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能有效地減輕或避免建設項目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并為建設項目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評估級別是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關系到地質災害評估工作的精度和深度。建設項目重要性是影響評估級別的兩大關鍵因素之一。本文通過系統查閱國內相關文獻資料,首先回顧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發展歷程,接著分析了現行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存在的問題,最后探討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常見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興的建設用地或規劃用地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并提出了劃分標準,供其他從事地質災害評估工作者參考。
Abstract: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avoid the losse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are caused by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implementing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assessment level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nk i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accuracy and depth of the assessment work. The importance of a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one of the two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assessment level. Through systematic review of relevant domestic literature, the thesis first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and then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methods. Finally, the thesis discusses the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the importance of common merging construction land or planned land projects with unclear importance in the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work as well as puts forward the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order to give references to other geological disaster assessment workers.
關鍵詞: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
Key words: dangerous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hazard;construction project;importance;classification method
中圖分類號:P694?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3-0227-03
0? 引言
我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從1999年12月1日施行至今,近19個年頭,已取得了豐碩的理論成果和成功案例。評估技術方法也隨著社會進步不斷規范,從雛形的《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1],至較簡潔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2],再到現行較完善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3](以下簡稱為“新規范”)。然現行的“新規范”對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的描述仍舊比較簡潔和籠統,而實際各類擬建設項目規模與類別五花八門、紛繁蕪雜,以致基層技術人員在從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會因主觀認識不同,人為提高或降低評估建設項目重要性,導致評估定級錯誤,評估精度、深度、項目用地審批以及評估合同金額等受較大影響。一些學者已對部分領域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作了探討,如:賀為民從省級地方標準、國土資源部標準、項目行政審批權限、行業標準等方面,初步建立了較完善地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4];刑巖等人根據“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中的原則,對市政工程與鐵路工程建設用地重要性進行了評估級別的劃分[5];張長敏等人在以評估規范的基礎上,結合北京地區實際情況,修改了北京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案[6];羅永康等人綜合國家部委有關電力工程建設項目規模標準及高聳建筑物建設項目規模標準、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準,探討了不同風電場總裝機容量、不同電壓等級變電站(升壓站)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判別標準[7]。
從研究現狀來看,專家學者已發現現行“新規范”在評估工作中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比較籠統,實用性欠佳,缺乏涵蓋常用的、融入新興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分類標準。因此,對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常用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建設項目開展系統性研究,融入新興建設項目種類,探討建立一個全面、有據可查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是十分必要的。
1? 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發展歷程
回顧國內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發展歷程,其歷程可簡分為3個主要階段。
1.1 摸索起步階段
1999年3月2日,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8],規定城市建設、地質災害易發區內進行工程建設以及其他有可能導致地質災害發生的工程項目建設,在項目選址階段必須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評估工作按《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進行。其中,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參照按《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中附表“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
1.2 探索發展階段
為規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原則,規范不同階段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內容、要求、方法和程序,2004年3月25日國土資源部頒布[2004]69號文及附件《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中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與之前1999年頒布的《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一脈相承,未作改變。為因地制宜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國內有部分省市依據轄區內的具體情況制定了相應地區的地災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或規范,進一步細分了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如: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2006年發布了 《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程》[9];江蘇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發布了 《江蘇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10];北京市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年發布了 《北京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范》[11];浙江省質量技術監督局2012年發布了 《浙江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12]等。
1.3 鞏固定型階段
為提高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水平及報告質量,增強評估規范的實用性和結論的針對性,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需求,2015年9月6日國土資源部頒布“新規范”,指導與規范全國建設和規劃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其中,“新規范”中附表B.2“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新增油(氣)管道和儲油(氣)庫、學校、醫院、劇院、體育場館等建設項目。之后也有部分省市根據“新規范”也做了補充完善,2016年廣東省和重慶市兩地各自結合區域內地質環境條件及多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經驗,制定了區域性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或實施細則,補充、細化評估規范中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的“建設項目類型”和“建設項目重要性分級方法”,把油(氣)管道和儲油(氣)庫、學校、醫院、劇院、體育場館等建設項目重要性按規模或人員數量分級,使得大多數建設項目類型和重要性分級標準有據可依[13-14]。
2? 現行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存在問題
目前,國土資源部2015年頒布的“新規范”中附表“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是使用最為廣泛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新規范對工業建筑、民用建筑等部分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做了規定,但對醫院、學校、體育館、垃圾處理場(焚燒處理廠、填埋場、干餾綜合處理廠)、電力工程(火電工程、風電工程、水電工程、光電工程、輸變電工程)、橋梁、體育場(館)等常見的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標準依舊未作具體規定,且未提及消防站、氣象臺站、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機動車停車場、城市地下空間等常見的公共場所和新興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性分類方法。每當碰到上述項目時,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編制技術人員無據可查,僅根據個人經驗劃定建設項目重要性。重判建設項目評估級別,提高工作深度與精度,造成資源和成本浪費。輕判建設項目評估級別,降低評估工作深度與精度,不可避免地埋下隱患,造成建設項目或規劃用地評估后存在質量漏洞和工程事故責任的劃分不清。
3? 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的探討
鑒于部分省市已出臺地方標準,因此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首先應依照建設項目所屬地的省市地方標準。當缺乏省市地方標準時,建設項目重要性應按照國土資源部2015年頒布“新規范”中附表B.2“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表”,再結合評估項目部級行業標準或全國行業協會標準進行確定[15-21]。當上述方法依舊無法確定建設項目重要性時,可依據建筑使用性質、社會影響力和建設資金來源決定。凡涉及人類聚集、緊密聯系人類生命的社會公共設施,受到破壞后社會影響大的建筑設施,建設資金為國外援助、國家下撥、省級籌集的項目,從嚴劃分,按重要建設項目處理。當建設項目有多個子項目或建設項目重要性符合兩個及以上重要項時,建設項目重要性級別按子項目重要性級別最高的一檔確定。
本文參考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省市地方標準,結合建設項目具體情況,如:規模、容量、投資額度、社會影響性等,按工業與民用建筑、交通工程、能源礦業工程以及社會公共服務工程4大類劃分,探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常見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興的建設用地或規劃用地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列出了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表(詳見表1)。
4? 結語
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人類工程活動強度日益激烈,廣度日趨擴大,地質環境每況愈下,地質災害屢見不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能有效地減輕或避免建設項目因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為建設用地或規劃用地實施地質災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本文旨在探討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中常見的、重要性模糊不清的、新興的建設用地或規劃用地項目重要性分類方法,供其他從事地質災害評估工作者參考,寄希大家逐漸達成共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關于實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的通知[Z].199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加強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通知及其附件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試行)[Z].2004.
[3]DZ/T 0286-2015,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S].
[4]賀為民.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分級因素的探討[J].災害學,2013,28(3):111-116.
[5]刑巖,張琦.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關鍵技術問題的探討[J].化工礦產地質,2004,26(3):186-187.
[6]張長敏,齊干.關于北京地區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建設項目重要性分類的討論[J].分析評價,2015,10(1):117-122.
[7]羅永康,譚光杰.確定風電場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級別[J].巖土工程(勘測),2012,3:6-11.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Z].1999.
[9]DB45/T 382-2006,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程[S].2006.
[10]江蘇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江蘇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的通知及其附件1—江蘇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Z].2010.
[11]DB11 /T 893-201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程[S].2012.
[12]DB33 /T 881-201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程[S].2012.
[13]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廣東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實施細則(修訂版)[Z].2016.
[14]DB50 /T 139-2016,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規范[S].2016.
[15]JGJ /T 335-2014,城市地下空間利用基本術語標準[S].2014.
[16]HJ T338-2007,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分技術規范[S].2007.
[17]GB 50797-2012,光伏發電站設計規范[S].2012.
[18]建標152-2011,城市消防站建設標準[S].2011.
[19]GB31221-2014,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范地面氣象觀測站[S].2014.
[20]DBJ13-278-2017,福建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技術規程[S].2017.
[21]GB/T51149-2016,城市停車規劃規范[S].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