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娣 張靜 胡昊 孫艷麗
[摘 要]軍隊信息化建設對新型軍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對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研究在剖析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提出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的培養要求,以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為主線,按照“能教會教”基本型、“知能合一”雙師型、“曉戰善教”需求型、“航空兵專業特色”專家型4個階段,探索了“雙線四階段”教員隊伍培養模式,為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培養提供了一條可操作性強的途徑。
[關鍵詞]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451.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170-03
隨著軍隊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電子技術在軍事裝備與作戰指揮中得以廣泛應用,這對新型軍事人才的電子信息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院校教育的關鍵在于教員,電子基礎類教員是軍隊院校電子基礎教學與科研的主體,是提高學員電子信息素養的主力軍。本研究在分析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軍隊院校人才培養需求和教員個人發展要求,以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為主線,探索“雙線四階段”教員隊伍培養模式,貫穿教員職業生涯全過程,促進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的良性發展。
一、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存在的問題
(一)教員隊伍的結構不夠合理,年輕教員的基本教學能力亟須提高
目前,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面臨著老教員退休、部分中青年骨干調離崗位等現狀,教員隊伍老、中、青結構不合理,資深專家教授缺乏,中青年骨干不足,而新招入的人員難以獨當一面,其基本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二)雙師型教員嚴重不足
電子基礎類課程分為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兩個部分,目前軍隊院校的電子基礎類教學主要有兩種運行模式:一種是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分別由兩個不同的教學單位承擔;另一種是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由同一教學單位承擔,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大多由理論教員和實驗教員分別承擔授課任務。在這樣的運行模式下,理論教員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但大多實踐動手能力不強;實驗教員具有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但理論功底相對薄弱。可見,有能力同時完成理論教學和指導學員進行實踐操作的雙師型教員嚴重不足。
(三)大部分教員的實戰化教學經驗匱乏,亟須提高教員的實戰化教學水平
為適應我軍戰略轉型建設的快速發展,習主席提出了“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的需要”[1]。目前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主要以碩士、博士為主,學歷水平很高,但跟部隊的接觸經歷幾乎為零,大多從院校到院校,個人經歷單一,缺乏部隊鍛煉經歷。個別教員雖然在科研項目中與裝備有少量接觸,但對當前電子裝備在部隊的使用情況了解不多,因而在教學中無法將理論知識與部隊實際應用有效結合起來。為了適應軍隊院校人才培養需求,亟須完善電子基礎類教員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員的實戰化教學水平。
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存在的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成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以優化教員的隊伍結構,提升教員的能力素質,探索教員隊伍良性發展之路,是軍隊院校普遍面臨的迫切任務。
二、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的培養要求
為了有效改善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面臨的現狀,探索其良性發展之路,首先要明確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的培養要求。從新型軍事人才培養需求和教員個人發展兩方面綜合考慮,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應是一支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電子類專業素養和軍事素養的結構合理的隊伍。
(一)教員個體應具備的素質與能力
1.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功是一名教員從事教學工作、完成教書育人必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管是哪類教員,要上好課首先要練好基本功。從分析教材、設計課程等備課基本功,到課堂語言表達、板書、現代化教學方法手段的應用等授課基本功,每個環節都要穩扎穩打,這對教員以后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2.廣博厚實的專業知識。電子基礎類教員大多是碩士以上學歷,具備良好的電子基礎類知識基礎。但是作為教員,要給學員講清楚,使學員明白,僅僅靠課本上的那些知識是不夠的。教育界一直流行著這么一句話:“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員要做好學員的引路人,既要不斷深入研究課本上相關的電子基礎類知識,也要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將視野延伸到電子類相關專業知識、軍事應用等。教員有廣博厚實的知識基礎會使課堂更精彩。
3.豐富的電子創新實踐經驗。電子基礎類課程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踐性,在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更利于學員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電子基礎類教員不僅要能講授理論知識,還應具有豐富的創新實踐經驗,以更好地帶領學員走進電子的世界。
4.一定的科研能力。教員雖以教學為本,但科研是必不可少的。在高校,教學與科研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科研服務于教學。一方面,教員在教學過程中要想透徹理解復雜的教育現象,解決實際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高教學效率,就必須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另一方面,電子基礎類知識的實際工程應用范圍非常廣,開展相關科學研究,能夠促進教學內容的更新,拓展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
5.良好的軍事素養。作為一名軍隊院校的教員,為適應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需求,軍事素養是必備的。既要具備綜合性強的軍事知識和理論素養,如軍事思想、軍事理論、軍事科技等;也需要具有良好的軍人作風,如日常養成、軍人儀容等;還需要對部隊的管理訓練有所了解,尤其是與電子裝備相關的作戰訓練及保障維修。只有這樣,課堂教學才更有針對性和吸引力。
(二)教員隊伍應滿足的主要要求
1.合理的年齡、學緣結構。一支教員隊伍要長遠發展,在年齡結構上應是老、中、青均有,且中青年是主力軍;教員隊伍要蓬勃發展,需博采眾長,在學緣結構上應具有多樣性。
2.團結進取的精神。對于教員隊伍而言,團結協作是前進的關鍵因素。在教員隊伍中,要經常性地組織集體備課、相互聽課、以老帶新,畢竟講好課不單是一個人的事,而且是一個課程組的事、一個團隊的事。教員們能夠團結互助,盡職盡責,為團隊發展努力進取,這是隊伍前進的原動力。
3.廣闊的個人發展空間。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最高層次的需求是自我實現。所謂自我實現是指人需要發揮自己的潛力,表現自己的才能。只有當人的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并表現出來時,人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在教員隊伍中,要將每名教員的特長與隊伍的發展相結合,充分發揮每名教員的潛能,為教員的自我實現提供廣闊的空間。在這樣的隊伍里,教員會有更大動力付出,愿意努力工作。
三、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雙線四階段”培養模式
教員隊伍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貫、前后銜接的人才培養過程,貫穿教員職業生涯的全過程。教員培養模式直接影響著師資培養目標的實現和教員的成長發展。本研究針對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現狀,根據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的培養要求,以海軍航空大學電子基礎教研室為例,探索以教學能力和專業能力為主線、按照“能教會教”基本型、“知能合一”雙師型、“曉戰善教”需求型、“航空兵專業特色”專家型4個階段的“雙線四階段”教員隊伍培養模式,構建起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成長路線圖。
(一)以教學需求為原則,擴充“能教會教”基本型教員隊伍
1.對新入職的年輕教員采用雪頓教師專業發展體驗模式[2]的理念,提升其教學能力。由新入職教員確定適合自我發展的學習對象,明確幫帶導師、教學課程,以“現場觀察—隨堂記錄—感悟理解—換位體驗”為主線,對幫帶導師的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等進行現場觀察并進行翔實的記錄。通過參與導師的教學活動,新教員接觸到具體的教學情境,感受到實際教學環境的刺激,獲得一線的經驗,從而使其對專業的認知清晰化,有助于其專業認同感及專業理念的形成,促成其對專業目標的理解、專業情感的培養以及優良專業品質的習得。
2.以杜威的“從做中學”為理論[3]基石,注重實踐。新教員圍繞自己的教學課程進行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等方面,并讓實踐成為新教員成長的常態,促成其實踐性知識的生成,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融合。通過幫帶觀摩、自身實踐,加速“能教會教”基本型教員隊伍的專業發展與成長的進程。
(二)以能力為本,構建“知能合一”雙師型教員隊伍
根據電子基礎類課程的教學需求和教員個人的發展需要,鼓勵“能教會教”基本型的教員實施個人能力提升計劃,讓理論教員走進實驗室來提升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實驗教員走上講臺來提升自身的理論分析能力,逐步構建“知能合一”雙師型教員隊伍。
1.合并教學任務,搭建發展平臺。為適應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需求,我校電子基礎類課程的理論和實驗教學任務都歸電子基礎教研室負責,這為“知能合一”雙師型教員隊伍培養搭建起了良好的平臺。
2.制定能力提升計劃,定期考核。電子基礎教研室根據新型軍事人才培養中對學員的要求,確定教員在電子基礎理論知識、實踐能力及創新能力等方面應達到的培養標準。每位教員對照培養標準,結合自身能力水平,量身定制短期個人能力提升計劃和長期發展規劃,教研室進行定期考核,督促教員自覺進行“雙師型”學習。
3.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教學相長。實踐教學不但能提高學員的工程實踐能力,而且能鍛煉教員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融合。教研室鼓勵電子基礎類教員積極參與電子設計俱樂部的活動,與學員一起進行工程創新實踐,帶領學員參加各類電子設計競賽。
4.鼓勵教員結合專業方向開展科學研究。電子基礎類課程具有理論性、工程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特點。教員通過科學研究,在工程實踐中提升實踐創新能力,更多地了解電子基礎類知識的發展與應用方向,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增強其適用性。
(三)以“聚焦實戰”為牽引,打造“曉戰善教”需求型教員團隊
有效開展實戰化教學是軍隊院校培養“能打勝仗”軍事人才的根本保證[4-5]。教員是實戰化教學的主力軍,因此,電子基礎教研室要以“聚焦實戰”為牽引,打造“曉戰善教”需求型教員團隊。
1.牢固樹立實戰化教學理念,加深教員對實戰化教學的認識。通過網絡課程、講座等多種渠道使教員真正理解什么是實戰化教學,為什么要開展實戰化教學,如何開展實戰化教學等問題,從思想上改變教員重理論輕實戰、不愿撲下身子研究實戰化教學的現狀。
2.拓寬渠道,豐富教員的部隊實戰經驗。一方面,分批次選派教員到一線部隊調研、代職,使教員及時了解和掌握部隊的作戰訓練實際及發展動態,獲得第一手的教學資料;另一方面,選派優秀教員參加實戰背景下的部隊演習、演練活動,讓學員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實戰化認知水平。
3.以多種舉措提升教員的實戰化教學能力。一方面,通過專家授課、示范觀摩、教學研討等形式,讓教員掌握實戰化教學的組織、實施方法;另一方面,加強實踐,使教員“在干中學、在學中干”,將實戰化教學落到實處。
通過教學理念、知識結構、教學能力這3個層面使教研室的年輕骨干力量逐步達到“曉戰善教”水平,以滿足電子基礎類教學“聚焦實戰”的時代要求。
(四)強化“航空兵專業特色”,打造專家型人才
海軍航空大學是培養海軍航空兵的搖籃,電子基礎教研室立足電子基礎類專業,著眼海軍航空兵培養,在教員隊伍中精選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員,強化“航空兵專業特色”,打造專家型人才,引領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前進。
1.拓展教員的航空理論第二專業教學能力,豐富其知識結構。隨著軍事裝備信息化水平的提高,電子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要鼓勵支持部分優秀骨干教員在熟練掌握電子基礎類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向基礎航空理論、主戰機型航空理論課程拓展,豐富知識結構,促進知識的綜合運用。
2.參與航空兵部隊電子裝備維修保障,培養行家里手。鼓勵實踐能力強的教員走出校門,積極為部隊服務,參與航空兵部隊電子裝備維修保障,豐富實戰經驗,錘煉技術本領。
3.堅持科研實踐,培育高端人才。堅持將科研實踐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課堂,讓優秀人才培養對象融入重大課題攻關隊伍,在重大項目中磨礪,打造具有“航空兵專業特色”的高端人才。
四、結束語
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軍隊院校要擔負起培養高素質軍事人才的重任。這對教員隊伍的能力素質和培養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本文以軍隊院校電子基礎類教員隊伍為對象,分析了培養要求,探索了一種培養模式,為軍隊院校教員隊伍培養提供了一條可操作性強的思路。教員培養是一項具有長期性、系統性和前瞻性的工程,需要與時俱進,并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
[ 參 考 文 獻 ]
[1]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努力造就能夠擔當強軍重任的優秀軍事人才[Z].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讀本,2014:86-97.
[2] 白彥茹,李曉峰.雪頓研究:適于教師專業發展的體驗模式[J].教師教育學報,2014(4):24-29.
[3] 梁淑琴.國內外新興教師教育模式及對我國教師教育改革的啟示[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1):41-44.
[4] 王成學,單岳春,鄒本貴. 軍隊院校實戰化教學教員隊伍建設探討[J]. 大學教育,2017(5):167-169.
[5] 郭立軍,廉歡,王田.探析任職教育中的研討式教學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1(2):83-85.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