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何為格局?
柳傳志曾經對接班人楊元慶說過:“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p>
而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對待委屈的態度。
在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就職典禮上,曼德拉邀請當年看守他的三名獄卒觀禮。他說,那段牢獄歲月使他學會控制情緒,也學會處理苦難帶來的痛苦,并在眾目睽睽之下,起立表達對這三名獄卒的敬意。
這項舉動,令在場及全世界的人肅然起敬,不僅讓虐待他多年的南非白人無地自容,更展現了曼德拉非凡的氣度和格局。
小格局者,無法忍受半點委屈,更會為委屈所累,抑郁躊躇;而格局大的人則不然,他們會一笑置之,會超然待之,甚至會轉化勢能,在委屈中砥礪前行。
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傷害,視作你轉變所需的營養珍饈,絕對能喂大你的格局。否則事過境遷后,別人只會記得你爆發的情緒,卻不記得原因,徒留給別人你容忍力不夠的印象。
盧梭曾說,最有學問和最有見識的人,總是謙虛謹慎的。
一個人層次的高低和他的學歷、財富、社會階層并不直接相關,卻和他的眼界、教養、格局有關。
大學士紀曉嵐曾經去五臺山游玩,走進廟里,方丈打量了他一番,見他儀態一般,便說:“坐”,又叫一聲“茶”,意為以隨便的茶水招待。
得知來的是京城客人,方丈恭敬站起,馬上領紀曉嵐入內廳,恭敬地說,“請坐”“敬茶”。
當再經過一番細談,才得知來的是禮部尚書紀曉嵐時,方丈神色黯然,謙卑地領紀曉嵐入禪房,并尷尬地賠笑道:“請上座”“敬香茶”。
真正大格局的人,從不會強調身份感,也不會把優越感寫在臉上。
紀曉嵐臨走時,方丈拿出紙筆,一定要請紀曉嵐留下墨寶,以光輝禪院。紀曉嵐揮毫書寫了這樣一副對聯:“坐,請坐,請上坐;茶,敬茶,敬好茶?!狈秸深D時羞愧不已。
人際交往有三種態度:俯視、仰視和平視。
俯視者狂,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藐視了對方;仰望者弱,誠惶誠恐頂禮膜拜,藐視了自己;平視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對方,也尊重了自己。
真正大格局的人,從不會強調身份感,也從不把優越感寫在臉上。他們能接納和包容人與人的不同,懂得尊重他人,從不將自己局限在身份里,從不擺架子,便不會被束縛。
有這么一句話:“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于負責任的精神之后?!币驗橛辛素熑涡?,就有了擔當。責任會放大我們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于承擔責任的人,眼界寬闊,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在乎的是更長遠的目標。而枉顧責任的人,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得失,往往會失了信譽,丟了格局。
有擔當,就是能扛事兒。
古人云:“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彼?,一個人能不能扛事兒,是不是有擔當,往往要看困難的時候。
梁啟超曾說:人生須知負責任的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的樂趣。
本文來源:人民論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