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李亞珍



[摘 要]該研究以河套學院實驗教師隊伍為調查對象,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其整體結構和工作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由于該學院采用專兼實驗教師相結合的模式,實驗教師整體結構還算合理。在崗位職責完成能力和工作業績方面,專職實驗教師明顯不及兼職實驗教師。建議學院增加年輕、學歷高、崗位完成能力強的專職實驗教師數量,與此同時,注重對現有專職實驗教師隊伍的培養。
[關鍵詞]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實驗教師隊伍;教師結構;教師數量;教師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173-03
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轉型是當前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社會服務的重要場所,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實驗教師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力量。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專業技術能力強的實驗教師隊伍,會對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作用[1-3]。本研究以河套學院實驗教師作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對實驗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現狀和工作現狀做了比較深入的調查分析。
一、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
本研究選擇在河套學院實驗室工作,承擔或輔助承擔實驗教學、科研活動、社會服務、實驗室建設和日常實驗室管理任務的在編專職實驗人員,其中包括專職實驗教師和兼職實驗教師兩部分。
(二)調查統計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對調查對象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并采用 Excel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
二、調查的結果及其分析
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49份,回收有效問卷49份,有效回收率100%。接受調查的49位實驗教師中有專職實驗教師32人、兼職實驗教師17人。
(一)實驗教師隊伍的整體結構現狀
從表1可以看出,專職實驗教師年齡偏大,低學歷人員較多,高職稱人員偏少,整體學歷層次結構對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來說還算合理;兼職實驗教師年齡比較適中,年輕教師多,學歷高,低職稱教師比例偏大,高職稱教師比例相對較小。專兼結合不僅解決了專職實驗教師不足的問題,而且在知識更新、知識結構上也起到了互相彌補的作用。顯然,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期的實驗室建設不能只盯著專職實驗教師,還應該把關注的目光轉向兼職實驗教師,二者不可偏廢。
(二)實驗教師隊伍的工作現狀
1.實驗教師隊伍工作業績的調查結果
由表2可知,兩類實驗教師雖然各有長短,但是從實際操作層面上看,他們在講授實驗、實習、實訓課方面有一定的差異。兼職實驗教師明顯彌補了專職實驗教師的短板。從近3年發表論文以及參與科研項目的數量來看,專職實驗教師的工作業績普遍不如兼職實驗教師。兼職實驗教師在承擔實踐教學、輔助科研方面的能力和業績方面明顯優于專職實驗教師,其主要原因與兼職實驗教師的學歷層次較高有關。
2.實驗教師隊伍崗位職責完成情況
實驗教師崗位職責包括實驗室管理、參與實踐教學、實驗技術運用、參與實驗室建設4個方面[4-6]。由表3可知,超過90%的專職實驗教師在實驗室管理方面能夠圓滿完成工作;但是在科研和實驗室建設方面,能夠圓滿完成任務的實驗教師所占的比例都低于30%;在參與實踐教學過程和實驗技術運用方面,除了實驗課前準備之外,能夠圓滿完成崗位職責的實驗教師比例不到60%。結果顯示,專職實驗教師的崗位職責完成情況與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3.兼職實驗教師實驗工作崗位意愿調查結果
經調查可知,有82.35%的兼職實驗教師不愿意轉為專職實驗教師;兼職實驗教師到實驗室進行崗位鍛煉,所選擇的實驗崗位也是傾向于參與實踐教學和科研,或者運用實驗技術和參與實驗室建設;不愿意從事實驗室管理工作的兼職實驗教師達88.24%。
綜合表3和表4的調查結果發現,專職實驗教師在實驗室管理方面優于兼職實驗教師,兼職實驗教師在其他4個方面的崗位選擇都超過了40%,恰好可以彌補專職實驗教師力量的不足。
三、結論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在工作業績和完成工作崗位職責能力方面,53.13%以上的專職實驗教師近3年沒有發表論文、不參與科研;78.13%的專職實驗教師不能勝任實踐課程的講授,專業技術發展方面缺乏進取精神;現有專職實驗教師都能圓滿完成實驗室管理工作,但是對于專業性強的技術工作,他們大部分不能適應。
河套學院實驗教師整體結構調查情況顯示,實驗教師的后續發展力量缺乏,出現了實驗教師隊伍逐步趨向于萎縮的態勢。這是因為學院考慮今后的大學畢業生必須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學校需要培養相應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轉變,學院進行了大膽改革,實行專業轉型、培育模式轉型、培育方式轉型,所以各系部也開始逐步增加應用型本科專業,這就導致辦學規模擴大,科研任務不斷增多,實驗任務越來越重。為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近年來,學院切切實實把實驗室建設提到議事日程,大幅度增加實驗室數量,大量購買先進的教學儀器設備,改善實驗環境,優化實驗設施條件。學院在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雖然引進了一些高學歷的專業教師,但是實踐技術能力強的專職實驗教師仍然處于不適應的狀態,實驗教師隊伍的整體現狀不容樂觀。這個問題會直接影響應用型教育迅速發展的進程以及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
為了推動學院健康穩健地發展,本文提出以下問題,有待于進一步通過改革來不斷完善。一是學院需要繼續引進高層次、專業技術水平高的實驗教師。二是學院對現有實驗教師缺乏完善的管理措施和激勵機制。比如,對實驗教師的工作缺乏科學、準確的定位,沒有制定完善的評價體系,忽視實驗教師在應用型教育中發揮的作用,長期沒有為實驗教師提供外出培訓和學習的機會 [3-9] ,也沒有提供多渠道的內部學術交流的平臺。三是對實驗教師的待遇改善不夠重視,導致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降低了其鉆研專業技術的自覺性、主動性。四是兼職實驗教師主要從事理論教學工作,兼任實驗室的工作。多數兼職實驗教師愿意從事實踐教學工作,選擇技術性強的工作崗位,不愿意承擔實驗室的管理任務,也不愿意由專職教師轉為實驗教師。五是實驗教師工作崗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實驗教師不能全身心投入實驗工作,專職實驗教師、兼職實驗教師都處于工作心態不穩定的狀態。
當然,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轉型發展時期,其實驗教師隊伍現狀與實現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有差距,這是這類本科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專職實驗教師和兼職實驗教師雙管齊下,已經成為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的迫切要求。這對于早期實驗室建設根據發展的需求進行改革來說是完全必要的。實驗教師的專業化、職業化,集中建設和管理實驗室,固然是需要的,但是為了充分利用好現有條件,合理使用實驗室經費,拓寬實驗室的使用范圍,提高設備利用率,提升實驗室的服務水平,需要鼓勵專職實驗教師與兼職實驗教師力量的整合。河套學院自然也不例外。
本文根據河套學院實驗教師隊伍的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其一,在年齡、職稱、學歷等方面需要調整,強化專兼職結合,取長補短,有利于解決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在教師隊伍建設上出現的發展不對稱問題。對于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來說,這樣做能解燃眉之急。
其二,在崗位職責完成能力和工作業績方面,專職實驗教師明顯不如兼職實驗教師,需要大力提倡營造能者為師的學術氛圍,設法搭建有助于實驗教師互相取長補短的交流平臺,把交流學習制度化、定期化、程序化。
其三,河套學院不僅在增加實驗教師方面迫在眉睫,而且還面臨著現有實驗教師自然減員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學院需要下決心打破常規,大力引進年輕的、實驗教學經驗豐富的專家,或者實踐能力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否則難以適應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發展需要。因此,建議學院加大力度增加年輕、學歷高、崗位職責完成能力強的專職實驗教師數量,同時重視現有專職實驗教師隊伍的多渠道、多層次培訓,提高其適應應用型教育的實驗教學能力,充分發揮其作用。
其四,培育兼職實驗教師在實驗室工作的敬業精神,制定具有可行性、科學性的鼓勵措施,為優秀兼職實驗教師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兼職實驗教師對實驗室工作的積極性,扭轉其不愿意參與實驗室工作也不愿意到實驗室工作鍛煉的傾向,以更好地發揮其優勢互補的作用。充分發揮不同實驗教師的特長,為有余力的實驗教師提供更廣闊的實驗教學空間。
其五,建議無本科實驗教學工作量的,或各項工作量都落后的實驗教師去進修或轉到其他崗位。投入一定的經費,解決實驗師資培訓進修困難的問題。
其六,根據實驗教師組織發展需求,應該實行目標管理,量化和規范化實驗室的工作職責,制定可行的考核制度和教學、科研、管理績效考核指標,實行實驗室責任制,以便獎勤罰懶,充分調動實驗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其七,在職稱評審過程中,制定實驗教師評審專門化條例,暢通實驗教師職稱評審通道,以便強化實驗教師隊伍的穩定性,保持隊伍規模的相對合理性,避免高學歷、業績優秀的實驗教師產生職業厭倦情緒,確保實驗教師隊伍穩步發展,使實驗教師隊伍發展具有可持續性,不掉鏈,不脫軌。
實驗教師隊伍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工程,需要從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戰略高度,探索和研究實驗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思路、新辦法,努力建設一支規模適宜、質量優良、結構合理而且與學校發展相適應的隊伍。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克,任遠坤.加強高校實驗教師隊伍建設 促進實驗室建設可持續發展[J].科教導刊,2017(19):183-184.
[2] 張振威.應用型人才視野下高校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19):148-149.
[3] 熊聯明,嚴超華,柯黎明, 等.實驗室隊伍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6):123-126.
[4] 汪必琴,楊宇科,伍琴,等.基于角色定位的實驗室專職隊伍建設方案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8):205-208.
[5] 高峰,劉琦,楊琴, 等.基于職業發展理論的高校實驗技術人員管理的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8(4):251-252+255.
[6] 龔兵麗,戴克林.應用型人才視野下高校實驗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8):246-248+252.
[7] 曹樹聰,王文強.高校實驗室管理機制與人才隊伍建設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6(5):335.
[8] 鄭曉東,趙月琴.新加坡大學實驗室管理及實驗隊伍建設情況調研[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9):168-171.
[9] 謝秋麗,章韻.完善考核與激勵機制 推進高校實驗室管理技術隊伍建設[J].教育教學論壇,2017(52):13-14.
[責任編輯:龐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