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念珠
日野原重明是日本提倡預防醫學的第一人,在行醫之余,他還出版了200余部著作,活了105歲。在80歲那年,他寫過這樣一段日記:“一天當中,午后比上午的時間還要長。那么,人生的午后該怎么度過?我覺得應該選擇衡量自己的標尺,以價值觀作為首要考量,必須擁有自己的指南針,帶著它走下去。”
日野原重明過百歲之后,有一天心血來潮,突然想翻看過去的日記。當他看到自己80歲所寫的文字時,忍不住調侃道:“80歲的我,還真是可愛?。 ?/p>
普通人要是活到80多歲,多半會這樣想:“我看透了這個世界,也差不多活到頭了吧?”日野原重明卻說他自己在100歲之后有一個深刻體會:“我其實對自己一知半解。?。∥抑惶剿髁松械哪骋徊糠??!?/p>
正因有此想法,日野原重明還想寫一本書留給世人。那時,他的身體狀況已經相當糟糕了。他因為肋骨骨折,需要長期住在醫院里,渾身疼痛??伤廊荒贸龊芏鄷r間去面對面接受訪談,因為他想通過訪談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書籍。這本書,就是現如今備受人們追捧的《活好》。
“您怕死嗎?”這是書里的第一個問題。日野原重明這樣回答:“你問我這個問題,我就已經怕得要命了。說實話,我是距離死亡最近的人,因為周圍的人都比我年輕得多,但是我依然會努力地活下去。每天早晨醒來,我要是發現自己還活著,就覺得非常開心,因為我又可以去探索未知的自己了?!?/p>
日野原重明的回答,與國學名家葉曼先生的話尤為相似。葉曼活了103歲,她過了百歲之后經常這樣描述自己:“我現在的狀態是‘時時可死,步步求生,我隨時都可以死,但是我每天都在努力地活著?!?/p>
多么豁達的智語啊,讓我們看到一位老人面對生死時的泰然自若。有一種境界叫視死如歸,不但是看開自己的死,也看透他人的死,在生與死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往來自如,這已經不只是一種境界,而是一種超脫。(摘自《做人與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