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瑩 楊覲妍 謝真語 何恬寧 張云飛
摘要:普惠性政策實施以來,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致力于徹底解決“請不來,留不下,待不住”的問題。不少文獻顯示情緒管理對教師職業歸屬感起著積極作用。研究在曹典對情緒管理研究的基礎上分析當下鄉鎮普惠性幼兒園幼師的情緒管理水平,分析相應提高策略,從而增強其職業歸屬感。
關鍵詞:普惠性政策 鄉鎮幼兒教師 情緒管理 職業歸屬感
在努力實現普惠性幼兒園發展的結構性指標下,要從根本上解決鄉鎮幼兒教師“請不來,留不下,待不住”的問題,本質上要提升幼兒教師的職業歸屬感。本研究針對平潭綜合實驗區鄉鎮普惠性幼兒園教師開展情緒管理水平的現狀調查,分析鄉鎮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水平以及出現不同情緒現象的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情緒管理策略,增強當地幼兒教師的情緒管理水平,增強他們對這份職業的歸屬感。
一、概述
(一)教師職業歸屬感
教師職業歸屬感,是教師能夠在學校生活和課堂活動中感覺到自己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感受到被集體中的他人接納與認可,愿意承擔作為這個集體中一員的責任與義務。
幼兒教師的職業歸屬感與幼兒園管理制度、師資隊伍的凝聚力、教師的人際關系狀況和情緒管理能力直接相關,它們影響幼兒園活動開展與工作安排,進而對地方學前教育發展的整體質量產生影響。
(二)教師情緒管理
情緒管理屬于情緒控制的一種,它是對自己或他人情緒進行感知、認同、理解、表達和調適的管理過程。
本研究根據曹典的研究,將“情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調適”和“情緒運用”作為研究幼兒教師情緒管理水平的四因子。“情緒覺察”是指教師內心對自己情緒變化的覺知,“情緒表達”是指教師傳達他人或自己的情緒特質,“情緒調適”是指教師扭轉不佳情緒狀態的特質,“情緒運用”是指教師能夠把握情緒特質,處理不良情緒,解決情緒問題。
二、實踐分析
(一)研究對象及方法
本研究選取了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的鄉鎮普惠性幼兒園共9所,隨機抽取各個教齡階段的幼兒園教師,采用問卷法、訪談法進行研究,并分析出不同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中均衡抽取樣本進行深度訪談。
本研究共發放300份問卷,回收201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74份,有效回收率為86.56%,訪談綱要42份。其中,女性幼師占100%,男性幼師占0%;教齡在5年及以下的幼師占32.9%,6-15年的占26.7%,16-25年的占14.4%,26年以上的占25.7%;統一分析后,低情緒管理水平占12.06%,中情緒管理水平占25.87%,高情緒管理水平占62.07%。
(二)研究工具
1.教師學校歸屬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了Goodenow等人編制的《教師學校歸屬感量表》,通過測量幼師對幼兒園認同、關心、接納等方面的程度以獲得幼師的學校歸屬感狀況。該量表共15個題項,使用五點計分法,“完全不同意”為1分,“完全同意”為5分,得分越高與教師的學校歸屬感越強相對應。在本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2,表示量表的信度良好。
2.情緒管理問卷
本問卷主要采用廖麗娟編制的情緒管理問卷,測量影響職業歸屬感的主要因子,分別為情緒覺察、情緒表達、情緒調適及情緒運用四個因子。共計18題,同樣采用五點計分法。問卷的Cronbachsα系數為0.920,表明問卷的信度良好。
(三)結果與分析
1.學校歸屬感程度與其情緒管理水平關系
通過分析,可得出高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歸屬感最強,低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歸屬感最弱。由此可得,幼師的學校歸屬感程度與其情緒管理呈正相關。(如表1所示)
2.不同的情緒管理水平幼師歸屬感主要影響因子分析
基于上述調查內容,研究根據幼師整體情緒管理水平,分為水平低、中、高三類分析。
(1)低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
低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占總數的12.1%,其中低歸屬感的占71.4%,中歸屬感的占19.0%,高歸屬感的占9.6%,存在整體歸屬感偏低的情況,其中情緒表達因子對這類幼師的歸屬感影響較大。
在《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破解編制之困,落實保障幼師工資待遇保障政策的背景下,部分幼師在工作崗位上感受到了支持與溫暖,獲得了一定的安全感。然而遇事隱忍,抑制情緒表達依然是降低此類幼師歸屬感的主要原因。超過60%的幼師無法準確感受他人情緒表達,其中有20.69%的幼師不能準確感受或無法感受到他人的情緒,這是由于幼兒教師在受挫時沒有發泄壓力的場所或平臺,易導致自身消極情緒影響工作而形成惡性循環;同時應新課程改革,幼師在工作情景中需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對待學生,而生活的壓力讓他們在工作外無法同樣保持積極情緒,故一味維持積極形象易成為精神負擔,壓抑自身情緒表達,抑制積極情緒的產生,最終形成長久的消極的心境,降低了職業歸屬感。
(2)中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
中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占總數的25.9%,其中低歸屬感的占20%,中歸屬感的占35.6%,高歸屬感的占44.4%,存在整體歸屬感中等偏上的情況,其中情緒調適因子對這類幼師的歸屬感影響較大。
此類幼師已有一定教齡基奠與教學經驗,對工作環境與人際環境較了解和適應,從經驗、領導的影響、幼師培訓中積累了情緒調適的一定經驗。僅有25.8%的幼師認為自身可以完全不被壞情緒左右,用幽默的眼光去看待事情。部分幼師在訪談過程中指出當出現與領導間的“代溝”、與家長溝通的分歧等問題時,自己較難在消極情緒的影響下做出情緒轉變。這不僅壓抑幼師情緒,更會干擾他們的邏輯與思考,長此以往易導致情緒障礙的發生,降低他們的職業歸屬感。

(3)高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
高情緒管理水平的幼師占總數較多,但仍有部分幼師的歸屬感偏低。多數高情緒管理水平下低歸屬感的幼師在解決人際沖突上存在憂慮,她們在普惠性政策下提升待遇的期望過高,在與他人交往過程中表現出明顯的競爭關系。幼師在情緒運用上的困境造成了歸屬感的下降。
其中,大部分幼師在訪談中表示自己沒有學過溝通技巧的課程,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僅通過教育智慧與經驗來解決幼兒之間的人際矛盾;但因幼兒的個體存在差異性,無法每次都妥善地化解此類矛盾。也有幼師表示在與家長關于養育幼兒方面的溝通也存在嫌隙與矛盾,面對家長的種種狀況無法真實反映自身的見解與訴求。
三、結論
第一,管理者需積極開展線下心理團輔,加強幼師在情緒管理中注意分配策略的運用,引導幼師及時疏導與排解工作壓力與負面情緒,主動把注意力從工作轉移到線下活動,幫助幼師進行解壓適應,改善幼師的心境狀況。第二,密切關注和體察幼師情緒管理水平,尤其要為情緒調適和運用處于弱勢的幼師群體設法創設情緒管理學習的機會,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推送關于家校互動、幼師隊伍建設、教學教育等方面的契合幼師情景困境的優秀情緒管理策略案例,使其得到共鳴,有意識地轉換其對情緒困境的認知,建立科學的情緒調節機制。第三,注重對幼師的情緒關懷,從幼師普遍的情緒問題中反思自身管理的缺陷并及時調整,達到情境修正的效果,從而營造和諧輕松的工作環境和積極向上的情緒氛圍。
基金項目: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普惠性幼兒園擴增背景下鄉鎮幼兒教師職業歸屬感的現狀研究——以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內鄉鎮公立幼兒園教師為例”資助項目(項目編號:S202010394001)
參考文獻:
[1]郭學東.中小學教師教育責任感、教學效能感和學校歸屬感關系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1.
[2]曹典.幼兒園新手型和專家型教師情緒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19.
[3]劉滿瑩.城市幼兒園教師社會心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5.
[4]李維,秦玉友,白穎穎,等.歸屬感對農村教師離職意向的影響研究——基于情緒耗竭的中介效應分析[J].教師教育研究,2018,30(06):54-59.
[5]李歡,萬麗霞,程薇.情緒管理對護士自信心和職業歸屬感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9,26(17):197-199.
[6]廖麗娟.幼兒教師情緒管理的現狀研究[D].廣州:廣州大學,2013:.3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