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宇
八 戒
八戒是一只貓。
八戒是一只最常見的灰色虎斑紋的花貍貓。
八戒是一只體重超常達到13斤的大公貓。
八戒是我在西安的一個小友從同學那里抱養的一只流浪貓。
八戒是我在一年前只看過一眼的貓,卻再也沒法忘記它。包括在我千方百計動員小友把八戒送人之際,八戒仍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里。因為新婚的小友,造人計劃的實施只是時間問題。而家里養貓或別的寵物,對初生嬰兒的成長顯然是不利的。小友點頭稱是,卻并不執行,感情上舍不得,這可以理解。因為八戒落戶他家已經有六年了,八戒從剛剛抱來像一個拳頭大小的小絨球,居然長成身寬體胖、腰圓膀粗的大公貓。家貓通常體重不過七八斤,十斤上下就算壯漢,偏偏八戒竟然長到13斤重——儼然日本高大肥胖的相撲運動員一般。這也是小友之所以把家貓取名“八戒”的原因——小時候胖嘟嘟的,長大了更加胖嘟嘟的。但這不是我記住八戒的原因。
我之所以記住八戒,原因在于八戒對人不卑不亢的態度。它并不因為自己是流浪貓出身,就對人低三下四。那是2016年8月盛夏的一天,我第一次去小友家造訪。早聽說小友養了一只貓,進門后我就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搜索,卻沒有看見八戒的影子。因為我家早年一直養貓防鼠,還養過一只渾身雪白、兩眼一藍一黃的波斯貓。后來母親年紀大了,沒精力飼養貓了才不養的。我知道貓有纏人毛病,家里來了客人,家里的貓會比主人更加殷勤地率先纏繞在客人的腳下。我開口詢問,小友說,八戒膽小怕人,聽見門響先躲起來了,它不愿看見生人。說著話,但我很快在陽臺與臥室之間一個被落地窗簾遮蓋的角落找到了八戒。隔著家具我朝八戒喊了一聲:“八戒!”八戒紋絲不動。我又喊了一聲,八戒勉強挪動一下雄壯肥碩的身子,抬頭懶洋洋看我一眼算是回應。八戒的自尊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們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狗是忠誠的,狗對主人永遠忠貞不二,而貓是有媚態的。貓除了具備抓捕老鼠的本領——更多時候是把老鼠趕走或者嚇跑外,貓天生機靈、貪吃貪睡,還有每年“叫春”的特性。每到春暖花開,家里養的貓就不見了,一連好幾天甚至十多天不見蹤影,它發情,出門交配去了——絕對沒有像狗那樣對主人的忠貞不二。狗到了春秋兩季也發情,也出門尋找情郎或者狗妹,但絕對不會玩失蹤,絕對不會被愛情沖昏頭腦,絕對會忠于職守。貓則不同,要么“叫春”離家玩失蹤,要么在家時刻向主人獻媚邀寵黏黏糊糊。小友告訴我,八戒平時對主人從不獻媚也不邀寵,更不黏黏糊糊。通常家貓都喜歡跳進主人的懷抱耳鬢廝磨,寸步不離。八戒不,八戒幾乎不跳進主人懷抱耳鬢廝磨。最多,當男女主人在家坐在桌前工作時,八戒就會悄無聲息地臥在男女主人腳邊陪伴。即便你主動示意它跳上主人懷抱,它也不肯伏下高貴的腰肢順從你。
這真是太少見了。從小被原主人拋棄街頭的八戒,幾乎就像一個時刻保持尊嚴的紳士,天生不懂獻媚為何物,就是西安人常說的,八戒天生不“然”人。也許,恰是八戒作為貓,卻沒有貓與生俱來的媚態——我早年常見的那種,才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同時我要指出一點:八戒的運氣真好。從落魄的流浪貓一下子落戶衣食無憂的人家,從啼饑號寒到養尊處優,不過一夜之間的事情。人,有時候也像八戒一樣,需要那么一點運氣。
三只鵝
有人養三只鵝本不稀罕。
三只鵝養在廠區里高視闊步,就有點稀罕了。
三只鵝還能充當門衛的好幫手,就更稀罕了。
這三只鵝是我的一個表妹夫婦養的——主要是表妹夫養的。除去堂姐堂妹不算,我的表姐表妹,姑表姨表的,加起來很多,不下三五十個吧,大多分布在江蘇省內,主要在我老家泰州、姜堰一帶(也有住在南京、無錫、上海、北京的),離我福州的家都很遠。譬如,這對表妹夫婦就住在泰州市姜堰區俞垛鎮,表妹夫在鎮上辦了一個工廠,有八十多個工人,實行三班倒工作制。三只鵝就是在這個面積廣大的廠區里高視闊步,形同衛兵。它們還真是忠于職守的好衛兵——但凡有陌生人進入廠區,不等門衛詢問,三只鵝就會“嘎嘎嘎”叫著上前阻攔??次殷@訝的表情和滿臉的疑問,表妹給我講了三只鵝的故事。
認真說起來,這三只白色的鵝不是我的表妹夫——男主人存心要養的。一年半前,為了改善職工食堂伙食,男主人從農貿市場買回三只鵝——存心是要殺它們的。揚州人、泰州人素有吃鵝肉的習慣和愛好。這是因為我的老家揚州、泰州地處長江中下游地區,自古水草豐美,不啻喜愛吃草的鵝的生長天堂,所以幾乎每戶農家都養鵝——也就養成了當地鄉親吃鵝的嗜好。不料食堂廚師舉刀要殺第一只鵝時,另外兩只鵝居然火急火燎跑到男主人跟前,叼住他的褲角“嘎嘎嘎”大叫,邊叫邊往瀕臨死亡線上的那只鵝面前拽。難道它倆知道買回它們的是男主人?只有男主人擁有生殺予奪大權,能救同伴的命?冥冥之中男主人似乎明白了鵝高聲求助的用意,于是就讓廚師刀下留情,保住了那只鵝的生命。不曾想,脫離險境的那只鵝立刻加入兩個同伴的行列,圍著男主人“曲項向天歌”——似乎是感謝男主人的不殺之恩。
這下倒好,接受了感謝以后的男主人還真不忍心殺鵝了——有誰狠得下心殺這么通人性的鵝呢?仿佛是為了用實際行動報答男主人的不殺之恩,這三只活下來的鵝,高智商的鵝,從此每天兢兢業業雷打不動,沿著工廠的圍墻巡邏,協助門衛看守大門和廠區,表示它們絕對不是尸位素餐的貨色。聽到這里,讓我想起50年前看過的一部黑白電影,是國產的經典反特片《古剎鐘聲》(1958年出品),講得是70年前東北抗日戰爭期間反特的故事。在深山老林一座千年古廟里,有一個老方丈是日寇的潛伏特務,他利用古廟作為地下聯絡站,傳遞有關我八路軍抗日的情報。為了防止外人——我八路軍偵查員悄悄進入古廟,這個老特務就養了兩只鵝——鵝有看家護院的本能,但凡看見陌生人進廟,大老遠的,兩只鵝就會“嘎嘎嘎”大叫著報警,同時趕上前去阻攔——等于提醒、掩護了主人。電影《古剎鐘聲》里的故事,證實聰明的鵝確實有看家護院的本能,是主人的忠誠衛士。
有一天,正在散步的男主人——我的表妹夫,又被兩只鵝叼住褲角“嘎嘎嘎”大叫,邊叫邊往前面拽。男主人雖然疑惑,但有了前車之鑒,就在兩只鵝的帶領下順從地往前走。走到一口廢棄的枯井附近,男主人聽見了井底的鵝叫,探頭一看,果然是其中一只鵝不小心踏空掉落井底了。結果是被救上來的那只鵝像人一樣感激涕零,又與兩個同伴一道,圍著男主人“曲項向天歌”——大唱贊美歌。唱完之后,三只鵝似乎是更加忠于職守,更加賣力地巡邏廠區,防范未然。從這以后,表妹夫婦算是徹底打消了宰殺三只鵝改善食堂伙食的念頭了。這才有了時隔15年,我重返故鄉探親,看見的溫馨感人的這一幕。
我發現,這三只鵝,雖然羽毛都是白色,個頭還是明顯有大小的區別:三只鵝的身體基本是大中小以階梯樣式排列。俗話說:“三人成眾?!比基Z也成眾,必須有一只領頭鵝。有趣的是,并非我們人類按照慣性思維推理的那樣——個頭最大的那只鵝是領頭鵝,帶領大家前行。反倒是個頭最小的那只鵝充當了領頭鵝的角色,永遠走在最前面,永遠率領另外兩只鵝高視闊步,在廠區巡邏。遇有生人出現,也必定是個頭最小的那只鵝以身作則,奮不顧身,沖鋒在前,其余兩只鵝則伸長脖子,壓低鵝頭,緊緊相隨,三只鵝形成品字型戰斗隊形,山呼海嘯,摧枯拉朽,一往無前,氣勢磅礴——讓驀然遭遇這兇猛陣勢的陌生人目瞪口呆,驚慌失措,落荒而逃。
據說,鵝的勇敢是因為鵝的眼睛小,看什么東西都小,所以勇氣倍增,膽子特大,對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充滿攻擊性。而牛則恰恰相反。牛的個頭雖大,眼睛也大,所以看什么東西都是龐然大物,先自膽怯,放棄抵抗,任人宰割。
開初,我以為個頭最大的那只是公鵝,其余兩只是母鵝,結果三只都是母鵝。男主人告訴我,有一次喂鵝,他發覺少了一只鵝,但是其它兩只鵝并不叫喚,好像沒事發生一樣。他就去尋找。由于廠區很大,還有偌大一片樹木、雜草叢生的綠地,那只失蹤的鵝沒有找到。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找到那只鵝。待到在綠地深處找到時,才發現那只鵝躲在雜草叢中下了一窩蛋,自己趴在蛋上傻乎乎地孵小鵝。由于沒有公鵝交配,一窩蛋都孵臭了。表妹夫婦想把那只癡情的鵝抱回來,放棄無用的孵化??墒悄感允愕涅Z表現出十足的母愛,死活不肯離開那一窩臭蛋,可見母鵝的母愛有多么偉大。
這讓我聽了很是感動,我建議表妹夫婦要講究科學,要講究仁慈,要施行更加人性化管理。那就是,盡快再買回一只公鵝來,讓四只鵝琴瑟和鳴,夫唱婦隨。待到下一次孵蛋時,就能孵出小鵝來,也不枉母鵝的一片癡情和苦心。
我期待早日聽到忠于職守的母鵝孵出小鵝的佳音。
堅忍的鴿子
有一首歌曲《鴿子》,世界聞名,人人愛聽,以至于西班牙、古巴、墨西哥、阿根廷等國都把《鴿子》當成自己國家的民歌。其實《鴿子》是19世紀西班牙著名作曲家塞巴斯蒂安·依拉蒂爾僑居古巴時創作的一首歌曲:
當我離開可愛的故鄉哈瓦那
你想不到我是多么悲傷……
親愛的我愿隨你一同去遠航
像一只鴿子在海上自由地飛翔……
我這里要說的是關于鴿子的一個真實的中國故事,一段動人的中國傳奇。這個真實故事,這段動人傳奇發生在福州溫泉路一座住宅樓12層——我同學家寬敞的陽臺上。同學在陽臺種了十幾盆花卉,一字兒排開。最左邊朝東的一盆是一株長勢旺盛的三角梅——由于被一個儲物柜遮擋,同學澆花時只能看見三角梅的枝葉部分,必須探頭向下才能看見完整的三角梅全貌。有一天,同學例行公事般澆花時,依稀感覺三角梅下有什么東西動了一下。他探頭向下一看——三角梅下居然安臥一只雪白的鴿子,有毛茸茸的兩只小鴿子從大鴿子的翅膀底下探出頭來,與我同學——主人對眼相望。
這讓我同學大吃一驚,繼而百思不得其解。因為他的住家在人口密集的福州鬧市中心,鴿子是什么時候選中他家陽臺安營扎寨的?細想之下,不禁生出無限的感動——因為,他每隔三五天就要給花澆一次水。每一次澆水,必定讓孵化中的鴿子淋得渾身透濕??墒?,孵化中的鴿子專心致志,從不逃離。事后我同學了解到,鴿子孵蛋是雌雄輪班,很有規律。通常情況下,雄鴿在上午進窩——花盆,代替雌鴿孵蛋,下午由雌鴿進入花盆換下雄鴿,并且在接下來的一整夜都由雌鴿孵化。直到雛鴿孵出大約一個星期,都是這么的雌雄鴿子輪流孵化,從不亂套。而鴿蛋的孵化期是15天以上,在這段時間里,作為父母,雌雄鴿子無論怎么被澆花的涼水淋得渾身透濕,總是毫無怨言,決不挪窩,對鴿蛋不離不棄,誓死捍衛。這種堅忍不拔的意志,這種無私忘我的精神,自然讓我的同學感動不已,也自責不已。如果,自己澆花時能夠細心一點,及早發現,就不會讓孵化中的鴿子遭此大罪了。
仿佛是為了將功補過,在雌雄鴿子飛出去覓食時,我同學趁機給兩只雛鴿喂點食物。這樣,覓食歸來的父母將食物反芻給雛鴿吃時,等于讓兩只雛鴿加餐又吃了一頓。由于吃的是“雙份”,兩只雛鴿茁壯成長,飛快壯大。也由于我同學天天將功補過般給兩只雛鴿添加“小灶”,長大的雛鴿一點也不怕人——好像小家伙知道主人會保護自己似的。連帶著,因為雛鴿不怕人,作為雛鴿父母的大鴿子也不怕人了。還任由主人為它們隨時攝影、錄制視頻,發到微信群里讓同學們大飽眼福——等于說,我們是看著雛鴿一天天長大的。為了讓鴿子這幸福的一家子老小不再經受風吹雨淋,在一個臺風來臨、狂風大作、暴雨即將降落之前,我同學趕忙用馬糞紙箱制作了一個舒適的鴿子窩,把大小四只鴿子挪到了陽臺內安家落戶,風雨無侵,真正做到了人鴿和諧一家親。
通過近距離觀察,我同學發現,不過三四天時間,雛鴿的眼睛就慢慢地睜開了,身上細小的羽毛開始長出來。大概十天左右,雛鴿的新羽毛長出更多了,開始能站立走動。雛鴿長到半個月大,全身雪白的羽毛就算長齊全了,漂亮極了,也變得活潑好動起來,膽大的一只雛鴿敢于帶頭走出鴿窩,另一只相跟著也走出來,雛鴿一前一后在陽臺上高視闊步。作為父母,大鴿子并不阻攔,只是慈祥地看著自己的一雙寶貝在陽臺上嬉戲玩耍。又過了一個星期,雛鴿的羽毛更加豐滿好看,開始會不停向父母嘴里討要食物,同時無師自通地學會自己滿地尋找、啄叨食物。等到滿月時,兩只雛鴿體重都已經超過一斤重了。長到六個月時,我同學親眼看見一只雛鴿不停地咕咕叫著,顯然是雄鴿,它在催促雌鴿趕快去下蛋了。而另外這只還真是雌鴿,乖乖地趴在窩里下蛋。雛鴿真的長大接父母的班了。這時,作為父母,鴿子夫妻理智地選擇了離開,讓兒女獨自生活——它們飛走后再沒有回來。
按照規律,雌鴿下蛋都在下午,都是兩枚。第一枚鴿蛋產下后,第二天下午再產下第二枚,然后雌雄鴿子開始輪流孵化鴿蛋。不幸的是,我同學眼看著這只雌鴿趴在窩里都過去四天了,累得是筋疲力盡,第二枚鴿蛋仍然沒有產下來。第六天,產蛋的雌鴿因不吃不喝,過度衰竭,在窩里閉上眼睛斷了氣。天天守候在一旁的雄鴿,在雌鴿斷氣后,依然不離不棄,忠實地保護著死去的雌鴿,它以為雌鴿還在產蛋中。這一幕真是看得主人傷心欲絕。終于,剩下的孤獨的雄鴿,在一天早晨,最后回望了剛起床的主人一眼,展翅起飛,直插藍天,像它的父母一樣,義無反顧飛走了,再沒有回來。是的,鴿子的愛情是純潔的,忠貞的,永不言棄。如今,心愛的妻子斷氣了,不在了,留在傷心地又有何用?
望著自己親手制作的鴿子窩,如今空空如也,我的同學非常難過。他還在深深自責,當時怎么就沒有及早發現鴿子在花盆里孵化呢?害得它們飽受“人工雨”的澆淋。而且,難道不是我們人類日益增多的結果,導致城市不斷膨脹擴大,鵲占鳩巢——占據了包括鴿子在內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才出現了這對鴿子做出迫不得已、寄人籬下的選擇——陷入“人工雨”澆淋的窘境。而既然這對癡心的鴿子在茫茫人海,無數人家中,選擇了我同學家的陽臺作為它們棲身的窩,這無疑就是一種人與鴿之間的緣分。是冥冥之中,這對鴿子看中了我同學一家人的善良、可靠,選擇了信任、托付和依賴,上演了先苦后甜的一幕感人情景劇。
但愿有一天,那只無奈飛走的雄鴿,會帶領新選中的雌鴿返回故地,重來棲身——這顯然是我同學一家人心中最美好的期盼。在雄鴿沒有飛來之前,那首世界名歌《鴿子》總在鴿子的舊巢上空回響,不絕于耳——這是人類對鴿子發出的真誠召喚,親愛的小鴿子啊,你聽見了嗎?
責任編輯 郭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