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順秀
【中圖分類號】R782.0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093-01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尤其是麻醉藥物,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比較神秘,并不了解其主要作用。病人手術完成醒來的時候,經常會出現一些身體不適的癥狀,比如惡心、嘔吐、肌肉疼痛等等,并且基本無法回憶起手術場景。在麻醉后病人會出現思維混沌的情況,因此人們經常擔心麻醉會對腦部神經產生影響,甚至對智力造成傷害。所以很多患者都會對麻醉持抗拒情緒。那么,麻醉到底會不會對智力造成影響呢?
我們可以對麻醉的發展史進行研究:現代麻醉學的出現和發展是當前人類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1540年,乙醚出現[1]。1846年,美國牙科醫生在看病過程中使用乙醚成功實現了對病人的麻醉,在當時的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關注和重視。1847年,英國醫生將氯仿應用在分娩中,大大推進了麻醉在臨床中的應用,之后,一氧化氮正式登入麻醉舞臺。在幾十年的發展和實踐過程中,氣管插管、靜脈麻醉、肌肉松弛等藥物逐漸得到發展,這也意味著麻醉技術逐漸完善。
麻醉一詞最先指的是感覺或是知覺的喪失,之后逐漸被用在病人接受手術或是操作過程中,從而讓患者降低疼痛或不適的感覺。麻醉之所以可以實現對疼痛的降低,是因為藥物可以對神經系統起到直接影響,阻斷了痛覺神經的信號傳遞,大腦無法接受疼痛的信號,或是對大腦進行暫時性麻痹,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人體消除痛感。
將麻藥通過吸入、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等方式傳輸到體內,可以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產生直接影響,導致病人意識短暫消失或是全身沒有疼痛的感覺,這也被稱作是全身麻醉。如果將麻藥在注射方式下傳遞到脊髓神經、神經叢或是神經干等位置,對局部位置進行阻滯的一般稱之為局部麻醉。既然麻醉主要被用在神經系統,那么到底會不會對神經或是大腦產生影響呢?其實,早在麻醉問世之初,這一問題就引起了極大的關注,在麻醉開創和發展近百年的歷史中,經過優勝劣汰,很多對人體出現副作用的麻醉藥物都逐漸被淘汰或是取代,因此目前在臨床中使用的麻醉藥物安全性很強[2]。并且,經過幾十年的研究,吸入和靜脈注射麻醉藥物對神經系統產生的影響研究也有了極大發展,對于大腦已經有了完善發育的青壯年而言,麻醉藥物并不會產生影響,但是對于正處于發育期的兒童或是中暑神經系統處于衰退階段的老年人而言,研究結果顯示會出現一定負面影響。一些未成年人在經過大型手術后,無論是學習能力、專注力還是記憶力都會出現短時間內下降的情況,大多數人幾天后便可恢復,但是也有極少數人幾個月甚至永久性無法恢復。
既然麻醉藥物會對人體產生一定影響,那么在手術的時候可以少打或是不打麻醉意外嗎?回答是不可以,如果麻醉工作不到位,那么就意味著患者在手術過程中不僅要忍受疼痛,還可能因為疼痛感影響醫生的正常技術操作。同時,在手術過程中病人會因為自身機體承受力不同,出現相應的機體應激反應,適當的應激反應可以對機體提供保護作用,但是過度的應激反應則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比如心率不穩、血壓增高等等,都會對患者自身和醫生的治療帶來不利影響。總而言之,在手術過程中不打麻藥一定是弊大于利的事情。所以,麻醉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十分顯著,雖然當前對麻藥產生的副作用有很多問題,但是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在正規、科學的麻醉操作下,麻醉并不會對大腦產生負面影響,更不會變笨。
全麻會對人的智力產生影響嗎?這是病人需要麻醉時,家人問的最多的問題。上文提到,麻醉藥物的出現距離當前已經有了上百年的歷史,即便是全身麻醉到現代也有了160年以上的時間,當前并沒有科學依據證明麻醉會對智力產生影響[3]。一種麻醉藥物從研發到應用再到臨床至少要經歷十年的時間,在使用劑量上也要經過麻醉醫師的精準計算。當然,麻醉藥物與其他藥物相同,必然會在人體內經歷一個代謝過程,現代社會中,使用的各類麻醉藥物代謝時間短則幾分鐘,長則需要一兩個小時,最后會經過各種途徑被完全排出體外。
全麻就是全身麻醉,當前各大中型醫院在臨床應用上所占的比例平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很多手術在治療過程中必須選擇全麻。但是很多人一聽到手術需要全麻,病人或是家屬就會覺得病情很嚴重。其實手術雖有大小之分,但是麻醉沒有,對于麻醉工作而言,每一次麻醉都是大麻醉。選擇一種怎樣的麻醉方式,需要根據患者手術部位、性質、時間和患者自身體質情況進行分析,有些手術即便很小,比如氣管異物、聲帶腫塊也需要用全麻手術,但是對于很多較大的手術而言,比如髖關節手術或是股骨手術則完全可以在椎管內注射麻醉,采用局部麻醉的方式進行治療。其實,無論是采用哪種麻醉方式,都伴隨著一定風險,即便是大家認為安全系數較高的局部麻醉,發生風險的幾率也同樣很高,仍然可能對患者身體健康或是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在臨床實際治療的過程中,對于很多病危的患者或是特殊手術患者而言,全身麻醉往往很多時候安全性更高。此外,局部麻醉往往會導致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存在較強的緊張或是焦慮情緒,這對于手術的順利開展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當前手術過程中選擇全麻的比例也在不斷提升。
在手術麻醉過程中,雖然患者會短暫性的失去意識,但是在藥效過后就會立即清醒,就好像睡了一覺,并不會對智力產生影響。同時,為了避免手術麻醉過甚出現對呼吸的抑制性作用,防止患者出現腦缺氧問題,麻醉醫生在手術過程中都會對患者進行嚴密監測,不斷控制和調節麻醉深度,從而配合吸氧,這樣病人在麻醉深度穩定的同時進行手術,并不會對造成腦缺氧問題。在醫療儀器和設備已經基本完成了全面發展的現代社會,手術安全性也有了顯著提升。所以,手術中所使用的麻醉藥并不會對患者智力產生影響,而手術麻醉清醒后患者所出現的精神恍惚或是嗜睡問題,主要是麻醉藥物后的正常反應,當體內藥物含量逐漸降低后,這些癥狀都會逐漸消失,因此患者和家屬不用過分顧慮。
參考文獻:
[1] 馬軍霞.麻醉真的會影響智力嗎?[J].創新時代,2016,59(10):19-19.
[2] 肖立國.全身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對肺癌根治術患者認知功能影響的比較[J].中國實用鄉村醫生雜志,2019,26(2):69-70,73.
[3] 孫文.硬膜外麻醉與全身麻醉對老年患者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