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 楊文軍
近年來,江蘇省東海縣不斷完善和創新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積極探索“三規范、三統一、二注重”管理模式,有力推進了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2019年,東海縣共實施了50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累計投入資金1761.9萬元,13.2萬農業人口從中直接受益。
一、“三規范”管理模式
(一)規范立項管理,核實工程預算
2019年9月初,東海縣制定《2019年度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工作實施方案》,結合上年度各鄉鎮項目實施情況,2019年項目主要安排在村莊環境整治示范村。東海縣始終堅持以農民民主議事為前提,以農民自愿籌資為基礎,村民一事一議籌資方案均由村民委員會半數以上的村民代表聯合提出,并嚴格按照“村干部提議、理財小組審議、村民代表評議、村民代表決議”的程序優選獎補項目。同時,采取村級初步申報、鄉鎮核實、監理公司復核工程量流程,確保項目資金與工程量匹配。
(二)規范招標管理,統籌結余資金
各鄉鎮在農村產權交易平臺上發布招標公告信息,全部采取陽光操作方式確定中標人。合理制定招標限價,劃分標段,壓縮標段數量。縣級可通過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查詢交易信息,了解各鄉鎮招標進度。縣級批復下達的項目招標后出現結余資金的,由各鄉鎮在當年項目實施村之間,在原合同價款10%以內,以簽訂補充合同的方式,對這部分招標結余資金進行統籌安排,合理調劑使用。
(三)規范縣級財政報賬,資金分次撥付
各鄉鎮按照規定上繳自籌資金到財政指定賬戶,獎補辦批復項目額度。實施縣級財政報賬制度,項目資金實行封閉運行、統一管理、單獨建賬、獨立核算,工程款由縣財政扎口直接支付到中標單位。在監理公司確認獎補項目已完成30%后,依據項目中標單位申請、監理公司出具工程款支付證書、中標合同、工程發票、填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資金撥款申請表》,經項目村、鄉鎮政府和縣農業農村局審核蓋章簽字后,報送縣財政撥付第一次工程款,資金撥付比例為工程投資總額30%;獎補項目完工并通過鄉鎮驗收后,由農經站核實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在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情況下提交撥款申請,撥付第二次工程款,資金撥付比例為工程投資總額60%;項目驗收滿一年后,經鄉鎮復查無質量問題的,結清剩余工程款。
二、“三統一”管理模式
(一)統一管理模式,建立約談機制
在管理模式上,以鄉鎮政府為主體統一招投標、統一項目驗收;全縣統一項目監理、統一質量檢測、統一制作標識牌。著力打造“三位一體”監管模式,即行政監督以財政和農業農村部門抽查為主,社會監督以村民監督為主,專業監督由監理公司負責。建立“縣鄉兩級約談機制”,即縣級約談鄉鎮農經站,鄉鎮農經站約談中標公司,督促進度慢的企業加快施工進度,責令存在問題的公司限期整改,確保工程質量。
(二)統一引入專業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為保證項目工程施工質量,監理公司安排專業監理人員分鄉鎮對施工方和村級監督員進行現場系統培訓。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公司對全縣項目進行現場監督、巡查,嚴把路基整平壓實、模板支設加固、商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檢測報告等報驗關口,指導施工方做好施工后項目齡期養護。
(三)統一及時組織驗收,規范檔案裝訂
各鄉鎮政府負責組織項目外觀和工程量驗收,縣級統一委托專業質量檢測機構對工程項目進行質量檢測,在鄉鎮經管站、各村負責人和監理人員三方共同監督下,通過電腦隨機生成樁號,取芯時嚴格根據樁號確定的位置鉆孔取芯,現場測量厚度,芯樣帶回實驗室作抗壓抗折檢測,由檢測公司出具厚度和抗彎拉強度值檢測報告,檢測結果及時反饋給項目鄉鎮。
三、“二注重”管理模式
(一)注重項目效益,開展績效評價
為了進一步關注獎補項目社會效益,東海縣級財政、農業部門聯合開展“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績效評價工作。績效評價結果表明,“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切實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讓農民群眾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城鄉差別在縮小,項目區農民群眾滿意度大大提高,獎補項目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注重建立長效機制,加大管護力度
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建設是基礎,管護是關鍵。為最大限度延長項目使用壽命,避免鄉鎮村“重建設,輕管理”,東海縣對已完工的項目統一要求村級按相應的程序及時對竣工后的項目辦理移交手續,按照“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誰養護”的原則,明確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所有權。對完工項目,統一在標識牌上公示項目名稱、投資規模、承建單位、竣工時間、管護員和監督員聯系方式。建成后,一事一議項目列入農村公共運行維護范圍進行長效管護。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