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瑞
摘要:農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策略的必經之路,農村文化振興促進農民群眾改善精神面貌,跟隨時代進步的趨勢不斷更新對農村文化的認知,提高農村整體文化水平,豐富農村文化體系。大學生村官作為其主要人才力量與農村文化振興息息相關,在文化振興的過程中充當著及其關鍵的角色,有力推動著農村文化振興的進程,從而深入拓展扶貧攻堅工作,促進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小康。
關鍵詞:大學生村官;農村文化振興;鄉村振興
1、大學生村官的職責
在農村文化振興的進程中,大學生村官是農村人才力量中的重要角色。選聘符合村官要求的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向農村輸送具備豐富文化知識、善于鄉村基礎建設以及擁有全身心投入鄉村振興精神的優秀人才。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村官肩負著促進農村文化振興的使命,一名優秀的大學生村官在農村的文化振興方面理應做到以人為本的原則,推動農村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傳承,豐富農村文化體系;引導農民群眾學習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摒棄落后的傳統思想;幫助農民群眾更新對農村文化振興的認知,加快農村基礎文化建設。大學生村官制度一方面也是扶貧攻堅工作的體現。大學生村官本著減貧新信號——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念引導,切實將脫貧攻堅的目標融入農村文化振興的進程中。
2、農村文化振興的意義
鄉村振興策略代表著我國對鄉村振興建設力度的加大,而農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也成為了重要關注點。農村文化振興是農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核心靈魂,是脫貧攻堅的利器,更是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強大動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么樣。決定農民精神風貌的關鍵則在于農村文化振興的程度,促進農村文化振興是推動扶貧攻堅機制改革使全民奔向小康的必要條件,是鄉村經濟繁榮的發展因素,同時也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幸福的保證。[1]
3、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
3.1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農村文化體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足以見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產生與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優秀傳統文化是孕育黨和人民模范道德品質與精神面貌的母親河。大學生村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是自身對精神文化的繼承,更是對農民群眾的宣傳教育,因此大學生村官在其中扮演著教育者的角色,理應將這種精神文化作為畫筆,在農民群眾中華民族精神畫布中繪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大學生村官做到此點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深入了解農民群眾的現況,對農村文化做出全面的分析并根據其各方面的不同做出針對性的舉措;必須積極組織開展圍繞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題活動,大力宣傳農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性;必須重視農村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精神文化的傳承,豐富農村文化體系。
3.2傳播先進科學文化,發展文化意識形態
大學生村官應傳播先進科學文化,逐步改變農民群眾落后的意識形態,形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也是具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健康的文化意識。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文化振興中的過程中發揮著意識形態的導向作用,應使主流價值觀深入農村,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的思想政治水平。[3]
大學生村官的選聘對象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的學生黨員或優秀學生干部,要求其思想政治素質好、學習成績良好,這就為傳播先進科學文化打下了基礎。大學生村官經過了高等教育的熏陶,本身對先進科學文化的認知程度較高,并具有良好的社會主義思想政治素質。針對農民群眾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以及對農耕生活的依賴性的現狀,大學生村官要做到先進科學文化的普及必須以農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和現實生活為基礎,多豐富多彩、生動形象的文化普及活動,少死板僵硬的理論說教,并將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融入到農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以科學媒體為介,群眾在看電影的形式中了解學習先進文化;帶頭應用先進科學技術,運用其中的文化原理提高農耕效率,切實融合先進科學文化和農村生活。
3.3推動農村文化建設,提高群眾認知水平
雖然現在我國全方面推進義務教育和加大文化教育扶持力度,但由于農村到城市的人口轉移等原因,農村文化建設尚面臨著難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平衡發展我國文化建設的要點,大學生村官對各地農村文化建設要具體規劃發展藍圖,深入研究探索本地文化建設的不同難題,剖析其存在的原因,從而提出對策建議。根據農村的普遍問題,農村文化建設落后主要體現為文化基礎設施的缺乏和農村人才的流失。大學生村官應該加強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利用農村特色產業的利潤、國家政府的支持等為設施建設提供資金;更應采取有效減緩農村人才流失的舉措,大學生村官作為流向農村的人才既要以身作則,大力推廣文化教育,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為農村人才提供適當的工作崗位,避免農村到城市人口的大量轉移。
3.4 助力扶貧攻堅,提高農村經濟發展
農村文化建設是實現文化振興的基礎,也是進一步拓展脫貧攻堅戰略的基礎。扶貧攻堅的大力推廣與鄉村振興策略脈脈相通,大學生村官必須對扶貧攻堅工作與農村文化振興結合有深刻的認識。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有利于農民群眾跟上扶貧攻堅的節奏,引導他們自主提高生產生活條件,形成“自我脫貧”的意識,避免單方面的“扶持”。當前,脫貧攻堅在力度、廣度、深度和精準度上都達到了新的水平,大學生村官要關注農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正所缺,脫“貧”絕不能局限于物質資源的匱乏,大學生村官理應將目光放的長遠,以更堅定的信念、更明確的思路、更精準的舉措引導農村群眾脫離精神面貌上的“貧”。
4、結語
大學生村官與農民群眾間的互相促進,尤其是文化交流,對大學生村官個人而言,是鍛煉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對農民群眾而言,是提升文化知識與思想政治水平的動力;對貧困地區而言,是消除貧困、改善民生的能源。
參考文獻:
[1]沈強.論農村文化振興與發展[J].大眾文藝,2018.
[2]吳水英.論鄉賢文化的繼承創新與農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D].廣東財經大學,2017.
[3]延麗偉.論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D].山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