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穎超
產業鏈現代化是當今全球產業競爭中的新現象。推進產業鏈現代化是破解產業基礎能力不足和部分領域“卡脖子”瓶頸制約的必由之路。去年8月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五次會議提出,要充分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為根本,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攻堅戰。這也是我國首次提出“產業鏈現代化”概念。
產業鏈現代化,顧名思義,兩個關鍵詞,即產業鏈和現代化。什么是產業鏈?產業鏈是產業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于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并依據特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布局關系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系形態。產業鏈是一個包含價值鏈、企業鏈、供需鏈和空間鏈四個維度的概念。這四個維度在相互對接的均衡過程中形成了產業鏈。
何為現代化?可以從產業鏈的四個維度來看。首先是價值鏈。價值鏈是指企業的價值創造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構成的,價值鏈現代化就是要求企業在創造價值過程中能夠獲取較高的附加值,能夠在更大范圍內自主地配置資源、要素和市場網絡等等。其次是企業鏈。企業鏈是指企業通過資金、技術等流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鏈條,企業鏈現代化要求企業將科技、金融、人才等要素實現高度協同,在資金鏈、技術鏈、人才鏈等之間形成有機鏈接。再者是供需鏈。供需鏈是指參與從原料加工到成為成品再到買家手中這一過程的企業所形成的鏈條,供需鏈現代化就要求企業形成流程化管理和規模化管理,提升效率、控制品質。最后是空間鏈。空間鏈是指同一種產業鏈條在不同地區間的分布,空間鏈現代化要求不同地區產業鏈條的環節之間能夠互相組合并形成一條新的產業鏈條。
其實,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較早認識到產業鏈現代化的重要作用,將產業鏈水平提升從企業微觀層面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宏觀層面,產業鏈政策也被視作提升產業競爭力和經濟實力的重要手段。梳理發達國家發展產業鏈的路徑、政策,對標國際先進,對表產業鏈現代化的四個維度,有助于進一步厘清寧波推進產業鏈現代化的思路。
產業鏈現代化要注重產業鏈的安全性和控制力。美國作為產業鏈現代化的先行者,高度重視產業鏈安全和效率。2017年,美國總統簽署了《評估和強化制造與國防工業基礎及供應鏈彈性》的報告,在飛機、造船、太空等9個國防領域和制造業網絡安全、電子、機床等7個先進制造業領域提出加強供應鏈彈性的計劃。因此,寧波在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過程中,應重點關注制造業安全、國際貿易等重要領域關鍵產品和物料的供應,建立詳細的物資和服務供應鏈手冊,并不斷強化全球供應鏈系統風險識別與評估,以提升寧波產業鏈的安全性和控制力。
產業鏈現代化要注重產業鏈的基礎性。日本早期產業鏈戰略強調長期合作伙伴關系,在產業鏈中供應商數量較少。2011年,日本大地震導致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等供應鏈斷裂,下游生產企業大規模減產或停滯,這一產業鏈戰略缺陷凸顯。因此,寧波在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過程中,應注重關鍵中間產品、核心零部件和材料等產業鏈上游,關注核心技術的提升。對不少產業來說,越是產業鏈上游環節,核心技術越密集,也越高端。
產業鏈現代化還要注重產業鏈的柔性化。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產業鏈必將迎來柔性制造。德國工業4.0戰略提出在制造業中實施物聯網和服務,通過構造橫向集成、垂直集成和數字化集成的系統創新體系,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升工作流程的靈活性,促進決策優化并創造新的價值,提升產業鏈的柔性化、智能化、網絡化水平。因此,寧波在推進產業鏈現代化過程中,可幫助制造業研發并應用新的生產線,推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研發,并通過物聯網、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上下游企業的信息共享。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