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莉
摘 ?要:埃德加·愛倫·坡是19世紀美國以獨樹一幟風格聞名的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在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中擁有突出的地位,為美國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作品以恐怖、神秘、超自然、厄運、死亡,又有唯美主義傾向,在浪漫文學里獨樹一幟。因此,值得以浪漫主義作為基石,從想象和情感、時間和場景、人物以及主題4個方面去品味愛倫·坡短篇小說的獨特魅力。該文對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愛倫·坡 ?短篇小說 ?獨特 ?浪漫主義
中圖分類號:I10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c)-0228-03
The Interpretation of Unique Romanticism in Allan Poe's Short Stories
YE Li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Province,641000 ?China)
Abstract: Holding an outstanding position in American romantic literature and having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American literature, Edgar was a 19th century American poet, novelist, and literary critic known for his Nothing in Common style.His works are unique in romantic literature with their tendencies towards terror, mystery, supernatural, doom, death, and aestheticism. Therefore, it is worth using romanticism as the cornerstone to taste the charm of his work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magination and emotion, time and scene, characters and theme.
Key Words: Allan Poe; Short stories; Unique; Romanticism
18世紀末到19世紀三四十年代,浪漫主義運動席卷整個歐美大陸,涌現出一大批膾炙人口的作品而且構建起較為系統完整的浪漫主義文學理論。浪漫主義(Romanticism)是美國文學史上第一個重要的思潮。“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獨立的美國文學,而且實現了美國文學的‘文藝復興,創造出了真正具有美國民族特點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文學作品[1]。”這些浪漫主義作家在其文學作品中以積極樂觀和熱情歌頌新生活和新時代,著眼于民主自由。但與同時代的主流浪漫主義作家相比,愛倫·坡(Edgar Allan Poe)的恐怖小說體現的浪漫主義獨樹一幟,為美國文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短篇小說也被認為是“恐怖和美麗奇特地結合在一起,理智和瘋狂難分難解的并存,擴張著讀者的想象力,試探著讀者的承受力,給他們一種恐怖和奇譎的享受”[2]。他一生寫了60多篇短篇小說,得到相當廣泛的承認,因此,值得以浪漫主義作基石,從想象和情感、時間和場景、人物以及主題4個方面去品味愛倫·坡短篇小說的獨特魅力。
1 ?迷失的想象和情感產生夢魘般浪漫
浪漫主義強調想象力和情感的重要性,認為文學也只有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才能飛翔在遼闊無際的天空。浪漫主義文學理論將文學視為作家主觀心靈的產物,文學是作家內心感受、情感體驗的自由表現,強調情感。受浪漫主義文學影響,愛倫·坡認為真正強大的想象力應是對神秘事物的縝密的邏輯分析判斷。他還認為藝術的主題應針對情感,情感才是藝術的唯一。愛倫·坡的短篇小說中,人物被憑空的想象和情感主宰而產生各種神秘古怪行為。如《厄舍古屋的倒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中羅德里克·亞瑟與妹妹的亂倫,使其情感迷失在倫理道德中,最后不僅把久病的妹妹活埋,又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精神恍惚地想象妹妹破棺而出,披著血跡斑斑的壽衣出現在眼前,形銷骨立,最后竟在極度驚恐中死去[3]。《麗姬亞》(Ligeia)中的主人公完全活在自己的情感世界里,迷失在麗姬亞完美眼神的魔咒里,被一種極端的瘋狂的愛圍繞著,沒有理性對人、對事做出公平、公正的判斷,最后走向瘋狂,成了情感的犧牲品。《黑貓》(The Black Cat)中“我”醉酒而“幻想那貓見到我就逃避,便揪住了它”[4],用一把鉛筆刀惡意地挖出了那貓的一只眼珠,并多次折磨那貓至死。《人群中的人》(The Man of the Crowd)通過描述一位老人隨波逐流的生活,在人群中找不到片刻的安寧與寬慰,而將現代人精神世界的孤獨情緒演繹到了極致。總之,愛倫·坡的大部分短篇小說中,讀者時而發現對立兩極之間的界限模糊不清,很難確定故事中人物,以及故事敘述者在描述某一細節時的心理狀態,時而能感受到常態與怪異之間的巨大張力,這種“以非現實、非理性的表達方式,揭示了現代人的精神困頓”[5]。體現了出一種夢魘般的浪漫色彩。
2 ?模糊的時間和晦暗的場景產生神秘浪漫
愛倫·坡受德國浪漫主義和哥特小說的影響,他創作的短篇小說大多數是哥特式的,時間、場景設置模糊、不確定,尤以帶有神秘色彩的夜晚為多。他相信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創造一個完全與現實不同的世界。而暗夜就似另一空間,更易使人迷糊。利用暗夜愛倫·坡創造了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時空,讓讀者遠離現實世界,使讀者全力關注他小說中的主題和氛圍。如《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古屋的倒塌和亞瑟的死都發生在風雨交加的秋夜;《麗姬婭》里主人公妻子羅維娜小姐的死亡和前妻麗姬婭的復活也在夜晚。時間的模糊和不確定性增添了故事神秘的浪漫色彩。另外,愛倫·坡以冷漠瑰麗、氣氛陰森、場景模糊的筆觸描寫小說里的古屋、陰冷的地窖、凄冷的秋天、暴風雨、冷月,如在《厄舍古屋的倒塌》中小說開篇就寫道:“那年秋天,一個陰郁、晦暗、岑寂的日子,暝云低壓壓地籠罩著大地,我孤單單地策馬而行,穿過鄉間異常蕭索的荒野;當暮色降臨的時候,滿目蒼涼的厄舍屋終于遙遙在望了[6]。”接著又用“荒涼”“陰森森”“恐怖”“毛骨悚然”等字眼描繪古堡。在《麗姬亞》作者也細致入微地描寫了偏僻的城堡以及陳設離奇、雜亂無章的房間,在《陷坑和鐘擺》(The Pit and the Pendulum)中描寫了老鼠成群,漆黑而又散發著令人作嘔氣味的地牢,而《一桶白葡萄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中的故事則發生在潮濕的堆滿人頭骨的地窖里。總之,模糊的時間和晦暗場景的設置增添了小說的神秘色彩。
3 ?極致的人物塑造產生唯美浪漫
愛倫·坡小說淋漓盡致、栩栩如生地表現了人物陰郁、古怪、心靈扭曲,乃至精神癲狂的行為和思想。《黑貓》中生動刻畫了人物的心理變化:從溫順善良變為狂躁易怒;從喜歡動物、愛護妻子變為虐待動物、家暴妻子。一方面主人翁對自己殘酷的行為感到悔恨,另一方面“靈魂的渴望”又驅使他一次次犯罪,于是終日處于夢魘、癲狂和痛苦的自我折磨之中,直至毀滅[7]。這濃墨重彩地描寫人物心理、行為,體現了獨特的唯美主義。但另一方面,愛倫·坡小說中對女主翁的塑造則近乎完美,她們不僅容貌美麗,又兼具智慧和美麗心靈。如《橢圓形畫像》(The Oval Portrait)美麗溫柔的畫家妻子為了畫家的藝術追求而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與生命;在小說《麗姬婭》中,作者這樣描寫出麗姬婭美麗的外貌:她肌膚“如象牙般白凈”“身材修長、略顯纖弱”“烏黑、油亮、濃密自然卷曲”的“風信子般”的秀發、“我注視過那輪廓優美的鼻子—— 只有在希伯來人優雅的浮雕中,我才見過相似的完美”[8]。而這超凡脫俗美麗的麗姬亞知識廣泛而淵博,精通古典語言和現代語言,又懂物理學和倫理學,還欣然帶 “我”暢泳知識海洋,領悟人生。可惜這些美人大都芳年早逝,但她們的過世卻成就了唯美的浪漫。
4 ?特異的主題產生的恐怖浪漫
人們所說的“主題”往往是指文學作品就談論某事物或事件本質發生、發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突出的抽象思想或者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的一個話題,而且常常來源于日常生活。但在愛倫·坡則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選擇能影響讀者而不是讀者日常生活中偶遇的主題。因此,不同于其他小說主題,愛倫·坡的小說有著獨特的哥特式的“黑色浪漫”。哥特小說“在情節與主題思想上,不像一般浪漫主義那樣側重于正面表達其理想的社會、政治和道德觀念,而主要是通過渲染暴力與恐怖、神秘與荒誕、陰郁與瘋狂,來揭示社會、政治、教會和道德上的邪惡,揭示人性中的陰暗面,含有對社會批判的成分”[9]。愛倫·坡一生悲慘,他因失去親人而痛苦不已:母親、養母和妻子的離世,生父的拋棄,養父也在一場爭吵之后將他趕出家門,這一切使他產生逃離現實的幻想。也使他與同時代的主流浪漫主義作家如惠特曼、愛默生等不同。惠特曼、愛默生等多關注民主、自由或理想,他們在作品中抒發著對國家、生活和生命的熱愛。但愛倫·坡鄙視世俗的主題,對舊世界的迷茫和對新世界的困惑使他對未來世界充滿焦慮,因而試圖在傳統與現實之間找到人類生存的答案[2]。所以他把死亡與恐怖,夢幻與虛無,神秘與荒誕作為主題,表達自己對世界、對人性的理解。正如雨果的浪漫主義文學理論認為,“一樁丑的、恐怖的、駭人聽聞的事情,假借真實和詩境之力搬到藝術王國之后,就變成了美的、令人贊嘆的、崇高的[10]。”如《黑貓》中主人翁的心理變化,《一桶白葡萄酒 》中慘無人道的復仇:蒙特雷索因為福圖納多一再侮辱他而心懷仇恨,于是設下陷阱,把福圖納多一步一步引向死亡深淵,致他于死地后竟把他砌在了自己家族地穴的凹洞里。在《泄秘的心》(The Tell-Tale Heart)中,一雙正常人認為再普遍不過的眼睛,但主人翁總認為是一只隨時會侵吞“我”、讓我恐懼不已的鷹眼,并因此而將老人殺害。這些故事試圖挖掘出人性溫情面紗背后的脆弱、冷酷甚至血腥,揭示自尊與恥辱、沖動與理智、罪惡與自贖等二元對立的人性悖謬結構[11],使故事充滿恐怖色彩。
5 ?結語
總之,愛倫·坡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一朵奇葩,他的作品對后世文學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他的小說無論是在主題還是在時空的選擇、人物的刻畫、情感的彰顯都讓人感受到怪誕和夢幻,展示了獨特的浪漫主義色彩,表達了對現實世界充滿困惑和絕望。同時,愛倫·坡試圖在“追述性”的藝術想象中自我逃避,在怪誕和夢幻中尋求片刻的安慰,直至生命的終結。
參考文獻
[1] 王琦.埃德加·愛倫·坡哥特小說的丑之美[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0,29(6):41-44.
[2] 于雷.愛倫·坡小說美學芻議[J].外國文學,2015(1):51-61.
[3] 段倩.淺談埃德加·愛倫·坡——死亡觀·美學觀·道德觀[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8):44.
[4] 陸維玲.愛倫·坡16.9小說《黑貓》作品特色賞析[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6,33(2):182-183.
[5] 吳玲.愛倫·坡小說中的“坡式人物”之解讀[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4):61-62.
[6] 盛芊芊.解讀埃德加·愛倫·坡《厄舍府的倒塌》中的語言藝術[J].語文建設,2016(12):23-24.
[7] 周梅.從英文小說《黑貓》解析英美文學中的哥特傳統[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6,25(3):79-81.
[8] 石穎.基于女性主義視角解讀《麗姬婭》[J].陜西教育(高教),2015(2):11-12.
[9] 陸維玲.試論愛倫·坡的美學思想[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7(4):155-157.
[10] 邵斐祥.愛倫·坡小說《一桶白葡萄酒》的效果美學論略[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33(8):43-44,46.
[11] 隋玉潔.愛倫·坡作品中的理性、非理性及藝術美[D].吉林大學,2015.
[12] 杜坤,李健寧.文學新奇性的認知進化闡釋——以埃德加·愛倫·坡的短篇小說為例[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8,32(7):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