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多年小學班主任,我在此就學生心理調適方面跟大家分享“幾招”,雖談不上是什么寶典或秘笈,但也算是育人者的一點“馭心術”吧,供老師和家長們探討、借鑒。
第一招:“一陽指”
在孩子成長之路上,教師和父母是最主要的育人者。依我的經驗,育人者多多開展贊賞教育,多及時發(fā)現孩子的優(yōu)點,伸出“一陽指”實時點贊,有助于改善育人者與孩子的關系(包含親子關系和師生關系),對提高孩子自信心和成績大有裨益。俗話說“毀人一句,育人千句”,所以應該少數落孩子,多贊揚其長處。
我在教自尊心變強的高年級孩子時,跟家長的溝通過程中就跳出傳統(tǒng)路子,以報喜為主,輕易不告狀。現在,我的學生很喜歡我跟家長聯系,有一天,一個女生還主動邀請我去做家訪。
但是也要注意,不能無原則“點贊”,出現原則問題還是要及時糾偏,“小孩要管,小樹要剪”。
第二招:“移形換位”
泰戈爾說“愛是理解的別名”。所謂“移形換位”,也就是換位思考,育人者需要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用愛關心,用心溝通,平等交流。古語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得到孩子的信任,教育自然會水到渠成,育人者收獲的信任有助于其幫助孩子們正確認識自我,這個環(huán)節(jié)一旦通關,孩子就能夠自覺地“打怪升級”。
如何得到孩子們的信任?愛是必須的。然而,光有愛還不行,還得會表達愛,這就要求我們學會“蹲下來看孩子”,像電影《長江七號》里蹲著為孩子擦臉的女老師那樣。
第三招:“撥云見日”
網上有很多媽媽輔導孩子時怒吼的段子,黑色幽默,充滿無奈。有個女家長和我說過:孩子會了一道題,半小時后遇到形式完全一樣但更簡單的題卻不會了,“于是瞬間我就‘崩潰了,抓狂了。”
實際上,孩子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有些知識并不是一時半會就能學會,還時有反復甚至倒退。育人者遇到此類事無所適從時,未必是孩子迷茫,但一定體現了大人的迷茫。這時要先冷靜,思考一下自己在哪方面需要調整,是耐心不夠還是方法不當?孩子進入學習誤區(qū)還是自己輔導水平低?頭腦中思路清晰了,你就能撥開云霧見青天。點撥孩子迷津,須先驅散自己頭上霧水。
第四招:“千手如來掌”
有個成語叫“白首北面”,古以面北為卑,指敬師之禮,意為年老猶拜師受業(yè)。這個成語是當年我的老師教會我的,它鼓勵我成為一名教師,也成為激勵我終身學習的座右銘。
為做一名好老師,甘當一世好學生。在探究授業(yè)傳道的路上,每個育人者都該為了孩子身心健康成長做到:一方面持續(xù)提升自身引領能力;另一方面虛心求教于其他人,尤其是專業(yè)心理教師。都說“以不變應萬變”,但老師育人治心的方法卻需要三十六變,常變常新,總能應對新情況,并讓孩子總有新鮮感。
說到“心術”或“馭心之術”,乍聽起來似帶有貶義,有厚黑之嫌,但“術”無好壞,只是工具,要看你把它用到哪兒。以上“心術”如能融會貫通,非常有助于打通孩子們心理上的“任督二脈”。
(作者簡介:周燕妮,女,沈陽市和平區(qū)南京街第一小學教師,沈陽市五一巾幗先進個人,兩次參與國家級課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