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伊蕾
摘要:粟裕作為我國著名的軍事家,在建國后擔任總參謀長期間,培養了一批新型軍事人才,完善了建國初期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他的軍事人才建設理論與實踐,為現代化國防軍隊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鍵詞:粟裕 軍事人才 國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根本上改變了現代戰爭,世界科學技術快速發展,軍事武器裝備革新升級,戰爭的作戰方式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隨著各個國家的聯系日益密切,矛盾也與日俱增,復雜的國際環境需要我國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而縱觀建國初期的國內環境,戰爭過后急需恢復的生產力和社會秩序以及現代化建設也都需要強大的現代化軍事國防力量來保障。因此,我國建國后的軍隊需要做出現代化的改變來迎接新的挑戰,而最首要的就是現代化軍事人才的培養。建國后粟裕在現代化軍事人才建設上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形成了比較全面的社會主義國防和軍事人才現代化建設思想體系。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粟裕軍事人才建設內容
(一)出謀劃策,開展對軍事干部的訓練
粟裕一向高度重視對軍事干部的教育訓練,始終把教育訓練放在軍隊現代化建設的戰略地位。在建國初期,他就曾指出軍隊中一些干部空有軍事思想,缺少實戰經驗和應變技巧,多次指出要訓練出一支現代化的合格軍隊就要有統一培養的高素質干部。而培養高素質軍事干部隊伍,首先要有統一的教育方針和機構,首要任務便是建立軍校。他強調:“加速我軍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培養大批智勇雙全、德才兼備的干部。訓練干部是我軍現代化建設中最重要的一環。”為此,粟裕在軍校建設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許多基礎性、開創性的工作。粟裕還多次提到要完善軍校的學制問題,以統一對干部的培養。在《陸軍院校進行整編的報告》中總結了全軍各級步兵學校縮編與調整及教學上的分工、學制等問題。在他的統一指導下,新增建了一批新院校,軍校得到了合理的整頓,軍隊院校教育形成了專業門類比較齊全的干部生長和培訓體系。在他倡議和精心指導下成立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后來成為一所馳譽中外的著名軍事學府,培養出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在軍隊教育訓練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二)深謀遠慮,建設未來戰爭中的現代化國防軍
全國解放后,關于未來戰爭的打法及各方面的要求,是全國關注的重點問題。通過對國情的判斷和對國際形勢的分析和預測,粟裕指出未來戰爭是與之前所完全不同的戰爭,是高科技主宰的原子的戰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粟裕開始發表各類關于現代戰爭打法、現代軍隊人員建設、軍事技術人才等問題的報告、文章、講話,對于未來戰爭形成了科學預見。
粟裕很早就認識到建設一支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軍隊的重要意義。他曾明確提出:“把我軍由單一軍兵種建設成具有強大的海軍、空軍和陸軍特種兵齊全的合成軍隊,是當務之急。”對于海軍人員建設,首先要掌握技術,其次是充分的實戰經驗,粟裕指出當前各區海軍干部存在許多思想誤區,喜駐大城市,不愿到海防前線,對海軍基地的建設和訓練造成很大的困難。海軍要多進行實戰演練,要多出海;對于陸軍人員建設,粟裕指出要豐富陸軍兵種,使其符合現代化軍事的需要。粟裕對陸軍各院校的整編做了許多工作,整頓步兵學校。將一些高級步兵學校縮編為一個總高級步兵學校,將人才集中進行培養,進行統一教育和訓練;對于空軍人員建設,他提出:“為了比較有效地對付敵人的原子襲擊,保衛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使我國工業在戰時仍能發展生產和再生產,為了掩護我國強大的陸軍有效地進行防御和順利地開展進攻,以發揮其應有作用,以及為了掩護海軍的作戰和活動,均須有足夠的空軍參加作戰。為此建設一支比較強大的空軍和國防力量,應成為全軍建設的中心環節。”粟裕針對當前空軍隊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相應的措施。一是加強對空軍人員的教育,包括技術教育,派優秀空軍人員到其他空軍力量雄厚的國家進行學習,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純潔空軍隊伍;二是加大對空軍人員的訓練力度,多開展空中軍事實地演練,積累實地經驗,加強團結協作,增強空軍的應變能力;三是建立一套與空軍相適應的紀律制度,嚴格加強軍事紀律,做到賞罰分明。
粟裕高度重視軍事技術人才的培養問題,“粟裕一向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在軍事上的應用及其對作戰的影響,認為和平時期不斷提高各級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質,是從根本上提高軍隊建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徑”。在軍事偵察人員的培養方面,1957年10月,粟裕在總參謀部召開的全軍第二次軍隊偵察工作會議上所做的講話中,細致地闡述了偵查工作在戰爭中的重要性以及對偵察人員培養時所應該注意的問題。他指出偵察工作無論是在過去的革命戰爭還是未來戰爭中都是十分重要的,“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偵察工作所提供的軍事情報。粟裕也十分重視測繪工作的改進和部署,在總參測繪局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當前我國的軍事實力與美國等帝國主義差距還是很大,而掌握成熟的測繪技術有利于在敵人攻擊時掌握有利的地形先機,主張大力培養測繪工作人才。
(三)有備無患,始終重視軍隊后備力量
粟裕始終把后備力量建設放在重要的地位,在其建國初期的參謀工作中多次提到后備力量的建設,尤其是對兵役制度的完善和復員軍人的安排。
要培養優秀的軍人就要有適合的兵役制度,我國的兵役制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在建國初期我國兵役制經歷著由志愿兵役制到義務兵役制的轉變。粟裕在1954年度征兵工作給中央的報告中對于征兵工作進行了匯報,總結出許多征兵的方法,推動了我國義務兵役制的逐漸完善。對于義務兵役制,粟裕在1957年總參謀部、總政治部聯合在北京召開的兵役工作會上的講話中闡述了當時我國實行義務兵役制的成績、實行義務兵役制的原因和未來的義務兵役制發展,指出了義務兵役制對于軍隊更新力量和減輕財政負擔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推動了我國義務兵役制度的發展。
粟裕多次強調預備兵力的重要性,尤其是復員軍人的重要性。粟裕在《適應戰爭需要作好兵役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戰爭是具有高度緊張性、空前廣泛性、突然性、劇烈性、快速性的戰爭,因此要有充足的預備兵力。在做好平時征兵、退伍工作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后備力量的積蓄工作,尤其是要以復員軍人的工作為中心。復員同志的加入除了能為隊伍提供新鮮血液,提高軍隊的戰斗力外還進一步穩定和鞏固部隊的情緒,更好地調動全隊的積極性。經驗豐富、紀律性強的復員軍人易培養成骨干,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為國家的各方面建設提供有生力量。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粟裕軍事人才建設的特點
(一)政治與軍事結合,重視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建設是我黨我軍獨具特色的政治優勢。粟裕時刻重視對軍事人員,尤其是軍事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他指出“黨的工作、政治工作是我們革命軍隊的生命線,是我們軍隊的靈魂”。所以要加強黨對軍事人員的絕對領導,將黨的領導貫徹到各個單位。在建國初期為加強軍事人員的思想作風建設,中央采取了許多措施,一是“長期狠抓馬列著作、毛澤東著作和黨的路線政策教育,為思想作風建設打基礎”,二是1957年毛澤東發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重要講話,全軍開始進行整風運動。大力開展對軍事人員的思想整頓,以改善軍民關系、官兵關系等,促進了軍事人員的思想作風建設。
(二)現實與未來結合,科學預測未來戰爭
粟裕作為一代軍事奇才,對于戰爭有著豐富的經驗和自己的理解。在建國后,他著眼于現代戰爭的特點,在對國內外準確定位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原子戰爭”的未來戰爭理論,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預見能力。正是這種科學預見,為建國后的軍事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建設成一支以軍事科技為核心動力的現代化的軍事人才隊伍。為此,粟裕領導建立軍事學院,大力培養軍事技術人才,以打造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增強現代化的軍事力量,時刻準備迎接未來戰爭的挑戰。
(三)理論與實際結合,從實踐出真知
粟裕在對軍事人才的建設中始終堅持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他指出開發武器裝備要充分解放思想聯系實際,要考慮我國的具體情況,經濟、地理條件、氣候、交通狀況等。軍事人員要注重實地訓練,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從實戰中總結經驗。粟裕通過對朝鮮戰爭的經驗總結,提出了對我國軍事人才建設,尤其是空軍人員建設的意見,對于建國初期特色空軍建設有著重大意義。粟裕還指出在軍事人才方面學習蘇聯先進經驗的同時,要結合我軍的歷史經驗和我國的實際情況。他指出“不論是學習蘇軍的先進經驗,或者是學習我軍的歷史經驗,都要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采取分析批判的方法,把理論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做到學用一致”。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粟裕軍事人才建設的意義
粟裕的軍事人才建設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對于當時和現在都有著重大的影響。首先,粟裕在軍事人才建設中的各項實踐培養了先進軍事人才,尤其是較為系統地對于軍事技術人才和海、陸、空軍人員的培養,為我國國防軍隊的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粟裕建國后的軍事人才建設思想豐富了我國現代化軍事人才建設思想體系。粟裕的軍事人才建設思想是基于實踐和科學預測基礎上而形成的,“對人民解放軍在未來國土防御作戰中應遵循的戰略方針、作戰原則及形式方法等方面,都提出了許多極為有價值的見解與建議,為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做出了卓越貢獻”。粟裕建國后的軍事人才建設思想及實踐也對現代人才建設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重視思想教育、理論聯系實際、科學進行未來展望的特點同樣也適用于現代各方面人才建設,是現代人才建設思想及實踐中必須遵守的重要原則。
參考文獻:
[1]粟裕文選編輯組.粟裕文選第3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120.
[2]粟裕文選編輯組.粟裕文選第3卷[M].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