的策劃、設計、推動中去,能夠結合觀眾喜好的特點,創造出適合不同受眾的博物館文化教育活動。例如,如面對具有一定文物專業知識和鑒賞素養的博物館興趣愛好者, 可舉辦專家講壇、文物沙龍等小眾活動;如面對在校大學生,可雙向開展文物進校園和文物志愿者活動,拉近學生與博物館之間的距離,擴展歷史、美術、科學、藝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為高質量就業做準備,如面對中小學校的未成年人,博物館文化教育要突出知識性、趣味性和活動性,與博物館文物零距離,開展體驗活動和動手活動,培養文物方面興趣愛好,挖掘發展潛質,進一步培養未來專業的優秀歷史文化繼承人做準備。
(三)統籌兼顧,做博物館事業的管理者
自我國博物館定位為公益職能,并逐步免費開放以來,講解員隊伍就活躍在博物館工作的最前線,肩負著博物館社會教育和宣傳推廣重要責任。對博物館實情,包括發展狀況、面臨困難、觀眾喜好,是最為熟知。同時,長期的講解員工作經歷使其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寫作創意能力。而受年齡、身體狀況等個人條件制約,博物館講解員有條件和能力進一步發展,在堅持努力提升自身素質的同時,成為博物館事業的管理者,為博物館的業務管理、社會活動等內外部工作建言獻策,更好體現博物館運營理念、管理水平和職責定位,使博物館真正成為傳播知識、傳播理念、傳播文化的平臺和載體。
參考文獻
[1]博物館講解員的語言藝術與講解技能研究_徐媛.
[2潘宇, 博物館志愿者講解員隊伍建設之探討.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01): 第110-112頁.
[3]基層博物館講解員隊伍建設之我見_以中國客家博物館為例_謝靜輝.
[4]面對未來博物館講解員的角色定位和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