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
【內容摘要】數學思維能力屬于學生學習數學必備的一項能力,同時,高中作為學生探索知識與面臨高考的重要階段,因此,對學生具備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需注重培養學生在學習數學時的思維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學習及解題能力的提升,而且還能使學生深入的思考與分析相關數學問題,以發現數學知識及問題的本質。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思維能力培養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僅對每個學生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而且還是學習難度最高的階段,同時,還是對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及能力培養的重要時期,學生在該階段的學習中,不僅要對自己學習的全部內容實施整合,而且還需注重自身的數學能力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需關注培養思維能力對學生的重要性,以通過多元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而言,其在高中時期不僅需具備夯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需根據自身的需求及學習目標,實施個性化學習,并對學習方法進行改進,以促使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有效提高,從而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及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1.素質教育的需要
新課改下,需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傳統化教學模式通常無法提升學生學習及教師教學的效率,而在新課改下素質教育得到明顯提升,我國教育中素質教育的運用,通常能使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數學作為理科類的教學科目,通常在高中階段的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其知識的學習更具串聯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常更有助于學生對理科類知識的學習[1]。傳統教學中,通常運用“題海戰術”對學生數學思維的能力進行培養,但是,學生只能根據某一種題型進行快速解答,但無法包含全部的題型,這就會影響到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并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所有類型的數學題,而且還能使學生準確、迅速的解答數學問題。
2.社會現實的需要
數學通常在生活中有著重大作用,把數學知識運用于現實生活當中,同時也能豐富學生的生活。高中數學的教學中,教學內容越是接近于學生的生活,學生就會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越感興趣。因此,培養高中生的數學學科思維能力,不只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還對學生的生活都有著重要作用,同時,對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還能使學生具備的創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促使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并轉變學生原先的傳統思維,從而使學生將學到的數學知識更好的融入至現實生活中,并促使社會經濟實現迅速發展[2]。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能力屬于學生學習具備的基礎能力,學生只有具備相應的觀察能力后,才能實現思維能力的有效提高。基于此,高中數學的教師需注重培養學生具備的觀察能力,以此使學生學會通過數字語言和圖形的轉換,實現自身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探究性學習環境,指導學生對新的數學知識實施觀察和思考,以促使學生的思維靈活性得以顯著提高[3]。同時,教師在教學時,需注重信息技術的融入,充分發揮其具備的輔助作用和優勢,把相關數學圖像或圖形以立體化、具體化的形式呈現,以此對學生的感官產生強烈的刺激,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4]。例如,對“立體幾何”相關知識進行教學時,由于該部分內容不僅對學生具備的數學思維具有較高的要求,而且還對學生的計算力、觀察力、想象力等有著較高要求,而通過信息技術的運用,通過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以及強化學生的學習和探究體驗,通常可以使學生的觀察力得到顯著提高。另外,數學教師可與習題相結合,通過指導與演示的方式,引導學生對幾何觀察的同時,學會創建中間向量或者連接輔助線,通過幾何的角度實施習題解答。之后,數學教師可引導學生站在函數的角度,通過最值、切線、定義域等相關技巧解決有關習題,從而使學生的幾何思維逐漸過渡到數學思維,并使學生的觀察以及思維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2.學生發散能力的培養
傳統化數學習題通常有著較強的封閉型特點,這就使高中生在習題的時候,會把學習的焦點置于問題的答案尋找上。開放題作為一種或答案開放、或條件開放、或條件與答案均開放的習題,高中生在做題的時候,就能夠深刻體會到數學問題產生的變化,這就使學生做題時,會將焦點置于多角度對待數學問題中,因此,開放型習題更有助于學生發散能力的培養。基于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時,可按照教學目標,將常見的開放式的題目引入到課堂,對于開放型習題而言,其通常有著較強的想象空間的特點,更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學生在具體解題時,就能夠自主發現、分析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思維角度對問題進行解決[5]。對于開放型問題而言,其通常與傳統的數學題有著明顯不同,具體表現為:首先,沒有唯一、標準的答案,學生不需要限制自己的想法,可有效進行思維發散,并按照自身的想象力解答問題,這不僅可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還對數學問題的解答充滿信心;其次,可以使學生自身的數學直覺得到有效提高,學生在看到數學問題后,學生則可直接找出論點,并通過數學思維實施解答;再次,開放型題目的運用,可促進小組合作的學習開展,在學生自主學習力提高的同時,實現學生溝通與合作能力的提高,并通過小組總結,在數學問題的解決中找到更加簡單明了的解決方式,從而使學生語言闡述的能力得到有效增強;最后,促使學生自主創新力的增強,當代高中學生只有都具備相應的自主創新力,才能數學學習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聯想思維的培養
聯想思維屬于學生在學習數學時常用的思維,主要指兩個知識點間存有相應的聯系,在此基礎上進行聯想的數學思維形式。對于高中數學而言,其知識點通常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如函數法則和幾何知識間存有較多共同處,二者間通常有著緊密聯系,學生面對某知識點時,就能構建其聯想思維。因此,數學教師在具體教學時,需積極引導學生對各知識點間的聯系進行觀察,精確掌握其內在的聯系,并對學生不同方面的思考和處理相關問題的能力進行鍛煉,以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顯著提高[6]。例如,對“等比數列”開展教學時,通過等差數列的公式通常能推導出等比數列的公式,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等差數列公式對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進行推導,并求出相應的求和公式。同時,在許多習題中還存有相應的不規則數列,這些通常源自于等差與等比數列的公式改編,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運用聯想思維,布置相應習題,以促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數列的精髓與內涵,這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而且還能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相應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需對學生的實際狀況進行充分了解,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針對性的處理相關問題,以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時,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形成是不斷形成的,需學生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積累與總結,從而使學生在數學知識的學習中形成相應的數學思維。
【參考文獻】
[1]陳曉鵬.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策略研究[J].才智,2020(7):23.
[2]邱春亮.探討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2):218.
[3]冷霜.核心素養下高中數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4):147.
[4]張玉萍.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38-239.
[5]任香玲.試論數學思維能力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培養[J].成才之路,2019(34):96-97.
[6]上官德運.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62-63.
(作者單位: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