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群群 羅玲 石國建
[摘 要]地方師范院校的體育碩士教育關系到學校所在地區體育教育事業的發展,對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的建設進行梳理分析,對于學校所在地區全民健身、學校體育發展、學生體質健康等有著重要的意義。基于此,該研究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的現狀進行梳理,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這一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要求為基點,審視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建設所面臨的矛盾,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地方師范院校的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創新職業能力培養、人才保障制度、資金保障制度等方面進行優化。
[關鍵詞]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體育教育;學科建設
[中圖分類號] G6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0)01-0182-03
一、引言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碩士教育專業是教育碩士下面的一個分支方向,是國務院立足于民族地區發展需要而設立的教育碩士試點項目。該項目于2012年受批試點,于2017年9月開始迎來評估,并高水平地、有特色地完成了教育部的評估工作。該專業雖然成功地通過了國家的驗收評估,但是從其歷屆教育碩士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方案以及就業等情況來看,離該校申請體育專業碩士學位授權單位的申報之路還有很遠。基于此,筆者采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邏輯分析法等方法對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的現狀進行梳理,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這一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要求為基點,審視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建設所面臨的矛盾,并根據實際情況對地方師范院校的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創新職業能力培養、人才保障制度、資金保障制度等方面進行優化。
二、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基于對地方師范院校體育碩士教育專業學科建設的現狀分析,通過調查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相關教師、領導、分管校領導以及體育學院的相關領導與教師,以對該校的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的現狀有個全方位的掌握,并結合相關文獻研究,對該方向的建設有個初步的思考。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筆者利用中國知網與圖書館其他文獻查閱與體育碩士、教育碩士相關的文獻資料,以關鍵詞“體育碩士”“教育碩士”“學科體育”“學科構建”等下載論文20余篇,并對文獻進行系統分類整理,借助黔南民族師范學院圖書館翻閱教育碩士和體育碩士學科建設的相關書籍,力求為論文的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撐。
2.訪談法
先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研究生處的領導進行訪談以掌握該校教育碩士的一個基本現狀,然后對體育學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領導進行訪談,了解該校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辦學的基本現狀,對該校體育學院的教授數量、博士數量、人均科研經費、師生比例等數據有個系統掌握,并對標體育碩士專業學位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力圖通過分析為該校的體育碩士申請工作提供相應參考。
3.邏輯分析法
運用社會學、體育學、管理學等學科知識,對目前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辦學的現狀進行一個摸底調查,并把得出的數據與本校實際情況結合起來進行邏輯分析,剖析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并提出相應策略來促進該校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與體育碩士學科的構建。
(三)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專業學科建設的歷史與現狀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從2012年招生到2017年已有5年之久,5年來培養的碩士有三十幾位。從以前的由1人負責到現在專門設立研究生辦公室,其研究生就業率一直保持在100%,這充分說明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的體育教育碩士得到了當地社會的認可。同時我們也看到,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的人才培養工作在很多方面還存在著較多的弊端,與申請成為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要求相差較遠。雖然相關人員在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培養方式等問題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每年考到該校的本科為體育專業的學生甚少。每年該校或者其他兄弟高校都積極鼓勵報考該校的體育教育碩士生,但是由于該校體育教育碩士生是教育碩士下的教育體育教學方向,因此對英語以及其他要求較高,比如總分要求達到350分左右,而且英語要求在44分以上。這無疑是對許多本科是體育專業的學生關上了大門,他們不得不考慮考其他辦有體育碩士或者體育學專業的高校。體育學碩士的國家分數線,這5年來基本上是A類地區總分數在265左右、英語達到34分即可上線,而且B類地區的英語才32分、總分數在255左右,少數民族考生更可以參加“雙少”計劃,英語30分、總分245左右即可上線。許多體育生考A類地區的分數沒達到也可調劑到B類地區的體育學院進行體育碩士學位的攻讀。這就導致每年第一志愿報考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學科教學的學生較少,該校體育學院每年招收的體育教學研究生本科學習體育的比例極小,這樣培養起來就較為困難,因為許多學生的體育專業基礎差,完全無法滿足實踐教學技能的要求。這也是近年來該校教育碩士體育教學方向在接收調劑時重點考慮考生本科是否體育生的原因之一。對于跨專業考取的研究生,有的專家學者持反對態度,認為這樣培養導師會很費力。但也有專家認為跨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交叉學科的專業優勢進行融合創新,在我們這個鼓勵全面創新的時代,這無疑是符合國家的主基調的。
(四)黔南民族師范學院教育碩士體育專業學科建設過程中面臨的矛盾
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申請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的狀況離國家規定的要求相差較遠,首先是博士數量不夠。筆者寫作此文時體育學院有博士1人,在讀博士1人 ,離規定的6人相差4人。每年的人均科研經費不夠,國家級課題數量不夠。筆者寫作此文時體育學院只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國家教育部課題1項,國家民委課題2項,省級社科課題2項,其他課題也遠遠沒有達到申碩的要求,而且教學成果欠缺。一系列的因素限制了黔南民族師范學院體育碩士申請專業學位的進程。而且該校體育學院的科研氛圍不濃厚,盡管出臺了相應的激勵措施,如論文按影響因子進行獎勵,對于文科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在0.08至0.2之間的獎勵1500元,在0.2至0.4之間的獎勵3000元,在0.4至1.0之間的獎勵6000元,在1以上的獎勵1萬元等等。盡管科研機構想盡辦法來激勵教師搞科研,但還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科研是衡量一個高校水平的重要指標,科研的氛圍決定著這所高校發展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