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璨
摘要:歸納國際范圍內“設計思維”的研究現狀、熱點與前沿,探索“設計思維”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局限。以Web of Science收錄的SSCI和AHCI數據庫中“design thinking”主題關鍵詞檢索得到的相關文獻作為研究對象,運用VOSviewer軟件繪制可視化科學知識圖譜,從文獻的年份分布、國家、研究機構、作者、出版物、知識聚類、共引耦合、關鍵詞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國際范圍內對于“設計思維”研究的文獻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美國處于研究的領先地位,研究熱點集中在設計教育、設計創新、設計過程、服務設計等方面。研究前沿集中在參與式設計、原型、動態能力、公共政策等方面。研究局限性在于設計思維理論概念及方法存在一定的主觀性與經驗性,缺少“微觀”視角的研究,對跨學科協作涉及的具體問題缺乏深入研究。
關鍵詞:設計思維知識圖譜vosviewer可視化計量分析
引言
設計思維是實現創新的思維過程,是一種以人為本、跨學科協作且廣泛適用的創新途徑,對創新活動能夠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從制造經濟轉向知識經濟與服務經濟,創新領域正在不斷擴大,創新的目標不僅僅是實物產品,而是一切以人為中心的活動,設計思維也從最初產品開發層面的“設計戰術”逐漸演化成為商業管理、教育、醫療、服務、甚至社會創新層面的“設計戰略”。[1]目前,國內外對設計思維的研究處于快速增長階段,本文以2001-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收錄539篇設計思維相關的有效文獻為分析樣本,在知識圖譜分析的基礎上管窺國際范圍內設計思維研究的現狀、熱點與前沿,探索設計思維研究的發展脈絡及存在的局限,以此對今后相關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啟示。
一、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科學知識圖譜,是顯示科學知識的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種圖形。[2]知識圖譜分析法是以科學知識為計量研究對象的一種可視化分析方法,具有直觀形象、動態清晰,定量高效等諸多優點。本文首先運用傳統文獻分析方法對設計思維研究領域2001-2020年的發文量、國家、作者以及發文機構基本情況進行統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描述性分析,從整體上把握設計思維研究的演進與發展趨勢。其次,借助VOSviewer分析工具繪制“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知識圖譜,通過聚類分析、共詞分析、共引耦合分析等可視化分析方法剖析“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的知識聚類、知識元、研究熱點、研究前言及研究領域中有關“thinking”研究的關鍵詞衍生,從而直觀形象地全面解讀近20年來“設計思維”研究的動態趨勢與學術脈絡。最后,結合以上分析,探測“設計思維”研究領域存在的局限性,從而為基于設計思維的研究提供新視角與新思路。
(二)數據獲?。簽楸WC樣本文獻的代表性和高探究價值,本文的研究文獻選取國外權威數據庫Web of Science (WOS)中SSCI和AHCI兩大常用引文索引為數據來源。為保證樣本文獻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將檢索方式設定為按主體檢索,檢索詞設定為“design thinking”,文獻類型限定為ARTICLE和PROCEEDINGS PAPER。為了從時間維度盡可能全面把握國際研究成果,將檢索年份設定為2001年至2020年(第一篇文獻出現于2001年,2020年為不完全統計)。經過整理和篩選,共獲取有效文獻539篇作為本文的分析對象,數據的下載時間為2020年4月6日。
二、設計思維文獻統計分析
(一)發文趨勢分析:以年度文獻數量為標準,統計分析“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知識量的變化情況。“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的第一篇文獻出現在2001年,2001-2013年處于設計思維研究的早期階段,2014年后快速升溫,逐漸形成研究熱潮。總體上看,國際范圍內設計思維的研究成果呈現上升態勢,發文數量于2019年迅速增長并突破兩位數,占總文獻數的26.5%。由此可見,近年來國際對于“設計思維”的研究熱度不斷增長,在未來將會有更多的研究成果。
(二)國家、學者、機構、出版物分析:首先,從樣本文獻來源的國家看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是“設計思維”研究的主要陣地,其中美國的發文量共208篇,占文獻總量的38.6%,超出第二名英國發文量四倍以上。其次,從樣本文獻作者看來,Brown T[1]、Beckman,Sara L.[3]、Stigliani,lleana[4]、Johansson-Skoeldberg[5]等學者的被引頻率較高,是“設計思維”研究領域中的重要人物。第三,從樣本文獻發文機構看來,高校為主要的發文機構,排名前8的發文機構中美國的高校占據半數,其中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普渡大學(Purdue Universit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California,Berkeley)位列于發文量的前三甲。最后,從樣本文獻的出版物看來,“設計思維”研究文獻多數集中發表在設計、教育、經濟、管理等領域的出版物中,其中《design journal》雜志中的發文量比較顯著,共載文59篇,說明該出版物是受到國際設計思維研究者廣泛認可的重要出版物,見表1-2。
三、設計思維知識圖譜分析
(一)設計思維知識聚類:從詞頻統計結果看,一共產生1574個不同的關鍵詞,研究的視角十分豐富,廣泛涉及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在關鍵詞預覽中剔除無效關鍵詞并合并同義詞后,篩選出共現頻次5次以上的關鍵詞共35個,并在共現網絡的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生成“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的知識聚類圖譜,見圖1。主要存在6個知識聚類:
1.設計教育研究(design education):主要探討了設計教育的理論、方法及實踐。具體包含了設計思維驅動的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linary)、設計認知(design cognition)、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設計理論(design theory)、設計過程(designprocess)等方面。
2.協同設計研究(co-design):主要涉及醫療健康、文化知識塑造、公共政策、產品設計等研究領域。具體包含了以用戶為中心設計(user-centered design)、以人為中心設計(human-centereddesign)、參與式設計(participatory design)、定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政策設計(po[icy design)等方面。
3.創新研究(innovation):主要集中在管理、商業、教育研究等領域。具體包含了創新管理(innovation management)、商業模式創新(Business modelinnovation)、創造力(creativity)、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等方面,其中創造力研究貫穿整個創新研究領域。
4.工程教育研究(engineering ed ucation):主要探討了工程教育范式、工程教育課程、工程設計。具體包含了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design)、工程設計思維(engin ee ring d esign)、工程實踐(engineering practice)、反思(ref[ection)等方面。
5.建筑研究(architecture):主要集中在建筑設計與建筑教育研究領域。具體包含了建筑(architecture)、設計實踐(design practice)、棘手問題(wicked problems)、跨學科研究(interdiscip[inary)等方面。
6.服務設計研究(service design):主要涉及社會創新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領域。具體包含了社會創新(social in novation)、服務體驗(service experience)、可持續(sustainability)、公共服務(publicservice)等研究方面。
(二)設計思維核心知識演進:“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的核心知識是指在該研究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和推動作用的文獻及觀點,通過VOSviewer軟件對樣本文獻進行耦合共引分析,可以推導出改研究領域的核心知識基礎,見圖2。將貢獻頻次較高的文獻按照時間進程演變的順序排列,得出“設計思維”核心知識主要涉及的重要時間節點,見表3。1969年,學者Simon出版的《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一書被認為是設計思維概念生成的雛形著作[6]。1983年,美國學者SchonDa發表的著作《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How ProfessionalsThink in Action》是“設計思維”研究領域早期具有影響力的文獻,認為設計思維是一種反思性實踐,并將其理解為設計工作的核心[7]。1992年,學者Buchanan R.發表文獻《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Thinking》,指出了設計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區別,并認為設計思維是一種處理問題的方法,尤其是解決“棘手問題”的方法[8](“棘手問題”常常被視為不明確的、模糊的,一系列復雜而相互糾結的問題)。2008、2009年,學者Tim Brown發表了“設計思維”研究領域極具影響力的文獻《Design Thinking》及書籍《Change of Design》,明確將“設計思維”定義為一種基于設計師式思維的過程和解決創新問題的方法,并使之成為了一個公認的管理術語。其中,核心觀點認為“設計思維”是一門學科,將人的需求、技術上的可行性、可行的商業戰略轉化為與客戶價值和市場機會;設計思維的過程包含“靈感、構思及實現”;并詳細描述了設計思考者所具有的屬性[1][9]。2009年,學者Martin R《Thedesign of business: Why design thinking is the next co mpetitiveadvantage》認為設計思維是分析思維和直覺思維生產性融合,通過分析式思維能夠推斷出過去的一般性規律,直覺思維則能幫助獲得創造未來的靈感[10]。
(三)設計思維研究熱點及研究前沿:對樣本文獻中高頻關鍵詞進行排列分析,可以得出設計思維研究的熱點領域為設計教育(design education)、工程教育(engineering education)、商業管理(business management)、建筑(architectu re)、醫療(health)等方面,重點關注設計過程(design process)、創新(innovation)、創造力(creativity)、服務設計(service design)等。按照時間演進的順序對近五年來樣本文獻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可以得出設計思維研究前沿領域為協同設計(co-design)、原型(prototypes)、動態能力(dynamic capabilities)、知識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模擬(simulation)、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案例研究(casestudy)、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等,見圖3。
(四)基于設計思維的“thinking”衍生分析:對于含有“thinking“的關鍵詞探索可以幫助我們洞察設計思維研究領域思維的演進發展。通過對設計思維研究領域中有關“thinking”研究的關鍵詞進行同義詞轉化與精簡,共得到除design thinking之外的16個有關“thinking”的關鍵詞,見表4。主要衍生研究集中在系統式思維(systems thinking)及批判式思維(critical thinking)。其中系統式思維最早出現在2002年,是除了設計思維之外出現頻次最多的有關思維的關鍵詞,呈現出創新設計系統-教育系統-商業管理系統-社會創新系統的研究演進過程。前沿性思維衍生為計算思維(computationaldesign thinking)、建筑思維(architectura thinking)右腦思維(right-brain thinking)、斯坦福設計思維(stanford designthin king)等。
四、研究結論
(一)隨著國際范圍內對于“設計思維”研究程度的不斷加深,“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的成果在未來將會有所增長。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是“設計思維”研究的主要國家,其中美國的發文量占據首位。高校是“設計思維”研究的主要機構,美國斯坦福大學、普渡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幾所高校對“設計思維”研究較多。Brown T、Beckman, Sara L、Stigliani, lleana、Johansson-Skoeldberg等學者是設計思維研究領域中的領軍人物?!禿esign journa[》雜志中的發文量比較顯著。
(二)國際范圍內設計思維的研究進程可分為兩個階段:2014年以前為早期研究階段,主要集中在案例研究方面,多為描述性研究、經驗研究,為設計思維領域奠定了扎實的研究基礎。2014之后為快速發展階段,主要集中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涉及過程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研究、評估研究等方面,研究開始趨于多元化。研究熱點主要體現在設計教育、創新、設計過程、服務設計等領域。研究前沿集中在參與式設計、原型、動態能力、公共政策等方面。近五年來的研究發展變化是從設計教育到服務設計,再到協同設計的發展趨勢,體現出了國際范圍內對于“設計思維”的研究從單一學科領域向跨學科領域轉變的研究態勢?!霸O計思維”研究中,有關思維(thinking)概念的衍生研究看來,從跨學科的宏觀思維(如系統思維、批判思維等)向各學科中具體思維(如計算思維、建筑思維等)深入演進的趨勢發展。
(三)設計思維現階段研究不足及展望,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其一,眾多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設計思維的概念及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存在一定的主觀性,經驗性。然而,對于“設計思維“概念和方法上較為客觀的厘清是該研究領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此,需要加強實證研究來提升“設計思維”研究領域理論上的適用性和有效性。其二,近年來的文獻多從社會創新、系統創新等“宏觀”視角研究設計思維的過程、方法及構成要素,缺少“微觀”視角的研究,如從個人視角、社區視角進行研究,因此需要進一步從“微觀“視角細化研究對象,研究問題,從而充分理解“設計思維”與“設計行為”之間的互動關系、以及在組織中如何有效地引入“設計思維”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其三,近年來,“設計思維”強調跨學科協作的重要性及優勢,但缺少對涉及的學科、具體的技能及各學科間角色如何合理組織安排等問題進行詳細的論述,無法形成系統性的理論參考,因此,要從跨學科協作的角度,深入探索“設計思維”研究領域不同學科間合作的規律性問題。
結語
在社會轉型的語境中,“設計思維”作為一種設計戰略儼然已經介入設計、教育、商業管理、公共醫療、社會創新等各個研究領域,對“設計思維”的深入研究能夠為當下復雜性問題(如: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設計問題、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社區醫療、非遺語境中的代際溝通等)提供全新的思路與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本文借助VOSviewer軟件繪制可視化知識圖譜對Web of Science核心數據庫中近二十年來“設計思維”的外文文獻進行分析研究,展現了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等,探索了“設計思維”研究的發展趨勢及存在的局限,以期為我國“設計思維”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基金項目:2018年度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揚州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服飾類文創產品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8SJA1156)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Brown, Tim. Design thinking[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 86(6).
[2]陳悅,劉則淵等.科學知識圖譜的發展歷程[J].科學學研究,2008,6(3).
[3]Beckman,Sara L; Bany, Michael. Innovation as a learning process: Embedding design thinking[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 2007, 50(1).
[4]Stigliani,Heana ; Ravasi, Davide Organizing Thoughts And Connecting Brains: Material Practices And The TransitionFrom Individual To Group-Ievel Pmspective Sensemaking [J] .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12. 55(5).
[5]Johansson S U, Woodilla J, Cetinkaya M. Desigu thinking: Past, present and possible futures [J] . Creativity andInnovation Management, 2013, 22 (2).
[6]Simon, HA 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9.
[7]Schon. D.A Viucent DeSanctis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M] . London:Basic Books, 1983
[8]Buchanau R Wicked problems in design thinking[J] . Design Issues, 1992, 8(2).
[9]Brown T. IDEO, Change by design[M] .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USA, 2009.
[10] Martin R The design of business[M] .Cambridge, MA : Harvard Busiuess School Publishing,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