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晨
摘 ?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國內高校對外語人才的培養也迎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大俄語”時代的來臨讓我們必須要深思當前的俄語教學是否能夠培養出具有過硬專業知識和外語技能、通曉國際規則、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與復合型俄語人才,該文旨在分析當前俄語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以期對中國的俄語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一帶一路 ?大俄語 ?俄語教學 ?復合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35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c)-0150-03
Analysis of Russian Teaching Status and Strategies in the "Great Russian" Era
ZHU Xiaochen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Province, 221116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has also ushered in new opportunities and new challenges. The advent of the "Great Russian" era requires us to think about whether the current Russian teaching can be cultivated with excellen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Russian teaching status and provide a certain level of Russian training
Key Words: Belt and Road; great russian; Russian teaching; Compound talent training
“一帶一路”建設是我們國家21世界發展的大戰略,對于提升我國國際地位與競爭力具有戰略意義,而“一帶一路”的建設必須要高度重視語言戰略構建問題,語言互通是與世界互通的關鍵所在。在此背景下,俄語人才培養又迎來了新一波的熱潮。
1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大俄語”理念
“一帶一路”是中國進行構建世界共同體的一次新實踐,也是承載時代使命的巨大工程,“一帶一路”代表了一種互聯互通的理念,將世界人民以一種全新的形式連接起來。目前“一帶一路”成為中國開放和走出去的新路徑,而在這一過程中俄語人才的培養是實現中國與世界交融互通的關鍵節點。2015年發布的《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規劃了中國新一輪開放和“走出去”戰略,完整地勾畫出了中國經貿發展的藍圖。這一構想也為中國俄語人才培養帶來了新契機。絲路經濟帶的3條路線,其中兩條都與俄語密切相關,一條是中國北部經蒙古國、俄羅斯通向歐洲;另一條是中國西部經中亞通向歐洲。這兩條路線上可以使用俄語的國家有十多個。俄語在絲路經濟帶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隨后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舉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語人才培養研討會”上,劉利民教授做了主旨發言,其認為教育領域的中俄人文合作正在全面開展,現已形成經濟、農業、醫學等六大領域的高校聯盟,人才交流前景光明。在對中國俄語教育的未來整體規劃中,劉利民有一個“大俄語”的戰略構想。
所謂的“大俄語”概念,就是我們現在常常說的俄羅斯區域學的概念,更廣義上講就是斯拉夫學的概念。它應該以俄語為基礎、為中心,學術視野和研究范圍不斷拓展,向著人文合作的各個領域、向著經濟貿易合作的各個領域、向著更大的地域和空間延伸和發展。具有這種理念的俄語專業院校一定會有更光明的前景,培養出的新型俄語人才一定會有用武之地。
2 ?當前俄語教學與人才培養模式
2.1 四年制俄語本科教學
2.1.1 以俄語為專業的大學本科教學模式現狀
俄語語言文學是一級學科外國語言文學下屬的二級學科,該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俄語語言基礎知識和語言基本技能。目前國內共有173所院校開設了俄語語言文學專業。據統計,其中46所雙一流院校,18所985院校,60所綜合類院校,25所理工類院校,25所民辦及獨立學院。根據《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求,高校本科俄語專業的課程體系大致由公共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實踐環節和畢業論文5個模塊組成。而主要課程就集中在專業核心課,目前高校俄語教學過程開設的課程主要有《俄語基礎課》《俄語視聽說》《俄羅斯文學史》《俄語閱讀》《俄語翻譯》《俄語修辭》,專業選修課會引入法律、新聞、財經等內容,各院校課程設置會有所不同,但整體來看大同小異。經過4年的俄語專業的學習,俄語專業四級和六級的通過率基本能達到65%與50%左右,俄語學習成果顯著,教學質量比較高。
2.1.2 俄語本科教學面臨的困境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全面實施,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合作迎來了更深層次、更大廣度的發展,高校也迎來了俄語人才培養的新局面,但高校俄語人才的培養模式仍存在一定滯后性。
(1)程內容單一,拓展難度大。歷年來俄語專業招生主要以文科生為主,課程內容也主要以基本的俄語語法詞匯為知識重點,拓展內容涉及俄羅斯歷史、地理、文化、國情,新穎特色教材開發進程緩慢,理論性與專業性強的教材對于零基礎的文科學生接受程度差,普適性不強。
(2)師資儲備力量不能及時跟進。當前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隊伍大部分的教育背景比較單一,主要以文學、語言學、翻譯學為主,部分教師跨專業研究的方向也是涉及經濟學、政治學、區域學等文科領域,而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我們國家與沿線國家就很多基礎性工程建設(比如橋梁、高鐵、公路、礦業)領域開展了深度合作,急需注入大量高精尖專業型俄語人才,而俄語教師專業背景的缺失也不利于復合型俄語人才的培養。
(3)隨著中俄合作辦學機構的興起,四年制本科俄語專業畢業生在就業時不具優勢。當前就業市場傾向有專業背景且有俄語教育經歷合作培養的人才,直接壓縮了俄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面,間接導致招生效果不理想,沒有形成良性循環。
2.2 俄語+專業中俄合作培養模式
2.2.1 中俄合作辦學模式現狀
隨著我國與俄語區國家合作深入全面發展,對俄語多元化人才需求達到新高度,為了彌補俄語專業本科教學模式單一、專業型人才培養進程緩慢等不足,專業+俄語這一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應運而生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中國已成立首所具有獨立法人性質的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多所特色辦學模式的合作辦學機構,比如江蘇師范大學-圣理工中俄學院、山東交通學院-頓河學院等,以及大量專業涉及面廣、層次面豐富的對接俄羅斯辦學項目。國家政策扶持力度強,留學生名額每年遞增,以江蘇師范大學圣理工學院為例,每年留學人數超過1/3,有效地提高了專業與外語的有機融合。
2.2.2 中俄合作辦學面臨困境
中俄合作辦學歸納為3種模式: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經歷了嘗試探索、迅速發展、復核調整、穩步發展4個階段。隨著近幾年的發展,中俄合作辦學模式出現了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1)師資調配困難。中俄高校雙方師資以及校內跨學院師資調配靈活性差,受客觀因素影響大,影響課程教學計劃與教學質量。
(2)學生課業任務繁重。有限的時間難以調配給眾多的課程,專業課與俄語課程的課程分配上難以平衡,有時候顧此失彼,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積極性調動難度大。
(3)專業型師資力量薄弱。缺乏俄語專業型教師就會導致特色型教材開發進程緩慢,專業俄方教材教學難度大,同時俄語教師與專業課教師之間未能形成有機融合,各自教學,專業課知識難以以俄語形式輸出。
(4)畢業生就業選擇時不以俄語為首選。就業趨勢主要以該專業為主,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畢業后參與到俄語區國家的交流建設中,而這其中能夠真正擔當起“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大俄語”人才的更是少之又少。
(5)雙校園教學管理難度大。中俄合作辦學模式“1+1”“2+2”“3+1”不等,這就涉及了部分學生俄羅斯留學時的雙校園管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高校在俄方并沒有配置相應比例的教務員,難以實時追蹤海外教學與學習質量。
2.3 專業+大學選修俄語二外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都開設了俄語二外這門選修課程,但是由于學生與教師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時間有限、考核標準低、教學模式單一、教材不夠新穎、課程分配不合理等原因,這一部分學生學習效果不理想,大部分學生無法在工作中將俄語作為工具語言來使用,所以畢業后并不會大量集中搶占俄語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也難以形成專業+俄語的多面手人才。
3 ?“一帶一路”倡議下培養“大俄語”人才的幾點建議
通過對以上俄語人才培養模式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3種模式并無交叉,而是以不同的教學目標開展教學任務,各自有著獨特的優勢,但就目前人才培養效果來看,都無法滿足國家對高水平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俄語畢業生+工作實踐積累某專業領域知識=俄語多元化人才”的這種模式已無法適應“一帶一路”倡議下多方面合作領域對高精尖專業化人才需求迅速增長的局面。為此,我們應該集中各方優勢,建立一套專門的復合型與跨文化交際俄語人才培養渠道,真正將“大俄語”理念貫徹落實。
3.1 由專家教師牽頭建立“大俄語”人才“高校聯盟”,打通高校之間、院系之間的“資源墻”
這就需要集中優勢條件,相互借鑒,相互融合,以為國家培養“大俄語”人才這一目標而共同努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發出以來,各俄語院校積極響應,開發了一些特色課程,專家教師可以以慕課形式進行資源共享并牽頭繼續特色課程的開發,加快師資流通。
3.2 開發特色專業化俄語教材
教材建設是一個長期性工程,所以具有一定的延時性,要求教材開發團隊要有前瞻性,結合國家對“大俄語”人才的專業需求適時編排符合國情的特色教材。就目前而言,俄語基本教學教材以及以其為核心的拓展教材鱗次櫛比,但缺乏高質量傳播性強的專業化俄語教材,這與俄語教師隊伍單一的教育背景有關,所以需要俄語教師+專任教師+外教依托本校優勢專業編排出適合中國學生學習的特色教材。
3.3 建設國際化教學資源共享平臺與國際化實習平臺
與國外大學建立合作,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發揮試驗田和示范區帶動作用,解放地域限制,減少經濟成本,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教育規模,減輕教師負擔,提質增效,為學生搭建走向世界的平臺,開放眼界,拓展知識儲備,讓俄語辦學真正走向國際化。
3.4 采取精英化教育,選拔優秀學生組成“一帶一路”人才儲備班
就目前多元化俄語人才教學面臨的一個難題就是學生無法在有限的4年時間中將外語與某一專業領域知識兼顧,要想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產出,我們可以在某些重點院校開設實驗班,優先招收一批外語為俄語的高考畢業生,在有3年基礎俄語學習的基礎上再加以合理的專業課程的設置,這樣相信經過4年大學的強化訓練,能夠為國家培養一批高質量、高水平、擔重任的專業性強的跨交際“大俄語”人才。
3.5 提高師資教學水平,打造專業化、全面化的俄語教學團隊
可以適當選派部分俄語教師與專任教師赴俄進修,開啟第二專業,在了解某一專業領域的框架下對學生進行俄語相關詞匯量的輸出,提高學生的對接中俄合作領域工作的專業性與快速融入性。
3.6 加強就業指導,與就業單位深入合作,簽訂定向培養協議,加快校企對接與人才流通
比如,可以從定向就業單位定期抽調該領域的俄語專家型人才來校授課,校企合作開發相應課程與教材,優化課程設置,給予學生職業規劃建議與專業層面的語言與技術指導并提供相應的實習平臺,校企按需組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實現雙贏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 李順才,王莉.“工科專業+俄語”復合型人才培養研究管窺[J].大學教育,2018(6):1-3,7.
[2] 王辛夷.提升俄羅斯學教育功能,培養“大俄語”人才[J].中國俄語教學,2016(1):71-73.
[3] 黃玫.俄語專業四、八級考試:回顧與展望[J].外語測試與教學,2020(2):47-55.
[4] 尹曉菲,李繼娜.互聯網+教育”視閾下中外合作辦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究——以河北省為例[J].理論導刊,2016(4):96-99.
[5] 句云生.“一帶一路”框架下俄語人才培養模式國際化探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9(8):25-28.
[6] 劉揚.中俄合作培養實用型俄語人才模式思考[J].理論觀察,2016(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