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行政權作為立法機關賦予行政機關執行法律的權力,其介入司法領域的現象較為常見。例如,行政權能夠在司法訴訟之前處理民事爭議糾紛,獲得對某些民事爭議糾紛的先行處理權和最終裁決權。行政權處理民事爭議糾紛所產生的法律效力具有一定的權威性,但同時行政權所確認的法律事實也構成了對司法權的滲透和擠壓,成為我國當代司法權與行政權之間關系處理的重點和難點。為此,文章以行政權對民事爭議糾紛處理的參與為研究視角,討論了行政權的司法效力問題。
關鍵詞:行政權;司法效力;民事爭議糾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下文簡稱《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表決通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實實施民法典”組織的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會議(下文簡稱《民法典》學習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提高司法機關對民事案件的審判水平和效率。與此同時,《民法典》中涉及行政法律規范的條文超過100個,接近《民法典》條文總數的10%。事實上,我國從國務院到各省廳、市、縣級的行政機關掌握著豐富的人、財、物等各種資源,其通過對民事爭議糾紛的先行處理和最終裁決等方式,在提高司法辦案質量方面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使得行政權客觀上構成了對司法權的滲透,隨之而來的是行政權所確認的法律事實是否能夠獲得司法權的認可,即產生了行政權的司法效力問題。
雖然行政權在提高民事爭議糾紛處理質量發揮著積極作用,但其實施過程中也可能會發生因為不當執法而限制、剝奪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情形。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在《民法典》學習會議上還指出,要規范行政權,依法嚴肅處理侵犯群眾合法權益的行政行為和人員,并通過暢通司法救濟渠道來實現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的有效保護。由此可見,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方面,通過司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和監督,促進行政權更好地保護公民的個人權利。因此,亟需弄清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行政權和司法權的關系,使行政權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司法效力得以保證,從而為《民法典》的實施工作保駕護航。
一、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行政權參與
(一)行政權的擴張
我國行政機關組織規模龐大,其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影響也越來越大。行政權在經濟領域的延伸是其較為常見的權力擴張表現。例如,國有企業可以按照規定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轉讓股權獲得再次發展的機會,一般情況下,國企會選擇資金雄厚的民營企業作為收購對象,被行政機關吸引來的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存在力量博弈,會出現涉及股權轉讓、債務承擔問題等糾紛。在這一過程中,上述問題使得很多民營企業無力承受,而行政機關作為國有資產的監管者,會利用行政裁量權等多種行政手段促成收購協議。事實上,這不僅反映了行政權在參與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擴張,也暴露出其存在超越法定職權、恣意行政的行為傾向。
(二)行政權的合法性問題
鑒于行政權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廣泛參與,以及立法機關賦予的寬泛的自由裁量權和行政立法權,如果行政權得不到有效的制約和監督,會產生權力濫用和違法使用等合法性問題。這點從《民法典(草案)》物權一編中關于不動產登記的相關內容就可以看出,如《民法典(草案)》第210條規定:“國家對不動產實行統一登記制度。統一登記的范圍、登記機構和登記辦法,由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第212條、第213條又分別規定了行政登記機構的職責和不得從事的行為,包括不能“要求對不動產進行評估”、不能“以年檢等名義重復登記”、不能實施“超出登記職責范圍的其他行為”??梢园l現,第210條規定統一的登記制度,是為了建立規則和秩序;而第212條、第213條是為了規范行政權,防止行政權出現濫用和違法使用等合法性問題。事實上,現代法治的核心問題就是怎樣用司法權來約束行政權的問題,從而減少和避免行政權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不當使用,因此行政權的司法效力是首當其沖的問題。
二、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的司法效力
(一)司法效力的產生基礎:行政權與司法權的二元分立關系
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與司法權的二元分立關系是行政權依法履行職能的保證,是行政權產生司法效力的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界定了司法權和行政權間的二元分立結構關系,憲法第140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雖然在民事爭議糾紛處理沒有單獨規定,但在民事爭議法律實踐中司法權和行政權之間也呈現出二元分立關系。例如,山東省煙臺市人民法院連續給山東省的工商管理部門發出四份法律公函,督促工商管理部門協助法院依法拍賣山東省三站股份有限公司部分股份作工商變更登記,但山東省工商管理部門遲遲沒有配合。在該案件中即便司法權具有強制力,行政權也能拒絕配合執行,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行政權和司法權的二元分立。這樣的案例,在司法實踐中不勝枚舉,對此,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曙光教授認為,如果股權轉讓和司法拍賣存在問題,那么行政部門可以通過司法監督程序來進行糾正,行政權應該尊重司法權,使其行政行為產生符合合法性要求的司法效力。
(二)司法效力的判斷標準:司法審查制度
根據憲法規定,司法權能夠審查行政權的合法性,憲法第131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行政機關在參與民事爭議糾紛處理時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管理行政相對人的優越而廣泛的行政權,由于行政機關難以依靠自律性的監督體制機制進行有效的自我規范,因此容易做出不符合民事爭議糾紛中行政相對人利益的行政行為。對行政權的司法審查強調的是司法權對行政權進行制約和監督,進而判斷行政權的司法效力。如果民事爭議糾紛的行政處理程序經司法審查合法的能夠獲得司法認可,行政權即可在成為司法裁判依據的基礎上,產生司法效力。相反,當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的行政行為經司法審查不符合法律、法規以及規章時,行政權則不產生司法效力,此時法院不依據該行政行為做出裁判。
三、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司法效力的構建
(一)促進行政權與司法權形成良性互動
法院在解決民事爭議糾紛時離開行政權的支持,但同時又應當警惕行政權的合法性問題,因此行政權與司法權的互動需要遵循必要的原則。一是司法獨立原則,行政機關在爭議處理中不得干涉司法權的獨立行使,不能通過個案協調等互動方式給法院司法審判權的公正行使施加壓力;二是公開原則,行政機關不得為了避免涉訴和敗訴私與司法機關進行法律咨詢互動,這會導致法官先入為主,影響民事爭議糾紛后續的公正審判。
(二)加強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
近年來司法權表面上起到監督行政權的作用,但是司法實踐中暴露的問題仍然很多。新《行政訴訟法》的修訂和頒布進一步強化了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作用,但司法和行政機關都需要一個磨合期進行適應,因此預言《行政訴訟法》能夠帶來良好的實施效果還為時尚早。事實上,目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行政機關出庭應訴的積極性不高,行政機關和負責人不能正確認識做被告是表達合法權益的正當渠道,這容易導致人民法院的被動孤立;再如,跨行政區域法院還處在探索階段,人民法院對行政案件的審理還需要克服很多障礙,司法程序的獨立性、公正性、無利益性所必須的氛圍還沒有完全形成;此外,循環訴訟仍廣泛存在,司法的終決性還沒有真正實現。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強化司法權對行政權的監督從而確認行政權的司法效力是一個有效途徑。因此,必須進一步優化權力結構,充分發揮司法權的監督作用,從而對行政權的司法效力予以確認。
(三)形成行政權司法效力的確認規定
行政權在參與民事爭議糾紛處理時是基于多樣性的行政法規和行政規章,而司法權適用法律判決個案,參照行政規章。同時,由于國內法律條文中對于行政與司法兩種權力位階的規定并沒有明確界定孰高孰低,這就導致司法實踐中普遍存在行政機關對司法裁定不予協助執行的不良現象。事實上,行政權的司法效力最終的確認僅僅靠立法框架是不夠的,還需要完善相關的規定來促進行政權司法效力的確認工作。行政權也具有最終裁決權,行政機關依照《行政復議法》的規定,在一定條件下具備司法機關的終極裁決的權力,如果否定行政機關的終極判斷權,可能又會出現司法權力量過大而不受控制的情況發生。
(四)立法確定司法權與行政權的位階
司法權與行政權兩種權力的高低判斷標準不明確是造成這兩者權利矛盾的根源,這一矛盾不利于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司法效力的構建,通過立法確定司法權與行政權的位階有助于解決這一矛盾。事實上,司法權和行政權都由立法權產生,兩者同屬于立法權這一“源”權力。因此,如果兩種權力發生沖突,如行政權對民事爭議糾紛的處理結果經法院審查認定為不合法,此時作為源權力的立法權會對兩者間沖突進行協調。從立法上確定司法權和行政權是管理國家的兩種平等的權力,行政權屬于立法者授予的執行法律的權力,司法權屬于立法者授予司法的權力,二者彼此交叉但是分立制衡,如果行政權和司法權存在對相同法律關系的沖突問題,那么理論上必須由立法權確定才具有效力。
四、結語
在我國《民法典(草案)》頒布之際,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的司法效力研究符合當下社會的現實需求。由于行政權的司法效力的確認和構建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章通過對民事爭議糾紛處理中行政權的參與問題、行政權的司法效力及其構建等問題的探究,以期推進行政與司法機關更好地推進《民法典》的實施,從而更有效地保護民事權利不受侵犯,促進民事關系和諧有序。
參考文獻
[1] 黃先雄.司法與行政互動之規制[J].法學,2015(12):70-78.
[2] 孫森森.司法權與行政權良性互動的路徑建構——基于行政訴訟實踐的觀察[J].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17(01):44-50,58.
[3] 過洋.論司法權與行政權的沖突與交融——從有限司法變更權談起[J].法制與社會,2009(20):236-237.
[4] 彭濤.司法權與行政權的沖突處理規則[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6,34(06):36-43.
作者簡介:王寧彤(1988- ),女,安徽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