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正 李璞金
本文對《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13》中所記2852個縣級地名進行了得名由來查檢,主要依據的資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大詞典》(1-3卷)和《中國地名辭源》。在分類、統計的基礎上,共篩選出60個人物類縣級地名。為了表述簡捷,下面簡稱“人物類縣級地名”為“人物縣名”。
以1912年中華民國為界,之后出現的縣級地名中有20個人物縣名,其中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最多,共有6個,它們是:為紀念謝子長烈士的陜西省子長縣;為紀念劉志丹烈士的陜西省志丹縣;為紀念李子洲烈士的陜西省子洲縣;為紀念抗日名將左權的山西省左權縣;為紀念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黑龍江省尚志市;為紀念黃驊烈士的河北省黃驊市。
在60個人物縣名中,數量最多的是與首領/帝王有關而得名的縣級地名,計有16個。其中,中原地區有9個縣——陜西省楊陵區因境內有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的泰陵而得名;陜西省黃陵縣因境內有軒轅黃帝陵而得名;山西省靈丘縣因戰國時期的趙國第六位國君趙武靈王葬地而得名;山西省芮城縣因芮國(春秋時期)國君芮伯萬被驅逐到山西南部筑城居住而得名;山西省榆社縣因縣北有榆社故城而得名,據《漢書·地理志》“太原郡·榆次縣”吳卓信補注:“《汲冢周書》:昔烈山氏,帝榆罔之后,其國為榆州。曲沃滅榆州,其社存焉,謂之榆杜。”河南省襄城縣因周襄王曾居住并筑城而得名;河南太康縣因相傳是夏朝的第三代國王夏太康所筑太康城而得名;河南省禹州市因大禹治水的政事在當地廣為傳頌而得名;山東省禹城市是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為紀念大禹治水之功,改祝阿縣為禹城縣而得名。。
少數民族地區有7個縣,包括因土默特部托克托(明嘉靖中期)駐牧而得名的內蒙古托克托縣;因身為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孫的敖漢部始祖岱青杜棱(明嘉靖二十二年)率眾至境內駐牧而得名的內蒙古敖漢旗;因原部落首領布格博勒格圖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異母之弟而得名的內蒙古阿巴嘎旗(“阿巴嘎”是蒙古語,為“叔叔”之意);因初開辟此地的彝族頭領“曲古都家”的簡稱“曲家”為“巧家”而得名的云南省巧家縣;因唐時東爨烏蠻一個部落酋長的名字而得名的云南省彌勒縣;因傳說中古代“多浪”部族首領米蓋提帶領游牧民在此定居,遂以首領之名呼作地名,后轉音為麥蓋提而得名的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麥蓋提縣;因取巴蠻酋長文小羅、田光興二人名姓稱羅田而得名的湖北省羅田縣。
在60個人物縣名中,數量居次的是封侯封地,共有11個,包括:因張飛(三國時期)被封西鄉侯而得名的陜西省西鄉縣;因商鞅(秦代)被封于此而得名的陜西省商州區;因系晉侯趙襄子(戰國周貞定王時期)的領地,且趙襄子筑城于甘水之北取名襄垣而得名的山西省襄垣縣;因堯之長子丹朱受封于此而得名的山西省長子縣;因是郟敖的封地與埋葬地而得名的河南省郟縣;因東漢光武帝封大司農李通為固始侯而得名的河南固始縣;因周武王時封文王子羽達為息侯,始建息侯國而得名的河南省息縣;因戰國趙相肥義封于此而得名的河北省肥鄉縣;據《史記·秦本記》,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白起被封為武安君,因其食邑在此而得名的河北省武安市;因周宣王封仲山甫為樊城侯而得名的湖北省樊城區;因宣帝(漢本始元年即公元前73年)封燕刺王之子劉賢為安定民侯而得名的海南省定安縣。
另有以其他各類人物的名字命名的縣名亦頗為有趣。中華民國以后命名的縣中,有以政治領袖的名字命名的,比如1945年12月,大連市政府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將黑咀子區改為中山區,即今遼寧省中山區;有以古代名將的名字命名的,比如相傳三國蜀丞相諸葛亮南征,因部將關索駐守,廣得民心,遂稱當地山嶺為關索嶺,1914年置關嶺縣,1981年改為自治縣,即今貴州省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有以古代名儒的名字命名的,比如貴州省1990年成立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因紀念漢代名儒尹珍而得名;有以鐵路監工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以鐵路監工李魁龍、張廣鳳二人名字尾字雅稱的今黑龍江省龍鳳區;有以大管家的名字命名的,比如今四川省若爾蓋縣,縣名來自一個西藏派來的大管家的名字,管家名叫若耿,方言譯寫作若爾蓋;有以古代著名文學家名字命名的,比如2000年6月10日,國務院批準撤銷眉山地區和縣級眉山縣,設立地級眉山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東坡區。以原眉山縣的行政區域為東坡區的行政區域。其中東坡區中“東坡”一詞即源于北宋文學家蘇東坡之名。
中華民國之前命名的縣中,有以名大夫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山西省祁縣之名源自晉國大夫祁奚,山西省介休市之名源自晉大夫介子推,河南省葉縣之名源于成語“葉公好龍”中的主人公楚國大夫葉公;有以名將的名字命名的,比如陜西省的吳起縣因相傳為戰國名將吳起屯兵之處而得名,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靖邊縣首置吳起鎮。另有,湖北省的麻城市因后趙名將麻秋在此筑城而得名,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置麻城縣;有以孝子的名字命名的,比如河南省的清豐縣因孝子張清豐而得名。據《舊唐書·地理志》:“以縣界有孝子張清豐門闕,魏州田承嗣請為縣名。”有以大姓祖宗名字命名的,比如河南鄧州市乃因鄧況(漢代中期)自楚徙居南陽而得名;有以學者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因楚漢時期,著名學者霍龍隨祖先自吳國南下,避亂龍川,講學于此,傳播中原文化,后人為了紀念他,將這里的怪石山稱為霍山,隋開皇初遂改岳安縣為霍山縣,即今安徽省霍山縣;有以巡海使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因漢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巡海使中郎將任丘筑城以防海口,遂以其名為地名,即今河北省任丘市; 有以三胞胎的名字命名的,比如在唐代,因當地有一安氏產下三胞胎,長曰龍元,次曰獅元,末曰豺元,皆因有名于世,故而取地名為三元,即今福建省三元區;等等。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首領、帝王及封地侯等執權人物的名字對人物縣級地名的影響最大。另有一些人物縣名的產生反映出人們的價值取向,比如以革命先烈名字命名的縣名。還有一些人物縣名的產生則是對著名、有影響的人物的紀念,比如以政治領袖、名大夫等的名字命名的縣名。
(作者單位:山西師范大學檔案館? 山西師范大學數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