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嵐 王艷 陳梅
《中醫兒科學》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臨床課程,具有鮮明的專科特色。如何更好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是教師在課堂教學時需要著重解決的課題。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改變目前課堂教學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講的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作者對基于BOPPPS模型構建《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教學有效課堂進行了實踐,并觀察了其對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為中心,強調知識的傳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地位、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只是被動地“學”,這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常較差。目前在中醫兒科的課堂教學中同樣存在不少的實際困難,擴招后大班課上課學生多,學生的臨床基礎知識欠缺、對兒科缺乏興趣、互動參與度不高等。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即使是案例式教學,也以教師在講解分析為主,羅列知識,在有限的課時內,通過大量的PPT放映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是聽眾,沒有或者很少有其他方式的參與,自主思考的機會欠缺,老師缺少及時從學生獲得的反饋信息,不了解學生的接受情況,教學效果不佳。
2.1 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式教學意義BOPPPS模型(導學互動的加式教育)是北美高校教師技能培訓過程中推崇的一個教學模型,是根據教育學人的認知理論提出的一種教學過程設計[1]。BOPPPS模型將知識點教學過程劃分為引入(bridge-in)——吸引學生的興趣、目標(objective)——讓學生知道該課程要到達的教學目標、前測(preassessment)——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讓學生多方位參與教學從而掌握知識、后測(postassessment)—了解該課程是否到達教學目的、小結(summary)—總結知識點6個部分,簡稱為BOPPPS[2]。BOPPPS模型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式學習而不只是聽講;二是要及時獲得學生的反饋信息,以調整后續教學活動[3]。
案例式教學具有明顯的融合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于真實的臨床案例中,改變了刻板的課堂講授方式,使學生學習起來不枯燥,便于知識的掌握[4]。但目前的案例式教學,案例的選擇,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隨意性較大,在大班課堂上常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實際參與度不高,學生的評價機制仍不完善,忽視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
將BOPPPS模型應用于《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教學,使教師進行良好的案例教學設計,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身臨其境,盡早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從而構建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課堂。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知識點融會貫通、縱橫聯系、靈活運用,形成系統完整的臨床思維方法;有利于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對教學方法、教學過程進行靈活安排;有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活躍思維,教師隨時可以掌握學生對以往知識和正在學習的知識的掌握情況,是較好的一種高效教學模式。
2.2 基于BOPPPS模型《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教學實踐(1)開展基于BOPPPS模型的教研活動:開展教研活動,使參與教學改革的教師學習BOPPPS教學模型,選擇臨床真實的典型案例,按BOPPPS模型進行精心教學設計,包括對學情的有效分析,案例的精選,課堂的組織,教學流程的設計等,先選擇《中醫兒科學》常見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肺炎、泄瀉、驚風、水腫、出疹性疾病等進行教學設計。完成教學設計后,組織教研活動,通過說課形式,讓授課教師闡述自己教學的意圖,說自己處理教材的方法和選擇案例的目的,讓聽課教師更加明白應該怎樣去教,為什么要這樣教,討論后,進行優化。由教師進行教學實施后,通過學生反饋評價,總結反思,再進行課后說課,結合教學過程的實際述說教學成敗原因和改進意見,進一步使教學設計方案優化。從而打造和諧、高效、學習型教研團隊。(2)構建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式教學有效課堂:在原有的課堂案例教學基礎上,引入符合BOPPPS的教學模型的要求,在課堂上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學生課堂專注力,總結能畫龍點晴。將教學的時間做計量性的分割利用,在《中醫兒科學》案例教學過程中,充分建立教學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活動與教學評價的良好循環。優化課堂組織方法和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有效課堂教學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臨床實踐能力及研究創新精神為導向,提高中醫院校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提高他們的參與意識,培養和訓練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打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課堂。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基于BOPPPS模型《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教學流程圖
作者對本校2012級中醫學七年制學生進行基于BOPPPS模型構建的《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有效課堂教學,進入臨床實習后,選取60名學生進行《中醫兒科學》基于臨床病例的基礎知識、臨床知識、動手操作能力、臨床診斷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的考核及問卷調查,并與進行傳統教學的2011級中醫學生七年制71名學生的成績進行比較。3.1基于BOPPPS模型案例式教學對學生學習幫助度分析對實施基于BOPPPS模型《中醫兒科學》案例式教學的60名2012級中醫學七年制學生的問卷調查分析顯示,認為對學習幫助較大的學生占80%左右,學生認為此教學法有助于學習主動性的提高、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臨床思維的激發、學習效率的提高,提高了對中醫兒科學習的興趣,加強了中醫兒科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掌握。

表1 基于BOPPPS模式案例式教學對學生學習幫助度分析[n(%)]
3.2 基于BOPPPS模型案例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法對學生綜合素質影響的比較兩組學生均進行《中醫兒科學》基于臨床病例的基礎知識、臨床知識、動手操作能力、臨床診斷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綜合素質的考核,由相同老師、采用相同的考核方法在入科時進行。知識目標采用試卷方式,技能目標采取綜合操作考核,自主學習能力目標由學生自評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予以評分評價。結果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比較[分,(±s)]

表2 實驗組與對照組測試結果比較[分,(±s)]
組別知識目標 技能目標 自主學習能力基礎知識 臨床知識 動手操作能力臨床診斷技能解決問題能力實驗組(n=60) 77.25±5.37 82.58±6.75 85.35±5.45 86.23±6.25 82.58±6.7290.35±4.36對照組(n=71) 74.41±10.876.29±14.0978.74±10.3983.00±10.3280.24±9.3385.16±3.65 P值 >0.05 <0.01 <0.01 <0.05 >0.05 <0.001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基于BOPPPS模型案例式教學在中醫兒科教學中應用,突出中醫特色、兒科的特色,選取的教學設計內容為兒科常見的病種,如感冒、肺炎、哮喘、泄瀉、驚風、水腫、出疹性疾病等,并建立了一套實踐操作性強,合理規范的中醫兒科基于BOPPPS模型的案例式教學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地完善和優化。結果提示可明顯提高學生臨床綜合能力。通過本研究,可在中醫兒科教研室形成長期有效的說課教學機制。制定案例式教學課堂評價量表,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及研究創新能力,訓練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且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及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真正打造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有效課堂。此模式仍需進一步進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