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言琳

產假結束后,我接手了一個二年級,這是一個有些特殊的班級,之所以特殊,是因為有小樂的存在。小樂是一個讓同學、老師、家長感到害怕的女孩,因為她隨時可能“爆發”,隨時可能大發脾氣,隨時可能發出“豪放”的哭聲,不管是上課還是課間,不管是活動還是午休,經常能在校園里感受到她穿透力極強的哭喊聲。開學之前,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了她的信息,并預設著我和她的第一次見面、第一次沖突、第一次對抗、第一次見招拆招……
老師,你們都一樣
開學當天,我走進教室,看到學生都在各自忙活著:有的在看書,有的在幫助老師分發作業本,有的在整理自己的書包……
隨后,我看到小樂,她坐在教室后門旁邊的角落——一個最容易被人忽視的地方。她扎著馬尾辮,在前面高個子的對比下顯得格外瘦小。我偷偷打量著她,眉清目秀,衣著整潔,正低著頭擺弄自己的東西。她似乎感覺到我在看她,猛然抬頭,用她那雙小而有神的眼睛從上到下不停地打量著我。或許是怕驚擾了她,我立刻面向大家,清了清嗓子,輕聲說:“同學們,很高興成為你們的語文老師,希望我們合作愉快。”學生聞聲馬上安靜下來,打量著我這位新老師。
看到學生沒有更大的反應,我開始上課,并在課程結束后叮囑全班學生當晚必須做好預習作業。大家紛紛拿出紙筆記錄下來,只有小樂嘴角一揚,輕聲“哼”了一聲,臉上寫滿了不在乎。我走過去,輕輕摸了一下她的頭,用很小的聲音說:“把作業記下來,我相信你會喜歡我的課。”那一瞬間,我們的眼神對上了,我笑了笑,她嘀咕了一聲:“老師還不都是一樣嘛!”我不再說話。
回辦公室后,我反復思考小樂的那句話,猜測可能之前的老師在處理她的問題時,先是嚴格管理,后來無計可施,就放棄她了。漸漸地,她覺得“師愛”也就是嘴巴上說說而已。
老師,我也想得星
為了鼓勵學生有感情朗讀,我會給每節課讀得最好的學生一顆星。一次,小樂得到了朗讀的機會,她站起身,捧起書本,胸有成竹地開始誦讀。快到文章結尾的時候,她讀錯了一個詞語。意識到自己讀錯了,小樂馬上停下了,全班同學屏住呼吸,我甚至能感受到同學們的緊張。意料之中,小樂把書本狠狠摔在地上,我很詫異,詫異于全班此時沒有一點聲響,所有同學都進入了“警戒”狀態,甚至沒有一個人敢扭頭。我試探著說了一句:“再試試吧!”“試什么試,反正都沒有星可以加了。”小樂怒吼了一聲。
緊接著,“哐啷”一陣巨響,桌子被她掀翻了。還沒等我反應過來,一聲刺耳的嚎叫聲幾乎刺穿了每個人的耳朵。其他同學不敢動,各自看著自己的語文書。我突然意識到,這樣的狀態在這個班級應該持續很久了,所以大家都淡定了。我心疼其他同學。小樂的哭聲持續了一個小時,后來實在沒有辦法,我通知家長暫時將小樂帶回家,小樂走之前對我說了一句話:“老師,我也想得星。”
那天,我想了好久,小樂之所以發脾氣只是因為自己讀錯了一個字,看來她對自己還是有要求的,盡管暴躁,但是出發點是積極向上的。第二天返校,我沒有批評她,反而摸摸她的頭,說:“孩子,下次你哭,不要哭那么大聲,傷身體,對自己不好。”說完我就走了。下午她找到我,小聲說:“你是個什么樣的老師呢?為什么不罵我,還考慮我的身體?我覺得你和他們不一樣。”她疑惑地打量著我,我沒有說話,笑了笑。
老師,我怕別人笑話我
那次之后,我發現小樂沒有那么抗拒我了,盡管她還是每日必哭,可基本沒在我的課堂上哭。但是,好運不會總眷顧我。
有一次語文課上,小樂回答問題時,有一個男生不小心發出了聲響,她認為別人針對她。于是,她便不顧上課,走到男孩子身邊,小手一揮,“啪”的一巴掌。我愣住了。男孩說:“老師沒事,我不疼。”可是小樂仍不依不饒,滿教室追著男孩打,我一把攬過男孩,說:“你有本事,朝我來。”我瞪大眼睛看著她,她緊緊握住小拳頭,一個飛腳蹭到了我掛在板凳上的衣服,我很生氣,但沒想到她更緊張,趕緊拍拍衣服,然后說:“對不起,對不起,老師,我沒有踢你的意思,我怕同學笑話我。”我拉著男孩走出教室,看小樂沒有動,轉過身說一句:“我很喜歡你,但你今天讓我失望了,我很傷心。”她繼續嚎叫,我說:“不哭了,傷身體。”她過了好久才停下。
之后的幾天,她異常安靜,就像一只受傷的小鳥,等待呵護。可我偏偏不理她,一周后,她受不了了,來找我:“老師,我很痛苦,您知道嗎?您是唯一搭理我的老師,您這樣我真的不想來上學了。”說著便又哭起來,那一刻我頭皮發麻,我感覺到了她的無助。缺少自我認同感和極強的自尊心已經讓這個孩子心理扭曲。我調整了心態,重新走近她、了解她。
老師,我也想變好
在與小樂的一次次交鋒中,我的耐心逐漸耗盡,面對她,我已經沒有了原先的熱情和激情。但是在“我話我的2018”班級活動中,我再一次被她感動。班級開展“我話我的2018”主題活動,人人撰寫、繪畫卡片。她的卡片吸引了我:一個活潑可愛的女孩,旁邊畫著一個和我很像的教師形象作為背景,上面赫然寫著:1.今年,有了管我的老師;2.三年級,我終于有了同桌;3.我們班參加了學校的集體展示;4.我們班……我的眼淚不知何時流了出來,原來自己在小樂心里有這么大的影響力。又一個新學期,我鼓勵她利用自己的繪畫特長完成班級園地的布置,鼓勵她參加升旗儀式和情景劇表演,慢慢地,她也改變了很多,變得溫順了。
組織一場校外親子活動,是孩子們在暢想2018新學年時呼聲最高的活動。于是我組織了“10歲成長禮”活動,引導孩子學會感恩。在這次活動中,我大膽啟用小樂作為4個主持人之一。一是因為她有變化,加之她誦讀的優勢。二是在全體家長、學生都參與的情況下,展現她的進步,是對我班主任工作最大的證明。我將寫主持詞這個最重要的任務交給小樂,她和媽媽都非常珍惜這次機會,認真撰寫,還和搭檔商量,在此期間我看到了她更多的進步。作為班主任,我的心里有一絲絲得意。
活動很成功,她也很出彩,她媽媽特別激動。那天,我和她拍下了一張照片留念。
現在,小樂很少哭了,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了。同學們驚訝于她的改變,家長也很欣慰。
表面上看,是我幫助了小樂,但其實是她喚醒了我的教育意識。如果一個人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后,能夠有意識地做出修補和完善,那么,無論有什么樣的障礙和阻攔,他都會去翻越、去克服,他也將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文中學生名字均為化名)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雨花外國語小學)
責任編輯? 何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