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其強 徐公霞

【摘 要】目的:探究將針灸治療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病癥治療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藥安全性。方法:將本院接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病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選擇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作為本次研究實驗時段,按照本次實驗要求,將其中216例患者納入研究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對所有患者進行兩組均分后,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108。對照組患者采用牽引方案進行治療,實驗組患者則選擇針灸治療方案。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兩種治療方案的有效性。結果:本次研究成果顯示,所有患者在治療完成后,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但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數據記錄為96.30%(104/108),其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22%(78/10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中醫針灸推拿結合牽引治療方案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針刺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針灸;腰椎間盤突出病;治療方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246.9 【文獻識別碼】B【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182-0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一種臨床上十分常見的腰椎疾病,患者在發病后其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嚴重的腰部疼痛,患者的腰部功能幾乎完全損失[1]。患者病情過于嚴重,則還可能影響患者的下肢運動功能,導致患者無法進行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2]。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針灸療法是現代臨床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探究將針灸治療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病癥治療中的效果,并分析其用藥安全性,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接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病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選擇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作為本次研究實驗時段,按照本次實驗要求,將其中216例患者納入研究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對所有患者進行兩組均分后,記名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單組樣本量設置為108。實驗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9:14,年齡介于51-73歲之間,平均年齡(67.5±4.6)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比例為16:17,年齡介于52-75歲之間,平均年齡(67.9±4.9)歲。
所有患者個體資料在納入實驗前,均由我院醫務人員進行資料統計,確認患者不存在其他器質性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患者的個體狀況良好,具有隨訪耐受性,患者的相關資料錄入,Excel表格統計分析后未見明顯差異,可比性良好(P>0.05)。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保持仰臥位,牽引重量需設置為患者體重的50%左右,每次牽引時間控制在30min。具體牽引次數和牽引療程,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和康復狀況進行調整。
實驗組患者選擇針灸、推拿進行治療。
針灸: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毫針進行治療,應用一次性針灸針。首先選擇患者的腰1-5華佗夾脊穴,并選擇其患側下肢的委中、承筋、昆侖、懸鐘、陽陵泉等穴位,若患者為急性發病其主要以瀉為主,在緩解期可以采用平補平瀉法,疏通患者的經絡。針對氣滯血瘀型患者應加上血海、腰陽關穴位,將0.3mm×40mm的毫針消毒后進針,得氣后留針半小時,1次/日,治療10天為一個療程。
推拿:按摩時采用掌根或大魚際揉法在患者的腰部淤血進行中等力量按摩,盡可能以患者感受舒適為宜,不可過重。在按摩時應當點按患者命門、腎盂、腰陽關穴位,并且在按摩時應用肘部對患者的環跳穴、委中穴進行按摩,根據患者可承受力度可適當加重。
1.3 評價標準
臨床療效判定標準:患者的不適、疼痛癥狀完全消除,腰部可以進行正常活動,直腿抬高超過70°為顯效;患者疼痛不適等癥狀有所改善,腰部活動有輕微疼痛為有效;患者癥狀均未得到改善,甚至疼痛更加明顯,不能正常生活為無效。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實驗數據選擇SPSS22.0 For windows統計軟件進行收集校正。本次研究統計操作由同組檢驗人員開展,計量資料(年齡、評分值)選擇T值進行檢驗,計數資料(治愈率、有效率、滿意度)選擇X2值進行檢驗,以P<0.05作為數據差異界限,說明統計學差異存在。
2 結果
2.1 本次研究成果顯示,所有患者在治療完成后,臨床癥狀改善明顯,但實驗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數據記錄為96.30%(104/108),其數據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72.22%(78/108),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中醫理論認為,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于“痹癥”“腰腿痛”范圍內,腰痛多為精氣虧虛、氣血不暢,導致腰部血運出現異常,經絡堵塞,從而出現疼痛,所謂痛而不通、通而不痛。針灸主要是通過將針刺入穴位,達到通氣行血、疏通經絡等功效,同時可以驅散患者體內的寒氣[3]。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針灸治療能夠有效鎮痛并脫敏,起到良好的消炎功效,而在針刺期間,能夠將其進入與患者的腰間盤壓迫位置,緩解患者的神經根水腫[4]。針刺能夠使患者受壓部位的血管收縮,同時刺激患者的機體神經,加強患者的應激反應,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達到局部微環境改善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對腰椎間盤突出病患者進行治療時,選擇中醫針灸推拿結合牽引治療方案能夠有助于降低患者針刺不良反應的發生,具有較高的可用性,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先海,宋李華,王依群,劉俊昌.腹診推拿配合針灸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療效研究[J].中醫藥導報,2019,25(15):94-97.
[2] 劉文艾,王升強,朱少榮,盧貴財,關子欣.針刺聯合推拿、牽引治療血瘀型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9,27(15):32-34.
[3] 周艷.中醫針灸推拿結合牽引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治療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4):178+184.
[4] 張輝.中醫針灸推拿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對腰椎功能及腰部關節活動度影響[J].甘肅科技,2019,35(13):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