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津瑜 王肖肖


摘要:工業互聯網是互聯網和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驅動力。研究選取2015-2019年27個文件中133條工業互聯網政策,結合內容分析與量化分析兩種方法,基于政策工具視角對政策進行深度分析,研究發現,供給型政策工具最多,環境型政策工具次之,需求型政策工具最少。建議政府根據實際發展情況,動態調整各個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同時積極開展政策工具組合研究,發揮不同類型政策工具間的協同作用,以達到協同增效的效果。
Abstract: Industrial Internet is the product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he key driving force of China's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he study selected 133 industrial Internet policies from 27 documents from 2015 to 2019, combined with content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carried out in-depth analysis of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cy tools. The study found that supply-oriented policy tools were the most, environment-oriented policy tools were the second, and demand-oriented policy tools were the leas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dynamically adjust the use of various policy tool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actively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policy tool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synergy among different types of policy tools, so as t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ynergy.
關鍵詞:工業互聯網;政策工具;量化分析;內容分析
Key words: industrial Internet;policy instruments;quantitative analysis;content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F061.5?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2-0295-03
0? 引言
工業互聯網作為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改變了制造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價值鏈體系、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1,2],推動了互聯網由消費領域、虛擬經濟向生產領域、實體經濟的拓展延伸,促進了傳統工業經濟向網絡化、智能化、現代化方向發展[3],并且工業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一些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4],因此,工業互聯網的發展對加強我國制造強國建設、網絡強國建設以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張伯旭,李輝[5],分析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實踐,發現一個顯著特征是政府在實踐中起到了的規劃、扶持的作用。陳肇雄[3]指出工業互聯網發展離不開政府引導,政府要從多方面入手支持其發展,特別是財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戴亦舒[1]等人認為政府應該通過整體協同和社會化治理機制,突出大企業的引領作用,以加快建設信息技術與工業融合的關鍵框架;李金華[6]探討了我國制造強國建設問題,提出政府應不斷完善和加強配套政策的頂層設計,并制定財政、金融、稅收等系列政策。政府政策被認為是推進兩化融合的重要因素,而政策工具被認為是政府頒布和推行政策的重要手段和支持社會企業發展的基石,影響著政策目標的實現[7]。因而,政策工具自出現至今,已經被廣泛用于多個領域的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
侯振興,閭燕[8],采用政策工具研究了甘肅省農產品電子商務政策;熊小剛[9]基于政策工具的視角分析了我國的“雙創”政策的內容,并提出了優化建議;汪曉帆,郝亮[10]等人,從政策工具的角度量化研究了中國耕地生態管護政策;葛蕾蕾,方詩禹[11]等人,姚俊,張麗[12],范麗莉,唐珂[13],張招椿,胡海源[14]等人采用政策工具分別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中國養老服務政策、我國國家層面的政府數據開放政策以及我國家庭醫生政策進行了研究。
上述研究中政策工具被應用到電商、農業、就業、養老、醫療、政府政務等多個領域,但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是個新鮮話題,以上研究對利用政策工具量化分析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政策,具有良好的借鑒和指導意義。
3.3 需求面
要在重點行業重點區域,大力推廣工業互聯網,鼓勵龍頭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并帶動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同時不斷降低平臺應用門檻,鼓勵中小微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此外,利用現場會、高峰論壇、成果發布會、巡講團等渠道,宣傳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相關知識和成功經驗,增加企業對于工業互聯網的認知和信心;創新應用方面,要促進產、學、研深入合作,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技術和模式創新以及應用探索;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銷售服務等全流程的應用,以實現企業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調和服務化延伸;此外,我國應抓住目前發展工業互聯網的好時機,對于政府來說,要積極建立政府間溝通對話機制,深化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參與國際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的建設,為國際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中國思路,貢獻中國力量。對于企業來說,國內企業要勇于走出國門,與國外企業緊密協作,提高企業國際化發展能力;在公共服務方面,政府應該提高服務水平,為企業提供咨詢評估服務、監督政策實施情況以及開展重大問題前瞻性、戰略性問題研究,為需求企業使用工業互聯網提供便利;個性化服務政策工具匱乏,僅被提到了一次,針對需求企業個性化需求,工業互聯網服務提供商應持續關注需求企業動態,了解其個性化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和產品設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3.4 優化政策工具組合
不同類型的政策工具對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作用不同,環境型政策工具影響著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供給型政策工具起到了正向的推動作用,需求型政策工具則起到了拉動的作用。為了充分發揮政策工具的作用,促進工業互聯網的發展,應積極開展三類政策工具的協同效應的研究,科學組合不同類型的政策工具,以達到協同增效的作用。
3.5 靈活調整政策工具使用力度
研究發現,有關工業互聯網政策文件中,供給型政策工具過溢,需求型政策工具缺乏,環境型政策工具中不同政策工具使用頻率差別較大。不同類型政策工具以及不同政策工具之間,使用力度不同甚至存在較大的差異,表現了政府對于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階段化認知和傾向性投入。政策工具的使用要滿足工業互聯網不同發展階段的需求,政府應該及時根據工業互聯網發展情況,對不同類型政策工具以及不同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做動態調整。
參考文獻:
[1]戴亦舒,葉麗莎,董小英,胡燕妮.CPS與未來制造業的發展:中德美政策與能力構建的比較研究[J].中國軟科學,2018(02):11-20.
[2]Li J Q , Yu F R , Deng G , et al. Industrial Internet: A Survey on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J]. IEEE Communications Surveys & Tutorials, 2017:1.
[3]陳肇雄.深入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J].行政管理改革,2018(06):17-20.
[4]Bartlett D . Industrial internet[M]. Internet of Things and Data Analytics Handboo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7.
[5]張伯旭,李輝.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基于“互聯網+”創新的機制和路徑[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02):87-96.
[6]李金華.中國建設制造強國的進程與行動框架[J].南京社會科學,2018(06):14-25.
[7]李健,盧永彬,王蕾.組織法律形式、政策工具與社會企業發展——基于全球28個國家的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9,31(01):1-9,66.
[8]侯振興,閭燕.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政策文本計量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11):45-53.
[9]熊小剛.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雙創”政策內容分析及優化建議[J].軟科學,2018,32(12):19-23.
[10]汪曉帆,郝亮,秦海波,蘇利陽,劉卓男.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耕地生態管護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中國土地科學,2018,32(12):15-23.
[11]葛蕾蕾,方詩禹,楊帆.政策工具視角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8(06):165-170,193.
[12]姚俊,張麗.政策工具視角下中國養老服務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18(12):33-39.
[13]范麗莉,唐珂.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國政府數據開放政策內容分析[J].情報雜志,2019,38(01):148-154,53.
[14]張招椿,胡海源,陳川,張屹立.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家庭醫生政策量化分析[J/OL].中國全科醫學,2019(10):1139-1146.
[15]RoyRothwell, Walter Zegveld. Reindusdalization and Technology[M]. Logman Group Limited, 1985:83-104.
[16]柯洪,王美華,杜亞靈.政策工具視角下PPP政策文本分析——基于2014-2017年PPP國家政策[J].情報雜志,2018,37(11):81-88.
[17]李健,顧拾金.政策工具視角下的中國慈善事業政策研究——以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為例[J].中國行政管理,2016(04):34-39.
[18]趙海濱.政策工具視角下我國清潔能源發展政策分析[J].浙江社會科學,2016(02):140-144,160.
[19]葉選挺,李明華.中國產業政策差異的文獻量化研究——以半導體照明產業為例[J].公共管理學報,2015,12(02):145-152,159-160.
[20]范梓騰,譚海波.地方政府大數據發展政策的文獻量化研究——基于政策“目標-工具”匹配的視角[J].中國行政管理,2017(12):46-53.
[21]李凡,章東明,劉沛罡,李娜.技術創新政策比較研究框架構建及應用——基于金磚國家政策文本的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6,37(03):3-12.
[22]張永安,周怡園.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工具挖掘及量化評價[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10):188-197.
[23]楊薇,欒維新.政策工具-產業鏈視角的中國海洋可再生能源產業政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10):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