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要:公元229年即黃龍元年,孫權在古武昌稱帝,鄂州因此得以成為三國時期吳國的首都,得天獨厚的條件加上比較豐厚銅礦自然資源使鄂州成為當時四大銅鏡之鄉之一。鄂州作為銅鏡出土數量最多的地區之一,對我們了解掌握當時社會面貌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武昌;銅鏡之鄉;銅鏡
“謫仙人”在《秋浦歌》中寫到:“燈下天姿人不識,唯對銅鏡自心傷?!碧曝懹^十七年,直言的魏征因病去世。唐太宗難過的說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正沒,朕亡一鏡矣!”可以窺見,古銅鏡不僅可以現容貌,更可辯是非古今。中國銅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傳說時代,據傳說黃帝是銅鏡的發明者,《過異論》:“饒州俗傳,軒轅氏鑄鏡于湖邊,今有軒轅磨鏡石,石上常潔,不生蔓草?!痹阢~鏡發明之前,人們只能用平靜的水面來照面容,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銅器得到了普遍運用,人們就用銅盆盛水,這種銅盆被稱之為“鑒”,所以古銅鏡也被稱為“鑒”。鄂州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早在舊石器時代,鄂州地區就有人類繁衍生息。隨著東吳政權的建立,鄂州迎來了古銅鏡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有著豐富銅鏡歷史文化的鄂州地區,筆者希望通過一些史實去探究發掘盛產于這片土地的古銅鏡。
一、鄂州各時期古銅鏡的特點微探
迄今為止,鄂州地區出土的最早的古銅鏡是戰國時期的山字紋鏡,鏡面較為平滑、卷緣呈內凹狀等。山字紋鏡是戰國時期銅鏡的重要組成部分,因之鄂州出土的山字紋鏡也體現著戰國時期銅鏡的時代特色。至于西漢初年,鄂州古銅鏡仍保留著戰國銅鏡的一些特色,但較之戰國時期古銅鏡的制造工藝已經日趨成熟,銅鏡上的紋飾也逐漸增多。文景兩代之際,鄂州古銅鏡發生了較大變化,半球狀的鈕逐步替代了三弦鈕,最重要的是文字被篆刻在古銅鏡上,文字成為古銅鏡上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成為研究當時歷史的重要文字資料。到了西漢晚期,各種珍奇鳥獸成為古銅鏡的主要紋飾。東漢時期,鄂州古銅鏡發展到有一個新的興盛階段,銘文中大量紀年、紀事、紀人,與此同時,銅鏡的神學色彩也越發濃厚,鄂州本地制作更多的采用浮雕式。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建都武昌(今鄂州),鄂州逐漸成為全國制造古銅鏡的中心,鄂州本地生產的如神獸鏡、四葉八鳳鏡不僅對口本地需求也出口至東洋。隨著考古研究的深入發展,近些年來,在日本發掘出土了許多帶有“武昌”銘的銅鏡以及與鄂州古銅鏡同模鑄出的神獸鏡。唐代較之之前的朝代的銅鏡有了很大的創新,首先在銅鏡造型上一反常規,打破了銅鏡以圓為主的局面,這個時期出現了菱花形、葵花形等花式銅鏡。當然,銅鏡的紋飾也更加豐富多彩,出現了金銀平脫、螺鈿、貼金貼銀等裝飾工藝。鄂州古銅鏡發展至五代時期工藝逐漸變得粗放。自宋代起,銅鏡制作的合金比例發生了微妙的改變,銅鏡的錫含量減低,隨之而來的是鉛含量的增高,較之漢唐銅鏡的色澤銀白,宋代銅鏡更顯得銅黃,且質地粗軟,不如唐漢時期的堅硬。宋州鄂州出現了許多如花草、山水等裝飾的銅鏡。至于明清,隨著水銀玻璃鏡的發明以及西洋玻璃鏡的引入,古銅鏡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鄂州本地的銅鏡制造趨于衰竭。
二、鄂州銅鏡產業發達的原因
1977年,在鄂州西山南麓一座古井中出土一件罐形銅釜,釜上刻有銘文“黃武元年作三千四百三十八枚、武昌、官”十五字。當時總共生產了三千四百三十八件銅鏡。如此多的銅鏡勢必需要大量的銅礦產等原料?!豆沤竦秳︿洝罚骸皡峭鯇O權黃武五年采武昌銅鐵,作千日劍,萬口刀,各長三尺九寸,刀頭方,皆是南銅越炭作之?!薄稌x書、地理志》中有記載:“武昌郡鄂縣有新興、馬頭鐵官。”鄂州在秦時為鄂縣,東漢繼續設置鄂縣,鄂縣管轄下的大冶銅綠山,蘊藏著大量的金屬礦產資源。自商代以來。青銅鑄造業一直十分發達。商代中晚期這里曾鑄制了禮器等。至于東漢,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憑借著銅綠山出產出的銅料,這里逐漸形成了一個系統的鑄鏡業。孫權建都鄂州后,重視商貿業,銅鏡鑄造業空前發展起來。由于當時鄂州是吳國的首都,大量的鑄鏡師從江浙地區而來,專業生產人員的聚集使鄂州鑄鏡產業迅速發展。據鄂州出土銅鏡的銘文可知,鄂州當地的工匠有三羊、青羊、張氏、朱氏等。
三、鄂州古銅鏡的作用
《楚辭·九辯》有云:“今修飾而窺鏡兮?!倍踔莨陪~鏡一個基本的作用便是修飾妝容,窺己容貌。銅鏡的第二個作用便是辟邪除災,在鄂州許多農村依然保留這一習俗,一般會在大門正上方放置一個銅鏡,人們相信在正確的方位擺放銅鏡可以消除災禍、去除晦氣,影響運勢。在《鄂城出土漢三國六朝銅鏡》提到的第一八零八號銅鏡中有這樣一段銘文:黃初二年十一月丁卯朔廿七日癸已,揚州會稽陰師唐豫命作鏡,大六寸清冒,服者高遷,佚公美,宜侯王,子孫藩昌。可以窺見,銅鏡也具有求子之愿?!抖醭浅鐾翝h三國六朝銅鏡》第九十號銅鏡上銘文反應銅鏡也有祈求長壽之用。除此之外,銅鏡也被作為古代婚喪嫁娶的一種附帶品。當然銅鏡也被作為一種男女感情的信物,在男女雙方定情時會贈與銅鏡,或者在出嫁迎娶時,銅鏡也會被作為陪嫁品。鄂州銅鏡的又一大作用就是占卜。銅鏡也是一種宗教觀念的載體,鄂州銅鏡大量出現如卍、東王公這些銘文或圖飾,足以表明銅鏡也可以被視作一種文化價值理念和宗教信仰的寄托。
四、鄂州銅鏡制作與工藝
鄂州銅鏡制作主要程序有設計制作鏡模、然后制范、按照一定比例配比銅鉛錫、接下來高溫熔煉、然后把熔煉后的金屬汁液澆入范腔中待其冷卻成形,成形后銅鏡初樣還需經過打磨拋光,最終才得以制成一件完整的銅鏡。宋代以前,鄂州銅鏡主要采用范鑄法,宋以后,新的鑄造方法得到運用。據有關對戰國到唐代銅鏡化學成分的分析,銅鏡中的銅占比一般為半分之六十六至百分之七十八,錫占比一般為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二十七,鉛占比一般為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八。它們的合金都處于較一般的范圍內,說明古代鄂州銅鏡制作已經有了一定的規范?,F如今,鄂州博物館致力于銅鏡復原與修復工作,大量的銅鏡得以為人們所知,銅鏡工藝也得以傳承。
鄂州銅鏡歷經千年發展,每一件銅鏡即一段歷史?,F如今,鄂州在古銅鏡制作與復原工藝處于全國領先地位,助推銅鏡產業也在鄂州地區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