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紓驊

2019年國慶節閱兵式上,長劍-100巡航導彈一直隱藏在發射車內,真身并未“暴露”,這給它增加了許多神秘感
近日,菲律賓陸軍將采購俄印合作研制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新聞曝光。消息人士稱,菲律賓本對中國的超音速巡航導彈長劍-100很感興趣,但由于長劍-100并不外銷,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布拉莫斯”。
令人垂涎三尺的神秘導彈長劍-100到底是什么來頭?為何可以與“布拉莫斯”一較長短?
2019年國慶節當天,閱兵式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彰顯國家遠程攻擊能力的“戰略打擊模塊”了。率先出場的是東風-17常規導彈方隊,東風-17是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研究的最新成果,具備無依托、強突防、全天候精確打擊的能力。
壓軸登場的則是東風-41戰略核導彈方隊,東風-41導彈代表了中國最尖端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可以從中國本土攻擊地球上任意坐標,是“核三位一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跟東風-17、東風-41同樣初次亮相,第二順位登場的長劍-100巡航導彈,受到的關注遠不如前兩者。它的發射管涂裝編號為DF-100,而央視解說員則讀作長劍-100。一時之間,很多觀眾都認為解說員出現“失誤”,其實,這牽涉軍方對導彈的命名規則。粗略來說,這款導彈讀作東風-100或者長劍-100均可,如果在火箭軍序列中應叫東風-100,在海軍、空軍或者岸防部隊的序列中則應叫長劍-100。
長劍-100巡航導彈,是長劍-10巡航導彈的最新改進型號,閱兵式上一直隱藏在發射車內,真身并未“暴露”,這也給它增加了許多神秘感。長劍-100的技術參數還屬于國家機密范疇,但眾多業內人士和軍迷們沒有放過任何蛛絲馬跡,流傳出了不少猜測和分析。
長劍-10是一車三彈品字排列,長劍-100改成了一車兩彈并排的配置,發射管明顯比長劍-10更粗,長度上相差不多,發射車從四軸變成了五軸。這些特點結合閱兵旁白詞,讓專家們推斷出長劍-100作為一款超音速巡航導彈,極可能采用了沖壓發動機,其末端速度應可達3馬赫,射程為1000公里以上。雖然速度提高需要消耗更多燃料,并導致射程變短,但根據以上技術參數,長劍-100躋身世界超音速巡航導彈的前列,綽綽有余。
巡航導彈舊稱為飛航式導彈,主要是憑借發動機的推力及導彈彈翼提供的升力,使其以接近恒速、等高度飛行的低能耗巡航狀態,飛行在大氣層內,最后由制導系統引導俯沖攻擊目標。巡航導彈最有辨識性的就是導彈側方類似飛機機翼的彈翼。它從陸地、空中、水上及水下均可發射,堪稱靈活機動。

長劍-10的有效射程達到了1500公里以上,主要預設目標為陸基航空力量及固定地面目標等
“布拉莫斯”被俄印媒體稱作“神奇之彈”。
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導彈,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名鼎鼎的V-1飛彈。戰爭結束后,以美蘇為首的大國均走上了巡航導彈開發之路,同時瓜分了納粹德國的軍事科技遺產。美蘇兩國均意識到,先進的導彈技術是核威懾的重要環節,但受到當時的技術條件限制,巡航導彈各個傻大黑粗,被作為戰略核導彈使用。
20世紀60年代后,巡航導彈的研究思路發生了轉變,大國不再熱衷在巡航導彈上搭載核彈頭,而是當戰術導彈用。中東戰爭中的蘇制SS-N-2“冥河”,馬島之戰中的法制AM-39“飛魚”及海灣戰爭中的BGM-109 “戰斧”巡航導彈,均以亮眼的戰績讓軍界矚目。
目前,大部分巡航導彈為亞音速巡航導彈。隨著雷達與攔截技術的不斷進步,亞音速巡航導彈雖然在長時間的低空巡航階段難以被發現和攔截,但末端速度慢,造成突防能力低,命中率大幅下滑。
世界上比較先進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包括俄羅斯的“鋯石”超音速反艦導彈,該彈射程在400公里以上,最高速度可達驚人的6~8馬赫。“鋯石”巡航導彈繼承了俄羅斯反艦導彈高速突防的設計思路,以“鋯石”的末端突防速度,美國采用的“密集陣”系統、“海公羊”反導系統等,均無法對其進行有效攔截。如果“鋯石”的實戰能力與公布數據相似,那么它就是目前最先進的超音速巡航導彈。
美國的超音速巡航導彈研究項目開啟得很早,但是研發方向的重心一直在亞音速導彈隱形、制導的高科技功能上。“戰斧”導彈的潛能被開發得淋漓盡致,但它畢竟是70年代的產物,已逐漸在走下坡路。雖然美國重啟超音速巡航導彈項目,但研制出優秀的成品再正式列裝部隊,畢竟還是一個不短的過程。
寶島臺灣的“雄風-3”超音速導彈,射程為20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為2.5馬赫左右,目前正在進行升級。據悉,升級之后的雄風-3導彈,射程將達到300公里,算是中規中矩的一款巡航導彈。
日本的XASM-3超音速反艦導彈,射程約150~25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超過3馬赫。XASM-3采用整體式沖壓發動機,制導方式為慣性復合制導,也是一款值得重視的巡航導彈。
而長劍-100最主要的對手,則是俄印共同研發、以俄羅斯SS-N-26 “寶石”反艦導彈為藍本研制的PJ-10“布拉莫斯”反艦導彈。“布拉莫斯”導彈彈長8.1米,其彈徑約0.67米,最大射程約350公里,最大飛行速度2.5~2.8馬赫。
“布拉莫斯”被俄印媒體稱作“神奇之彈”。據稱它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突防能力強的性能特點。“布拉莫斯”的小型沖壓噴氣發動機及表層的雷達吸波涂料均由印度自研,制導方式也是先進的主動雷達和衛星GPS復合制導,在飛行末端可以以十米高度做躲避攔截的蛇形機動飛行,頗具技術含量。


東風-17是中國高超音速導彈研究的最新成果,具備無依托、強突防、全天候精確打擊的能力

“布拉莫斯”具有超音速、多彈道、突防能力強的性能特點
遠程空射型巡航導彈,目前僅中美俄三國擁有。
印度列裝“布拉莫斯”的導彈團中,相當一部分部署在中印邊界。雖然“布拉莫斯”看上去很美,但各項指標上也有局限和短板:它采用X波段導引頭,用于末端制導,X波段在對地目標識別上有其天然短板,這方面落后于長劍-100。而且“布拉莫斯”的射程只有350公里,也遜色于長劍-100。
海灣戰爭之后,中國加緊了對巡航導彈的研發,通過對美軍BGM-109“戰斧”及蘇軍的外形很像“戰斧”而被戲稱為“戰斧斯基”的KH-55陸基巡航導彈為藍本的研究,中國軍隊自行研制成功了長劍-10陸基巡航導彈,并于2004年左右被外媒曝出試射消息。在2009年國慶閱兵式中,長劍-10正式亮相。
長劍-10導彈,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三研究院研制,為亞音速巡航導彈,長度8.3米,彈徑0.68米,彈重2.5噸。長劍-10對標的對象,就是大名鼎鼎的BGM-109“戰斧”及俄羅斯的“口徑”系列亞音速巡航導彈。長劍-10的巡航速度大約0.8馬赫,跟“戰斧”的“口徑”相差無幾,而它的有效射程達到了1500公里以上,主要預設目標為陸基航空力量及固定地面目標等,射擊精度則約6~10米。
長劍-10巡航導彈具有優越的性能,采用世界首創的多重紅外成像和末端雷達復合制導(慣性地形制導結合GPS衛星制導)。長劍-10在末端俯沖階段對目標的尋找、識別和定位,依靠末端制導雷達,定位之后可向指揮中心回傳目標信息,實時校正,最大程度避免了識別錯誤。這種制導方式在技術上要略優于“戰斧”的制導方式。
長劍-10巡航導彈的成功研制和部署,對中國軍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以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結合,不同的攻擊方式可以增加敵人的攔截難度,提升打擊成功率。長劍-10的射程不僅覆蓋近海目標,也可對一些遠海目標進行攻擊,結合“北斗”系統規劃攻擊路線后,長劍-10的軌跡更加安全和精準。
2015年9月3日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長劍-10的升級版長劍-10A驚艷亮相。在運載狀態外觀上,長劍-10A從長劍-10的一車三彈品字排列,改成了一車三彈并排的配置。長劍-10A相比原型長劍-10,主要加強了動態化目標識別、多角度連續攻擊及超低空隱蔽突防能力。
同年,央視還發布了一段長劍-10A實彈測試攻擊建筑物的視頻,從視頻中可以看出長劍-10A對于目標打擊的精確性。
2016年珠海航展上,中國軍方展示了可以安裝在轟-6K戰略轟炸機上的K/AKD-20即長劍-20巡航導彈。長劍-20巡航導彈即長劍-10的空射版。長劍-20彈長約7米,采用折疊式彈翼,彈徑約60厘米,彈重約兩噸,采用小型渦扇發動機,可以以30~50米的高度巡航,巡航速度大約0.65馬赫。
遠程空射型巡航導彈,目前僅中美俄三國擁有。長劍-20使得中國空軍對周邊國家的“核常兼備”的威懾力大為增加。
通過對長劍-10持續開發、改型和升級,“長劍”系列成為了一個巡航導彈家族。長劍-100型超音速巡航導彈,就是長劍-10家族的最新成員。長劍-100以超音速的迅疾攻擊方式,不但可以攻擊陸地固定目標,對海上移動的目標也有攻擊能力。
長劍-100已有一個畫質普通的發射視頻公布,遺憾的是視頻中可以辨識的元素太少。可以確定的是,作為超音速巡航導彈,長劍-100兼具巡航導彈的高精確度、高度機動能力以及彈道導彈的射程及速度優勢。它的戰略意義非凡,所以成為了“戰略打擊模塊”的重要組成部分。
以目前的假想作戰對手的攔截系統水平,很難對長劍-100進行有效攔截。它的高速突防能力和精準打擊能力,在世界同類導彈中處于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