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蓉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77-01
人體中的髖關節主要由股骨頭及髖臼組成,廣泛的運動需要通過髖關節來實現并且髖關節具有負重的作用,因此髖關節在人體中非常重要。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種因素會導致髖關節受到傷害,需要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來實現恢復,手術后患者一般都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康復。
在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后,若不注意術后的康復及護理,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及以后的生活質量。該手術具較高致殘率,使得護理工作和康復指導在髖關節置換術治療過程中的地位尤為突出。一般的護理過程可分為術后醫院護理和術后家庭護理。大部分的術后康復訓練都是在家中進行,術后的護理工作尤其是患者及患者家屬的對康復護理知識的掌握應用顯得尤為重要。護理可包含一般護理、傷口護理、心理護理、并發癥的預防與護理以及康復訓練。以下將對進行髖關節置換術后的患者如何進行家庭護理進行闡述。
1 一般護理
在術后的家庭護理中,患者家屬可對患者每天進行心率、脈搏進行測量,并每天記錄,如發現異常可向醫生咨詢;保持患者床鋪清潔,患者本人在臥床時應勤翻身,勤擦洗,動作輕柔,主動活動健側肢體;在飲食方面建議多吃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及富含鈣質的食物,常規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糾正負鈣平衡,有利于骨折愈合;對于絕經女性,若無用藥禁忌,還可適量進行雌激素替代治療。
2 傷口護理
患者傷口處要保持清爽;平臥時要維持患肢處于外展位,側臥時要注意保持屈膝和屈髖,避免內旋和盤腿。
3 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術后的恢復期較長,在恢復期間,患者家屬在心理上要鼓勵患者,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使患者處在一個放松的療養環境中,減少患者的焦慮,使其積極地配合治療。
4 并發癥預防與護理
對于預防并發癥應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并發癥包括靜脈血栓、感染等。在術后鼓勵患者做肢體的被動和主動運動,也可使用抗血栓壓力襪或遵醫囑正確使用抗凝藥物,定期對房間消毒,注意保暖。
5 康復訓練
患者在術后的家庭護理中一定要進行康復訓練。一般情況下患者在髖關節置換術后2周左右即可出院調養,但患肢功能的恢復需要較長的時間,患者在家需要堅持鍛煉。術后6~8周可扶雙拐行走,此期間要繼續住院時的各種鍛煉如坐在椅子上穿脫鞋襪、下樓梯訓練、自行車訓練等,但需要陪同,并根據自身身體情況在周圍環境安全的情況下逐漸增加運動量和行走距離;術后8周~4個月,此階段主要鍛煉肌肉的整體力量,可使用單側手杖,單腿平衡練習,手術側的單腿站立等,單次時間不宜過長,保持約為1min左右,每日依據患者自身身體情況多次練習。
為了以防假體脫位,在患者手術后6個月內應避免髖關節屈曲超過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板凳、彎腰拾物及提取重物等)。患者嚴禁跑步、跳躍、和舉重等重體力和劇烈運動,以保護假體和延長假體的使用壽命,并需要控制體重減輕假體的負擔。
針對于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較長康復周期和術后家庭護理的重要性,在此給患者在護理期間提幾點注意事項:
5.1 評估居家的環境:確保地面防滑;確保患者休息空間內四周有可支撐身體的家居;保證充足的照明。
5.2 患者宜穿防滑鞋及大小適宜的衣褲;進行功能鍛煉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初期行走要有家屬陪伴;患者服安眠藥、鎮靜藥后盡量不要下地行走;手杖高度要適宜,穩定性好。
5.3 患者穿鞋使用鞋拔或請求別人幫忙;選擇沒有鞋帶的松緊鞋;取位置低的物品時要借助工具。
5.4 在患者使用手杖時應雙手握好把手,身體直立、目視前方;在行走中不要把全身力量都放在患側,小步行走,防止跌倒。
5.5 堅持做康復訓練:站立位伸展髖關節練習,站立位髖關節外展練習,站立位屈髖練習。
5.6 避免跳躍、跑步等劇烈運動;合理飲食,保持適當體重。
5.7 放松心態,定期去醫院復診。
綜上所述,正確科學的髖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是髖關節置換術成功的重要環節,指導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合理功能鍛煉的術后家庭護理是康復護理的重點。經過科學的術后護理,使患者緩解疼痛,恢復和改善關節的運動功能,矯正畸形,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