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惠芬 于釗 門翔 徐文斌


2017年11月,中國海洋檔案館迎來了揭牌10周年的紀念日,在國家檔案局和國家海洋局聯合舉辦的“檔案服務海洋強國建設”主題研討會間歇,一部時長8分鐘聚焦海洋檔案工作的微視頻,在觀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共鳴。該片通過講述6個方面的檔案服務案例,高度凝練了海洋檔案工作10年來取得的成就,彰顯了檔案工作者甘愿平凡、默默堅守的情懷和為黨建檔、為國守史的決心。作為創作人員,筆者想借此文與同行分享該片創作的思想、理念和方法,以切磋共同做好檔案及檔案工作的傳播。
一、問題和思路
匯報或宣傳是工作中的平凡事,也是不可怠慢的事情。如何更好地展現工作成果或產生更好地宣傳效果,要考慮匯報場合、聽眾和時空限制等因素。以語言或借助于多媒體等互動式報告,一般需要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群,表現形式也比較單一,且效果也會受其主講人臨場發揮的影響。中國海洋檔案館作為研討會的承辦方,利用這個機會宣傳海洋檔案工作,是理所應當的、也是不能放棄的機會。但如何才能恰到好處地來一個有效的宣傳呢?若增加專題匯報環節,有擾亂研討會主題“嫌疑”,而且也沒有顯示出承辦方的“特殊性”。近年來,代替傳統交互式報告的“暖場片”進入我們的視線,制作微視頻是最好的選擇。
微視頻特點之一就是這個“微”字,簡短、精煉,卻又完整、主題鮮明,通過將總結報告中的精華提煉、集中展示,可大大縮短時間。微視頻特點之二就是“形象”“深入”“有趣”,利用影像、圖片、文字、配音、音效、動畫、音樂等,將需要傳播的信息完美融合,做到“有聲有色”,更契合觀眾的需求。但一部10分鐘的微視頻,其解說詞最多也就2000個文字左右,如何將10年的海洋檔案工作凝練并讓觀眾在視聽中獲得感受,是視頻策劃的核心問題。檔案工作包括機制建設、制度標準建設、資源建設、安全建設、信息化建設和開發利用服務等方方面面,缺其一就顯不完整。如果采用傳統分部式凝練、平鋪直敘,然后配音配文配圖集成一體,則成為“變相”的自動播放演示文稿,自然達不到預期效果。眾多類似《舌尖上的中國》的成功紀錄片讓視頻策劃者很受啟發,“情節”“故事”才是讓觀眾獲得“帶入感”的有效途徑。
講故事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檔案工作的“故事”點在哪里?檔案工作者的突出事跡?這似乎不是我們的初心。檔案工作“留史”“存史”的核心價值在于“傳史”,“傳史”的體現就在于檔案的價值,只有發揮了檔案的作用,才能體現其工作的價值。而“服務”不僅是檔案工作的靈魂,更是檔案工作連接價值發揮的紐帶,是能將觀眾“帶入”檔案工作的通道。因為只有在“服務”之中,觀眾才能感受到檔案與自己的關系。因此,“微視頻”“講故事”“利用案例”就成為海洋檔案工作10年展示的終選。
二、案例選擇原則和基本要素
1.選擇案例的基本原則
既然要講故事,則案例的選取就尤為重要。選擇原則三個方面:一是案例要有故事性,而故事要有吸引力,能讓觀眾感受檔案工作的重要性。二是案例要有代表性,能讓觀眾聞到海洋檔案中海的味道,體現海洋檔案的特色,感受國家海洋工作的脈搏。三是案例要有可看性,能讓觀眾看到與事件相吻合的場景表現,避免因單一語言表述而失去視頻的效果。
2.入選案例具備的基本要素
選擇的案例還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時間、事由和利用主體必須清楚,確保事由的真實性;二是檔案利用過程和方式必須清晰,保證檔案服務案例的可追溯性;三是檔案服務效果必須突出,能讓觀眾感受檔案的價值和檔案發揮的作用,從而將觀眾“帶入”檔案工作。
3,本片入選的案例及表達
經過充分醞釀和梳理,我們在10年的檔案利用案例中,最終選擇6個方面事件,這6個方面的案例從多個角度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海洋檔案的主體價值,在表現方面根據事件內容進行了詳略設計。
第一,檔案在國家重大決策中發揮的憑證作用,包括檔案本體原始憑證和檔案史料信息產品兩種服務形式。其中,案例1就是在解決蓬萊19-3溢油事故中,原始檔案佐證了事故的責任方,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案例2是檔案部門主動作為,利用歷史資料形成聚集產品,通過各種媒體進行宣傳,維護國家海洋權益。
第二,檔案對形成單位和當事人的反哺作用,從而拉近了檔案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也表現了海洋檔案豐富的內涵。其中,案例3是中國海洋檔案館將收藏的國家海洋局成立40周年圖片展的資料,提供給了50周年圖片展工作組,從而突出了工作文件積累、歸檔和檔案移交的重要性。案例4,既服務檔案形成單位也服務當事人,在強調檔案反哺作用的同時,還表現了海洋檔案的專業特色和文件材料形成的規范性要求,這也是對海洋檔案特色的表現。
第三,海洋檔案屬性價值的表現,凸顯檔案產品開發的發展趨勢。其中,案例5展示了海洋檔案作為文化的載體,其歷史屬性在傳承海洋歷史、弘揚海洋精神、傳播海洋文化中的作用,基于檔案文化屬性表現的通用性和普遍性,本片中沒有展開案例的過程。案例6展示了海洋檔案的科學屬性價值,海洋檔案凝聚著海洋工作者的智慧,科學數據、技術方法等都是海洋檔案專業價值的具體表現,在科學研究、航行保障、海洋工程建設等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海洋檔案科學屬性的專業性,片中也采用了點到為止的表現方式。
因解說文字篇幅的限制,案例內容凝練和表達尤為重要,我們提煉了典型案例中的基本要素,并凝成最短的文字表述,每個故事平均不到70字,讓觀眾在影像中產生體驗感。具體解說詞如下表:
三、承前啟后的過渡語促使情景一氣呵成
6個方面的利用案例不僅表現了檔案的價值和作用,還展現了海洋工作。但如何將觀眾從故事中“帶入”檔案工作中呢?“無縫銜接”非常重要,“一氣呵成”更是會淡化成果羅列的枯燥乏味。因此,我們從6個案例表現檔案價值的特點,采用適當的過渡語言,將觀眾“帶入”檔案工作的不同領域以及取得的成就,達到本片的終極目的,詳細內容見圖示。具體做法如下:
案例1和案例2直觀地展現了檔案在國家層面上發揮的作用,在觀眾獲得了檔案價值的感受時,觀眾也被引入思考:檔案在哪里?檔案是否安全?檔案利用是否方便?本片通過“沒有歷史積淀,何來助力海洋發展”過渡語,將觀眾帶入檔案資源建設,然后分別通過“記憶有了歸宿,基礎設施則成其傳承的保障”“檔案管理的現代化腳步大踏向前”,將觀眾分別帶入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信息化能力建設中。
同樣,案例3和案例4則鮮活地表現了檔案的魅力和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表現了檔案形成者是其形成檔案的最大受益者,并警示要及時歸檔,按規定移交進館,文件材料積累要規范等,達到了宣傳檔案工作的目的。然后將觀眾帶入了“如何歸檔?如何移交?如何規范?”的問題中來。視頻中分別通過“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離不開精心的組織和領導”將觀眾“帶入”檔案規章規范建設和檔案工作機制建設的相關成果。
而案例5和案例6則是海洋檔案價值的深層次發揮,是將檔案建立在“信息挖掘”層面上的服務,也是海洋檔案內在屬性價值的最大表現。這兩個方面的案例分別通過“檔案是文化傳承與傳播的載體”和“檔案更是今天海洋人的智慧寶藏”兩個過渡句,將觀眾“帶入”海洋檔案文化產品開發的表現中,“帶入”海洋檔案數據產品服務海洋工作的作用中,并以此進一步升華了海洋檔案工作者肩負的責任,同時也將檔案工作在海洋工作中的重要性渲染至全片的最高點。
四、實景與空鏡的融合促進海洋和檔案宣傳雙贏
策劃、腳本設計、撰寫解說詞,雖是一個視頻創作的核心,但也只是視頻創作的起點,一部好的腳本、一篇富有感染力的解說詞,只有與豐富的畫面、協調的音樂融合,才能真正表現出視頻的魅力。因此,視頻素材收集和選取成為視頻創作的第二重要環節。一般來說素材包括實景和空鏡,實景是指海洋檔案工作中已經形成的原始音像資料,或通過對工作中形成的記錄進行處理后的圖像文件,或是后期拍攝獲取的音像資料。空鏡是指非實景資料,本片空鏡頭應用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根據分鏡頭展示內容,選取與之相契合的背景畫面,襯托前景展示的靜態文件和圖片等,不僅豐富視覺感受,還可以成為前景內容的輔助表現,如用含全國海岸線畫面展示海洋檔案資源快速增長的數量及其對比文件,寓意海洋檔案覆蓋之廣。二是結合解說詞內容,選取與內容相關的畫面,對應闡述相關內容進行全畫面展示應用,如用帶有城市地標建筑畫面表現事件發生地,用海洋污染畫面表現蓬萊19-3溢油事件,用釣魚島海域、艦船航行、沿海港口繁忙等畫面表現檔案服務海洋工作的內容。這些空鏡頭在與視聽深度融合的同時,讓觀眾切實感受到了海洋工作和檔案工作的意義。
海洋檔案工作10年總結微視頻以《耕耘蘭臺 助力深藍》為名片,聚焦檔案工作“服務”這一核心內容,表現了10年來海洋檔案工作在資源體系建設、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機制建設、規章標準建設和信息化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檔案工作者辛勤耕耘,堅信“崗平事不凡”的職業精神,有層次、有深度,邏輯性強,帶入感強,達到了宣傳海洋工作和檔案工作的雙贏效果。
(作者單位:國家海洋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