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霄,1986年生于山東濟南,2012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2012年至今工作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專職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近年來參加國內外大展數十次。作品曾獲第二十屆全國版展中國美術獎提名獎、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提名獎、2019兩岸青年版畫藝術創作獎等獎項,被中國版畫博物館、中央美院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浙江省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今日美術館、關山月美術館、金陵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欄目主持人陳林推介詞
王霄本身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年輕版畫家,她將版畫以及油畫等姊妹藝術的某些獨特語匯,有機融入絹本工筆的創作中,自得—種意趣。她最近的—組工筆,畫面構建亦真似幻,有真景實境,也有虛空幻影;造型率性肯定,雖以傳統工筆中鋒寫形,卻分明有—種似曾相識的“刀趣”;色彩含蓄典雅,經多遍暈染而不失洗盡鉛華之澄澈通透,每每讀來給人以“月照花林皆似霰”的審美體驗。
王霄創作自述
文化意義上的中國傳統,充滿了內在的多樣性。我在大學時主修的是中國傳統水印版畫,后來因工作關系,逐漸學習并進行工筆畫的創作。這兩種不同門類的藝術使用同樣的宣紙、絹、水、墨、顏色和毛筆,在審美趣味上似乎也有相似之處。
《謐園系列》是我基于傳統繪畫中的園林題材創作的一系列工筆作品。園林是在古代中西文明中都有著重要地位的建筑景觀,也構成了公共社交空間和日常生活領域。“謐園”是我臆造的一個時空模糊之所,它并非某個具體園林的現實再現,而是朦朧欲望生發的隱喻式場景。由于學習版畫的出身,我更注重畫面的構成、形式感,我將作品《河畔》《縫之一》中的人物置身于不確定的荒原中,將女性的形象做了扁平化的定格,刪除了過多瑣碎的細節,以追求畫面的整體氛圍。
在我看來,所謂的傳統之“傳”更多的是一種自覺,而不是一種策略,用自身的感受和體驗自覺地身體力行,反而比理性的思想更加有效。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木版水印、工筆等今天被藝術類型嚴格限定的媒介和技法,也展現出一種自由的融合。我希望它們自己說話,而不是被他人講述,正像我想賦予我畫中人的主體性一樣。
約稿、責編:金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