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寧波加快推進國際消費城市和夜色甬城(以下簡稱“兩城”)建設,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對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更好地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寧波推進“兩城”建設,也是助力“六穩”“六保”工作和提升城市煙火氣的有力舉措,將為寧波當好浙江建設“重要窗口”模范生增添亮色。
寧波推進“兩城”建設意義重大
建設國際消費城市是寧波商貿工作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夜間經濟是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城市消費經濟的延伸。寧波推進“兩城”建設,目標是順應消費升級趨勢,以新消費為引領打造美好生活消費新場景,也是城市機遇所使、形勢所迫、發展所需、民生所盼。
把握國家機遇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穩定和擴大居民消費,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去年10月,商務部等14個部門聯合出臺《關于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提出利用5年左右時間,培育一批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今年4月,浙江省政府出臺《關于提振消費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杭州、寧波要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吸引力的綜合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并爭取納入國家級試點。寧波推進“兩城”建設,是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有效抓手,也是推動寧波城市品位和國際化水平提升的難得機遇。
提升城市能級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寧波考察時,勉勵寧波繼續與杭州唱好“雙城記”,為國家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寧波推進“兩城”建設,就是要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著眼于更好滿足需求、創造需求、引領需求,在創新傳統業態、培育新興業態、改造商街商圈、提升形態能級等方面做好文章,打造一批世界級商街、國內一流商圈和特色商業街區,使“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現代化國際港口城市”的牌子更加響亮。
補齊發展短板的需要。與制造業、外貿等相比,寧波的商貿服務業與城市地位不相匹配。2019年,寧波消費對經濟的貢獻率為40%,遠低于全國平均的68%。據瞭望智庫去年12月發布的《中國城市夜經濟影響力報告(2019)》顯示,寧波的夜經濟影響力位居全國城市第22位,處于榜單第二檔中游位置。推進“兩城”建設,有利于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加快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旗艦店,推動商旅文體、游購娛融合發展,補齊服務型消費和發展型消費短板。
滿足市民期盼的需要。新冠肺炎疫情催生的非接觸經濟、宅經濟等消費新模式、新業態,已經逐步發展成為廣大市民的常態化消費需求。推進“兩城”建設,把握消費升級的趨勢,發展好5G信息、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新興消費,不僅有利于優化營商和消費環境、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壯大,更是滿足市民和游客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的關鍵之舉。
寧波“兩城”建設基礎條件良好
寧波消費市場創新活躍、商業基礎設施較為發達、政策環境好、消費潛力足,加快推進“兩城”建設,有基礎、有優勢、有資源,突出表現在“強、大、優、好”四個方面。
綜合實力“強”,支撐消費的潛力巨大。2019年,寧波GDP總量約為1.2萬億元,超過青島、無錫和長沙,排名全國第12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85倍和1.57倍。近兩年寧波常住人口增加近54萬人,人才凈流入率持續兩年高居全國第二。同時,基于快捷的交通網絡,2019年,寧波接待旅客數超過1.4億人次,人口和游客的增多為擴大消費提供了有力支撐,為“兩城”建設注入了強大的消費潛力。
商貿設施“優”,升級消費的基礎扎實。寧波城市商業基礎設施較好,擁有3個市級商圈、26條商業特色街、4條高品質步行街,擁有浙江省首家K11藝術商業中心、浙江省首家來福士商業廣場、全國最大面積的地下商業綜合體東鼓道等商業綜合體。寧波的消費品牌集聚度高,多次榮獲“中國品牌之都”稱號,擁有國際一線品牌超120個、國際知名品牌近400個,90%以上的國際知名美妝品牌已入駐寧波。
區位優勢“大”,吸引消費的樞紐通暢。寧波是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城市,擁有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完善,國際往來便捷,區域交通通暢性好,客貨運輸能力較強,為“兩城”建設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2019年,寧波櫟社國際機場客運量突破1200萬人次。“二環十二射”高速公路網、“南客北貨”鐵路網通達全國各地,全面融入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
政策環境“好”,引領消費的導向精準。寧波是國內較早謀劃提出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和夜間經濟的城市,先后出臺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和夜間經濟方案,各項工作落實主體、時間節點都已經明確。同時,寧波接連出臺了一系列促消費政策舉措,近三年用于消費模式創新、消費平臺建設、消費環境優化等方面的財政配套資金達3.1億元。今年以來,寧波市、區縣(市)兩級共發放5.3億元消費券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拉動消費102.9億元。
寧波推進“兩城”建設的實施路徑
“兩城”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做到消費升級與產業提質一體謀劃,市場優勢與時尚特質一體發掘,供給創新與需求創造一體推進,區域協同與要素聯動一體統籌,還需努力做好以下四篇文章。
商貿供給要體現國際化。一是擴大一批中高端國際消費品供給。深化寧波保稅區、寧波空港口岸等進口平臺建設,利用八大指定商品進口口岸政策,擴大汽車、水產等進口規模。依托寧波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優勢,爭取突破進口商品品類,形成“買全球、賣全球”消費品供給體系。加快中東歐商品準入進程,使寧波成為中東歐消費品進入中國的首選之地。二是集聚一批國際商貿品牌。積極引進國際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爭取更多國際高端品牌在寧波舉行全球首發。同時,加快培育寧波本地的優質消費品牌,依托缸鴨狗、馮恒大等老字號品牌,全力打造有認同感、有文化內涵、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伴手禮。三是推出一批國際化水平的服務。加快落實新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開消費市場特別是服務消費市場準入,引進一批會計、法律、咨詢、設計等國際專業服務機構。聚焦擴大旅游和文化消費、促進體育健身消費等服務消費領域,推進服務消費提質擴容。

商貿設施要體現高端化。一是打造地標性的核心商圈。實施天一商圈東片區改造、天一廣場周邊二層連廊建設等,把泛三江口核心商圈打造成具有國際水準、國內一流水平的商業地標。突出東部商圈的中高端綜合商業特色,加快推進阪急百貨、宏泰廣場南區等重點商業項目,謀劃啟動后塘河明湖板塊建設,打造一個商旅文政合一的新地標。二是打造高品質的步行街。美化老外灘街區景觀,豐富商業業態,完善配套服務,把中國最早的外灘打造成“流動的歷史、凝固的音樂、最國際的國家級特色步行街”。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商業步行街,科學設計商業、文化、休閑等功能,使之成為最具寧波特色、最有人氣活力的城市開放空間。三是提升優質的商貿服務設施。加大智能交通建設投入,構建高速公路、高鐵、航空等立體化交通服務體系,開通連接重點商圈聚集地的商旅公交專線,提升交通通達度和換乘便利性。增強國際化服務功能,在公共場所和設施設置多語種圖標、標識和說明,建立涉外服務中心,優化外籍人口醫療、教育等服務。
商貿業態要體現數字化。一是培育數字消費新模式。加快推進網上菜場、網上餐廳等數字生活新服務工程建設,培育一批示范平臺和項目。推廣農產品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服務新模式,創新社區集采集送等無接觸式消費模式,培育壯大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零售業態。二是拓展數字消費新領域。拓展數字消費產品和服務領域,把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學習、工作、教育、醫療等領域結合起來,發展在線教育培訓、智慧旅游、智慧交通等服務產品,為消費者提供廣覆蓋、高品質的公共服務。三是支持實體商業數字化轉型。深化傳統批發零售業改造提升行動,支持企業上云和以移動支付、數字地圖、數字終端作為入口,推動線上線下雙向融合。鼓勵商業綜合體、超市、連鎖店和其他生活服務業場所進行“人、貨、場”云化改造,支持各類小店借助數字終端產品推進數字化。
商貿服務要體現便民化。一是豐富夜間經濟業態。圍繞夜間購物、夜間美食、夜間娛樂、夜間旅游、夜間文化、夜間體育,挖掘打造后塘河夜游、燈光球場、深夜食堂等夜間經濟打卡地。推動“夜海曙之好樂地市集”“鄞州之夜”和奉化“棒集”文化夜市等主題夜市活動落地。開展名品、名碗、名店、名街、名圈、名師等“六名”系列品牌評選活動,營造良好的消費氛圍。二是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實施家政服務規范管理,建立完善家政服務法規和標準體系,探索建立覆蓋全市的家政服務人員持證上崗模式。同時,創新家政服務業態,推動家政服務業與養老、育幼、物業、快遞等服務業融合發展。三是完善社區商業服務。結合老舊小區改造、未來社區建設,逐漸增加輔助服務功能,包括教育、養老、醫療、體育等社區服務功能,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構建形成出門5分鐘到便利店、10分鐘有農貿市場、15分鐘有超市的“15分鐘便民服務圈”、社區鄰里中心。
責任編輯:姚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