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娟
摘? ? 要:甘肅省臨夏縣的花椒栽培歷史已有1 300多年,至今,臨夏縣的花椒栽培面積已達到2萬hm2,產量達到2 000 t,產值達到1.41億元,花椒栽培區域涉及蓮花鎮、南塬鄉、坡頭鄉、河西鄉等多個鄉鎮(村),花椒產品遠銷河南、四川、山東、廣東等省,在當地,近40萬人口依靠花椒種植實現脫貧致富?;诖?,對甘肅省臨夏縣花椒良種選擇及栽培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分析了花椒栽培過程中的選種、挖栽植穴、澆水、整枝修剪和病蟲害防治技術,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花椒;良種選擇;栽培技術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0)23-0041-02? ? ? ?中圖分類號: S573.9? ? ? ?文獻標志碼: B
花椒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香料之一,甘肅省是我國花椒種植大省,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市場對花椒的需求量也在逐漸增加,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對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結合當地花椒栽培與種植的具體情況,做好良種選擇和栽培技術研究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甘肅省花椒種植的品質和產量[1]。
1? ?花椒良種選擇
花椒屬于蕓香科花椒屬,在甘肅省臨夏縣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隨著花椒栽培規模的不斷擴大,花椒育種水平滯后,已不能滿足當前的種植需求。為了改變甘肅地區花椒種植的現狀,農戶應主動了解適應甘肅地區的主要栽培品種、早期栽培品種、常見野生及變異品種,并根據具體需求實現科學引種,根據區域情況引進不同品種。由于甘肅省臨夏縣處于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帶,屬干旱地區,因此要優先選擇耐干旱貧瘠土地的刺花椒、高產穩定的大紅袍(秦安1號),或大油椒、豆椒、九葉青花椒等[2]。
采用嫁接技術手段選育花椒良種,是保障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技術人員應嚴格按照品種試驗規范要求,將花椒品種接穗在不同花椒砧木上進行嫁接對比,進行優良性狀的觀測,開展良種培育和選育工作,選育出抗旱耐澇、優質高產、無刺的適生花椒良種,并使其適用于花椒芽菜生產。此外,還要以試驗示范引領品種更新優化,促進甘肅地區花椒產業的提質增效和高速發展。
2? ?花椒栽培技術
2.1? ?挖栽植穴
每年8—9月適宜栽種花椒,在種植前,根據花椒樹根系分布淺、適應能力強的特點,可以選擇黏性小、黏土少、土層厚、地勢高的非風口或山頂區域種植。
在已經完成整地的栽植區域,根據栽植地點確保土壤保水量,依據行距230.0 cm、株距160.0 cm的標準,挖設直徑30.0 cm、深30.0 cm的栽植穴,為保證產量穩定,還需在穴內距離中心50.0 cm的位置,施加25.0 kg以上、50.0 kg以下綠肥和腐熟的農家肥,之后按每667 m2施入2 000 kg腐熟農家肥,條播花椒種子。
春季出苗后,在3葉期開始間苗,5~6葉期應保持株距2 cm以上,并追施1次氮肥提苗;5—6月追施三元復合肥1~2次,促進植株健壯、提高木質化程度。隨后,于5月下旬圍繞主干開挖環形溝,半徑為60.0 cm,深度為20.0 cm,均勻撒入80.0 kg磷酸二銨、尿素等速效化肥后覆土,達到促進1~10齡幼樹生長的目的。
2.2? ?定植澆水
定植時,農戶需于栽植穴中央,依據主干直立、根系舒展的原則,進行苗木豎立。同時在苗木根系周邊勻稱填埋熟土。之后于苗木盤表面進行生土的密實覆蓋、分層踩踏,以保證根系與土壤直接全面接觸。
定植作業結束后,農戶應第一時間進行充足的水分澆灌,在水分滲入根系后,覆蓋一層細密的土壤。除此之外,由于甘肅臨夏地區春旱發生較頻繁,為了給花椒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應于5月中下旬追肥后,依據水位低于主干基部10.0 cm標準進行1次春灌。同時,在漫長的冬季,為了降低次年的病蟲害發生率及晚霜病害,應于當年11月、土壤臨凍前期,依據不浸泡主干基部的標準進行1次冬灌。還要注意,在花椒坐果后也要進行1次灌溉,以便為果實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
2.3? ?定干覆膜
澆水作業完成后,第一時間進行定干,將花椒樹主干修剪至長壟凸半球形頂部或背部最高位置,使苗木主干保持在40.0 cm以上、60.0 cm以下。定干后,鑒于土壤溫度對花椒栽培成活率的影響較大,還應及時進行覆膜,為花椒根系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花椒定植的成活率,需要將地膜裁剪成方形,寬度和長度均為70.0 cm,之后在方形地膜的中心栽植苗木主干,并在地膜周邊和主干穿越孔的位置覆蓋細土。
在花椒顏色逐步演變為鮮艷、有光澤的紅色,且存在裂開跡象、可聞到花椒麻香味時,就應及時進行花椒采收。采收完畢后,選擇晴朗天氣暴曬3 h,將種子分出,即可進行銷售或存儲。
3? ?花椒栽培管理
3.1? ?整枝修剪
在花椒栽植后的1~4年,栽培戶應根據骨架培養和樹形修剪要求,進行適當整形。一般定植第1年,要將花椒樹木主干40.0 cm以上位置完全剪除,并于剪口下方留設5個以上、8個以下飽滿的芽;在定植第2年,要以主干萌發側枝為對象,根據不同方位,保留3個以上、5個以下健康、壯實枝條,同時剪除所有細弱枝條、密生枝條、重疊枝條,促使主干均勻有序地分布于30.0 cm形狀整理帶位置;定植第3年早春萌芽前,應選擇主枝距離主干2/3位置,實施短截操作,為一級側枝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定植第4年早春,依據方向和著生部位合理的原則,進行一級側枝短截操作,為二級側枝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
對于已結果的花椒樹,可以依據樹冠通風、透光條件要求,以及豐產和平衡樹木生長勢頭的要求,于早春萌芽時期,剪除全部花椒樹木基部的徒長枝條、病弱枝條、蟲害枝條、競爭枝條、密生枝條。同時于秋季采收時期,集中疏除和短截衰弱枝條、病蟲枝條、干枯枝條。剪枝后,應在主干60 cm位置向外挖設4~6條條形溝,呈放射狀,填埋30 kg左右農家肥。
對于萌發新枝能力較弱且結果枝大量死亡的花椒樹(25齡以上),應以逐步更新樹冠、恢復樹木生長勢頭為原則,利用剪截回縮手段,處理主側枝先端衰老部分至4~5年生部位。同時,選取剪口下方萌發的、生長勢頭強的健壯枝條,作為新的側枝和主枝,于次年短截,獲得前期態勢良好的結果枝條組合,在新的樹冠生長完成后,從基部將老的主枝和主干全部鋸除。
3.2? ?蟲害防治
花椒對惡劣環境以及害蟲的抵抗力較差,極易因環境變化受到各種蟲害的威脅,導致產量和品質降低。在甘肅省臨夏縣花椒種植過程中,常見蟲害為花椒鳳蝶、蚜蟲、星天牛、花椒窄吉丁等。
(1)花椒鳳蝶:主要在第2年4月中下旬為害花椒嫩芽、幼葉,并滲出臭味液體。針對這類害蟲,可以利用搖動樹冠振落、踩殺或黑光燈誘殺的方式進行捕捉。
(2)蚜蟲:主要通過春季、夏季、秋季成群聚集的方式,啃食花椒嫩葉、吸食枝條汁液,致使葉片卷縮,誘發落花落果、不結果或少結果的情況。發生時可以每隔7 d噴施1次500倍洗衣粉液,連續噴施3次,以達到保護草蛉類天敵、降低前期蟲害密度的目的;或者直接噴施大功臣等專用化學農藥。
(3)星天牛:會在每年6月上旬至8月蛀食木質部,致使枝干風折、枯萎。
花椒窄吉?。褐饕诘?年4—6月蛀入木質部,致使營養、水分供應渠道中斷,最終導致花椒樹死亡。
針對這兩種害蟲,可以選擇樹干阻隔法、樹干涂泥法、膠疤刮除法、錘擊法等方式進行防治。其中,樹干阻隔法主要是選擇成蟲羽化前期,利用農用塑料薄膜、牛皮紙,密實包裹樹干下部,抑制成蟲產卵;樹干涂泥法主要是利用細麥草、黏土和泥漿,均勻涂抹于樹干位置,阻止害蟲產卵;膠疤刮除法主要是在排出木屑的位置尋找沖孔,集中刮除膠疤并穿入鐵絲處理;錘擊法主要是選擇幼蟲剛剛蛀入時,利用錘子、石塊等直接將流膠部位的幼蟲殺死。
3.3? ?病害防治
在甘肅省臨夏縣種植花椒的過程中,煤煙病、黑脛病發生概率較大,對花椒的產量和品質造成了較為不利的影響。前者主要為害花椒葉片和樹干,通過妨礙花椒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枯萎或減產,可以在7月上旬或8月中下旬,連續噴施2次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連續噴施3次65.0%代森錳鋅500倍液+1∶1∶200倍波爾多液;后者主要為害花椒主干致使植株死亡,為降低黑脛病的發生率,除了在花椒定植前用40.0%乙磷鋁100倍液、70.0%代森錳鋅20倍液浸沒樹根外,還需要在每年3月底、6月初,用40.0%乙磷鋁200倍液、70.0%代森錳鋅300倍液進行1次灌根和培土操作,以降低病害的發生率。
此外,在爆皮蟲發生蔓延的過程中,花椒還會出現一種以為害表皮為主的干腐病,其會導致樹干表皮大面積腐爛,抑制養分運輸,甚至導致發病枝條、葉片和植株枯亡。
3.4? ?養根處理
春季采摘結束后,要將花椒苗移栽到大田進行露地養根,以促發生枝;秋季落葉后,可以再次將該花椒苗移栽回大棚,以生產花椒芽菜或出售苗木。
綜上所述,甘肅省臨夏縣是適宜進行花椒栽培的區域,花椒也是當地的特色經濟作物,而花椒的良種選擇及栽培技術直接影響著花椒的產量和質量?;诖耍谶M行花椒栽培時,應摒棄以往僅重視產量而忽視管理的情況,選擇與當地氣候相適應的優良品種,并加強病蟲害防治、定期修剪枝條,以保證花椒種植的產量和質量得到提升,促進臨夏縣花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 1 ] 康秀芬.甘肅省花椒良種選擇及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4):92-93.
[ 2 ] 唐金奎.花椒良種化及花椒基地建設措施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0,26(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