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芬
【內容摘要】所謂新課程改革就是在新時期下根據我國對人才的不同需求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做出的合理改變,當前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國對于創新性和多樣性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加大,因此各學科都在積極變革,力求在與經濟發展同步的同時與學生的實際學習興趣相結合。本文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談高中數學在課程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相關思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的思考
教育改革是早就被提出的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近年來其呼聲也越來越高,在此呼聲下高中數學也積極的做出變革,力求符合學生實際發展需求,老師們也在積極的接受新方法和新思想,但在改革的全面推進過程中我們發現其本身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也直接影響改革的效果,并使改革背離初衷,本文就從當前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兩個角度談相關探析。
一、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問題
1.自主探索取代嚴格證明
證明問題可以說是各個階段數學的顯著特征,初中時我們要證明平面幾何問題,高中時更要利用所學證明空間幾何問題,但在新課程改革中改革本身要求學生的創造力,認為證明問題形式過于古板,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但在現實教學中我們必須要強調的是證明問題是數學思維培養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問題的推理和證明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嚴密準確的思維模式,而且這種證明也能讓學生更加熟練的運用所學知識,因此絕對不能讓學生課上的自主探索完全取代數學證明。
2.課堂參與流于形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常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僅有的課堂互動也就是老師提問了,這樣的方式雖能保證課堂秩序,但在吸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總是比較缺失,不少老師都注意到了這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內容中也倡導更加活躍、積極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采用例如情境教學等多種方式進行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也在積極的嘗試各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引進各種課堂游戲和小組討論方式活化課堂,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就發現,不少學生看似參與到課堂互動中了,但其注意力完全不在題目上,只覺得課堂互動很熱鬧很好玩,這樣的方式也使得課堂互動對一些學生來說沒有效果,課堂參與流于形式。
3.學生學業負擔過大
這里說的學業負擔并不僅僅指學生的課后作業。我們都知道新課程改革的呼聲雖然已經有了很久了,但針對高中時期的改革還是近幾年才興起的,改革的第一批學生甚至還沒有高考,而這種情況也就導致老師在具體課堂授課過程中“無本可依”。我們都知道數學是一個非常廣的概念,高中數學所包含的內容又比較多,知識之間存在很多融會貫通的地方,新課程改革中要求有一些新的內容出現,也有一些傳統的內容被刪除,但在具體授課過程中,由于缺少高考真題的參考,使得一些老師不知道新課程改革后到底要考察哪些知識,這樣的情況也“逼迫”老師只能既講新的內容也不能忘記傳統的知識,老師上課常備著兩份教材以便于查缺補漏,也正是這種“兩種知識取并集”的方式給本來負擔就很重的高中學生又增添了負擔,使一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不足。
4.教育工作者素質問題
其實不論是怎么改革,現階段我們都必須承認課堂教學還是由老師教的,新課程改革為了給老師更多的課堂自主性其對老師課堂教學模式也不再做硬性要求了,老師可以運用各種創新的、能吸引學生學科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教學方法之所以沒有達到理想化的效果就是因為老師的素質不過關,不能合理的掌控課堂并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科興趣。一門學科,無論它的教材設置有多么科學合理,內容有多么生動有趣,都需要老師這個中間媒介去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而這個中間媒介的素質問題也是當前影響改革效果的因素之一。
5.改革脫離傳統教學理念
新課程改革“新”的地方就在于它充分吸收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教育教學理念,將我國的數學教學與國際接軌,培養符合時代要求和個性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這樣的出發點是非常好的,按照這種理念進行人才培養一定能夠培養出國際化的人才,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新的教學理念缺少對傳統教學理念的繼承和發展,只是注重與國際接軌卻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教育體驗,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摒棄了我國幾千年的教育傳統,造成了“雖與國際接軌但脫離本國實際”的尷尬局面。
二、對上述問題的思考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經濟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改革已經成為了一種必然的趨勢,各個階段的老師也正在順應時代發展,積極的在本學科的教學中做出改革,但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我們卻發現新課程下的教育改革還存在教師素質不足、學生學業負擔過大等問題,那面對這些問題我們都有哪些具體的解決辦法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法。
1.加強教師團隊素質建設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當前新課標改革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老師的職業素質不足,在實際新課標改革過程中要求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而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學習興趣教師的素質正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這樣的背景下,實際教學過程中加強教師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在教師團隊素質建設過程中我們可以沿用傳統的“學習”的方式,即根據學校安排,老師去其他地區的學校進行學習,這種方式能讓老師快速的學到最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對老師實際教學有益,除此之外還應加強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即在指定時間內組織相同科目的老師就教學方法進行討論和相互學習,這樣的方式有助于老師之間相互借鑒學習,交流心得,從而加強教室團隊的素質建設。
2.通過角色轉變更新教學理念
當前高中數學新課程改革存在的另一大問題仍是老師的教學理念落后,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也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運用不夠靈活,老師常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進行課堂教學,這樣的課堂教學方式也導致學生上課熱情和課堂興趣缺失的情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必須緊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自身的角色做再一次的確認,這樣也更有助于老師更加清楚新課程改革新在哪里,根據改革去創新上課方式和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明確學生才是主體,在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設置上更注重學生的實際體驗,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通過創設各種情境引領學生更好的學習相關數學知識,例如在講集合問題時,老師就可以利用科技手段創設一個動物園的情境,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集合的理解給動物園的動物們分類,這樣有趣的情境創設的方式能充分重視學生在實際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更加重視學生的實際體驗感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3.通過深入課程研究增強教師團隊的素質
通過上文的敘述我們也能了解到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老師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必須通過各種手段提升自身素質,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在新課程背景下創新教學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新課程改革的不確定性,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對象三者的不確定性,并針對不確定性靈活的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中確定不用統一的標準去評價學生、不用刻板的教材去教授學生、不用固有的標準去評判學生,只有充分認識到了新課程改革的這些不確定性,并針對這些不確定性充分考慮相關對策才能真正做到活化教學方法、提升教師團隊的整體素質,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和老師在相關教學中都有充分的自主性,更有助于老師工作熱情的提高和學生學習興趣的高漲,更利于相關教學。
總結
通過全文的敘述我們可以了解到,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其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上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這些問題可能嚴重影響改革成果,與理想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背道而馳,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相關老師也在積極的解決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本文也提到了上述的幾種解決方法,但其更多的解決方式還需要本學科老師根據教學經驗和教學實際去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于恩坤.淺談高中數學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學苑教育,2014(4):70.
[2]王海峰.淺談如何利用高中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3]茹建文.關于構建高中數學發展性評價體系的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2018(2).
[4]曹靖.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7,23(21):112-113,115.
[5]劉陽.高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改革存在問題的思考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6(7).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萊蕪第十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