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摘 要] 中小企業正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企業如何獲得融資保持持續穩定發展成為目前最重要的問題。阻礙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融資渠道單一、政府扶持力度較弱以及相關政策法規不完善等。為了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不僅要拓寬融資渠道,也需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的制定,并且制定中小企業的信息披露機制。進而能夠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提供幫助,使我國中小企業實現健康穩固的長期發展,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政策
[中圖分類號] F27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9-6043(2020)01-0086-02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鼓勵“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政策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涌現。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占過去工業企業數量總和的99.6%。從這一占比可以看出,中小企業正在逐漸成為我國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善市場結構、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就業率以及開展技術創新等方面都做出巨大貢獻。中小企業所包含的領域已經不僅僅是生產加工、建筑施工、運輸、商貿這些傳統領域,還逐漸向基礎設施、機電制造、新興服務、高新技術等領域拓展,并成為這些領域的新主體。雖然中小企業的數量在逐年增加,但是經營成本高、抗風險能力弱、生命周期短等都是中小企業目前存在的問題,而導致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業融資難且融資貴。
一、中小企業融資現狀
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從自身生產經營現狀及資金運用情況出發,根據企業未來經營與發展策略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方式,利用內部積累或向企業的投資者及債權人籌集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一種經濟活動。資金是企業體內的血液,是企業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必要條件,沒有足夠的資金,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就沒有保障。企業融資是指企業向外部有關單位和個人以及從企業內部籌措生產經營所需資金的財務活動。組織創新是指組織規則、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變化。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生產規模的擴大,單純依靠內部協助企業融資已經很難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外部協助企業融資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外部協助企業融資又可分為債務協助企業融資和股權協助企業融資。
首先,根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在2018年年初發布的《中國社會融資成本指數報告》中可以直觀看出,中小企業債務融資最直接、成本最低的途徑是銀行,但商業銀行并不是慈善機構,風險與收益是必須考慮的。早前,美國《財富》雜志統計過,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5年,而歐美企業的平均壽命卻能達到40年。其次,中小企業財務規范度、資產評估工作量等,也都制約了銀行授信,出于風險規避,銀行不敢給中小企業貸款也符合商業邏輯。
二、中小企業融資困境
(一)融資渠道的多樣性不足
中小企業融資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內源融資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經營過程中積累的資金或者員工以入股的方式投入的資金;外源融資是指企業首次上市募集資金、配股及增加股權等股權融資方式、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貸款等。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有限的內部融資根本無法滿足企業的創新需求,但是現有的外源融資并不看好中小企業的發展,很難利用這一手段籌集資金。綜上所述,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問題是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方法單調。
(二)缺乏良好的政策扶持
雖然我國大力支持創立中小企業,但在中小企融資這一問題上,國家的重視程度不高,不僅沒有出臺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支持性的文件,扶持力度也不高,沒有相應的財政補貼。與大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風險高、成本高、收益小、內源融資能力弱,再加上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無疑是雪上加霜,很多中小企業都面臨破產或已經破產的問題。國家政策也沒有專門針對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投資做出規定,一般銀行在向企業貸款時會要求企業提供資產抵押擔保,現實情況是中小企業缺乏可擔保抵押貸款的資產,這也成為中小企業申請貸款的阻礙。
(三)會計信息披露真實性差
我國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會計信息披露不完全且披露的真實性較低。很多中小企業沒有重視財務的工作,找第三方財務公司代理記賬,導致企業部分經營活動并沒有記錄,甚至有的企業為了獲得漂亮的報表而造假財務信息、篡改財務數據,使中小企業的社會信用大幅度降低,這一現象增加了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審核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報告的風險,為了避免這一風險,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可能會拒絕向企業提供貸款。
(四)信息不對稱
中小企業融資中的信息不對稱是中小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不經濟、制度不健全等現象,由于規模和信用水平低下,再加上缺乏完善的信息披露機制,無法將信息準確、及時地傳遞給金融機構,增加了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逆向選擇風險是金融機構投資了不好的企業或者好的企業找不到投資,道德風險是中小企業在獲得融資后將資金投入到高風險的項目上,增加了投資人的風險。為了降低逆向選擇風險,金融機構在獲取企業信息時耗費大量的時間、人力和財力,增加了金融機構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成本。
三、解決方案
(一)應用多樣性融資渠道
傳統的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需要尋找更多的融資方式,不斷拓展融資渠道,來改善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首先,企業管理層要了解融資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支持企業選擇除傳統融資方式以外的融資手段,加強融資渠道建設。在內源融資建設方面,要吸引更多的員工入股,提高員工的福利待遇。要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民間企業家、投資者的關注,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在外源融資建設方面,與商業銀行建立和諧、友好的合作關系,獲得商業銀行的支持和信任,積極向商業銀行提出申請貸款業務并保證良好的償債能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可以選擇互聯網金融方式來獲得融資,比如股權眾籌融資等,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我國政策不僅要鼓勵大家創立中小企業,同時也要為了企業后期健康穩固發展,出臺相應的財政政策和財政扶持,保證企業長期盈利。首先,要關注企業的特點和企業面臨的發展困境,針對不同的企業出臺不同的扶持政策,尤其大力扶持科技類、產品研發類的中小企業,可以提高產業發展優勢。其次,加大對鄉鎮企業的扶持力度,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同時也縮小城市和鄉鎮的收入差距,實現我國長治久安的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保護中小企業公平獲得資金支持和發展機會,引導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參與投資中小企業,并且出臺相關政策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對提供不實信息的中小企業也要做出相應懲罰。
(三)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披露機制
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完全、不準確等現象,使得企業很難獲得外源融資。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要從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入手,不僅要建立完善的經營管理制度,同時也要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在制度中要求中小企業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堅守誠實守信的原則,準確記錄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活動、出具真實有效的財務報表和相關信息的披露。企業會計人員必須實事求是,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真實性與科學性,不隨便造假財務信息、篡改財務數據,塑造企業良好的信用形象。加強政府對企業信息披露行為的監督,針對企業隱瞞、欺詐等行為作出嚴格懲罰并進行公示,避免其他的投資者上當受騙。
完善中小企業信息披露機制,可以讓企業在提供真實有效的經營信息的同時,解決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查看企業披露的信息,做出正確的投資決定,節省了金融機構審查企業所披露信息準確性的成本,使企業能夠及時獲得資金支持,避免因為審查耗費時間而錯過最佳的發展時期。降低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逆向選擇風險,各取所需從而實現利益共贏。
綜上所述,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企業在初創或創新階段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傳統的融資手段并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的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很多創新創意目標也因為沒有資金的支持,無法展開,最終被扼殺在萌芽期。為了避免此類現象的再次發生,并且維持企業健康長期發展,所有中小企業亟需尋找各種方案來解決這一難題。雖然本文提出一些應對措施,但是在實際應用的時候或許還會遇到一些困難,無法解決所有中小企業遇到的融資問題,因此需要不斷補充完善這些應對措施與方案,同時也需要中小企業從自身出發,找到自己身上存在的制約企業融資的問題,并積極改正,兩者相結合才能幫助中小企業更加穩固地發展壯大,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謝志華,邵建濤.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辨析[J].財會月刊,2019(15):3-7+178.
[2]董春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與路徑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9(2):73-80.
[3]盧馨,方睿孜,毛丹.我國影子銀行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影響[J].經濟與管理,2015,29(3):64-73.
[4]陳曉紅,劉劍.不同成長階段下中小企業融資方式選擇研究[J].管理工程學報,2006(1):1-6.
[5]王嫻,劉亞萍.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J].中國金融,2018(12):95-96.
[6]劉志強,陳言.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J].學習與探索,2018(8):149-155.
[責任編輯: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