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敏 潘凡
摘要:探索壯錦元素應用于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方法,彰顯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地域特色,提升包裝設計文化內涵。借助色彩提取工具對壯錦色彩信息及色彩關系進行提取,構建壯錦的色彩數據庫,并對壯錦圖案風格要素進行分析,獲取壯錦的圖案象征內涵及構圖規律,進而結合具體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進行設計應用實踐。該方法能有效提高壯錦色彩圖案元素特征獲取的科學性,避免以往主要依靠主觀經驗判斷存在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為地域文化元素應用于農產品包裝設計提供新的設計創意思路,同時促進傳統壯錦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關鍵詞:壯錦 農產品 色彩圖案 地域特色 包裝設計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0)11-0124-03
引言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地域農產品獨特的商業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1]。壯族地區農產品種類豐富,但是隨著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消費者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對農產品飲食營養方面的需求了,更加注重消費過程中農產品的地域特色,尤其是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包裝設計能很好的塑造品牌效應[2-3]。壯錦作為壯族地區一種傳統的工藝美術織品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和地域文化價值,但是在現代經濟技術快速發展的社會環境下,壯錦顯然已經不再是當地人的生活必需品。通過借鑒提取傳統壯錦中的色彩圖案元素,融入到當地農產品包裝設計中,對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地域識別性具有顯著的設計應用價值,同時也能夠更好地彰顯設計的地域文化特色[4]。
一、農產品包裝設計分析
(一)農產品包裝選材粗糙環保性較低:農產品一般都是大批量銷售運輸,對包裝材料的需求量較大,有些商家為了降低包裝成本會選擇質量較差的包裝材料,以至于出現了大量粗糙的農產品包裝設計,不僅不能很好地滿足農產品的包裝防護需求,也降低了包裝的視覺美感,不能體現農產品的原生態價值。因此,需要針對農產品的屬性特點,合理選擇環保易于降解的包裝材料種類,既能實現包裝設計的環保性,又能更好地彰顯農產品本身的天然屬性[5]。
(二)農產品包裝設計品質感不高:農產品包裝具有雙重功能屬性,首先,農產品包裝是為了實現農產品的運輸銷售,起到對農產品的防護作用。其次,農產品包裝作為農產品外在視覺化的形象體現具有可重要的審美功能,消費者在選購和使用農產品時勢必會對其包裝樣式進行審美判斷,本質上與衣著打扮對人的氣質襯托道理相同。但是當下大部分農產品包裝設計普遍存在品質感較差的問題,往往僅限于滿足第一維度的防護功能需求,而對于情感體驗層面的視覺美感關注不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整個農產品的認知度,這需要從設計角度入手不斷提升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整體品質,塑造功能與審美兼顧的包裝設計[6]。
(三)農產品包裝設計品牌形象差異化不顯著: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農產品的消費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傳統的飲食需求上了,對同類農產品的差異化需求越來越看重。當下農產品包裝設計往往更多宣傳的是產品的營養健康,但是缺乏包裝設計的品牌形象塑造,很多包裝設計習慣性采用農產品實物照片結合農產品的名字產地等文字信息進行包裝設計,導致出現大量風格雷同的農產品包裝設計,久而久之很難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差異化設計風格,更不利于農產品品牌效應的積累。因此,應該通過提升農產品包裝設計的形象語言,塑造農產品的品牌特色[7]。
二、壯錦色彩圖案設計應用相關研究
壯錦獨特的民族工藝特色極具地域識別性,國內外已有壯錦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藝特點、傳承保護、藝術審美等三個方面[8]。在“非遺保護”的大環境下,通過挖掘利用壯錦傳統色彩圖案中的文化元素,應用于壯錦本體之外的其他設計載體,提高設計的差異化,實現壯錦文化的符號化表達,在現代設計實踐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傳統壯錦中豐富的色彩圖案元素對于現代設計具有很大的借鑒價值。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進行演變,傳統壯錦中種類繁多的圖案色彩蘊含了壯族民眾的審美情趣、倫理觀念以及民族歷史記憶,極具研究意義[9]。“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一直是壯錦等傳統織錦圖案色彩的特點,體現了人們根深蒂固的原始崇拜,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盼[10]。在現代社會的生活情境下,借用傳統壯錦中的色彩圖案,不僅能滿足人們“求吉納?!钡男睦碓V求,而且單獨從視覺審美來看,傳統壯錦的圖案具有典型的幾何化風格,非常符合當下簡潔的設計趨勢,更易于融入日常生活用品設計之中,運用壯錦元素進行農產品包裝設計也就顯得更具有可行性。
反觀現在很多運用壯錦色彩圖案元素進行的設計實踐,大多欠缺壯錦元素與設計對象之間內在關聯性的合理構建,沒能很好發揮壯錦元素本身的文化內涵,出現了大量壯錦元素簡單復制拼貼的設計,尤其是已有壯錦色彩分析具有明顯的主觀不確定性,不能準確地獲取壯錦的色彩共性和特點,阻礙了壯錦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11-12]。在當下社會環境中,壯錦具有的獨特色彩風格以及韻律十足的幾何化圖案特征為其他設計提供了豐富的色彩圖案素材。通過提取壯錦的色彩共性和典型圖案特征,運用到包裝設計之中,不僅能夠滿足當代人們的審美需求,還能通過傳統壯錦元素激發群體認同感,體現設計的地域特色。借助恰當的技術工具對壯錦色彩圖案進行分析提取,獲取壯錦色彩圖案共性特征元素,也更利于壯錦元素的利用傳播[13-14]。
三、壯錦色彩圖案元素提取分析
(一)壯錦色彩信息提取及壯錦色彩風格意向數據庫構建:色彩作為視覺信息表現的首要要素,是設計個性化體現的重要設計語言,壯錦具有的獨特民族色彩風格,能為設計提供豐富的色彩視覺素材,提高設計的認知度和識別性。本研究基于劉肖健團隊開發的色彩提取軟件對壯錦色彩特征進行分析提取,獲得壯錦色彩的典型色彩信息以及色彩網絡關系,為壯錦色彩的設計應用提供了科學的色彩搭配依據,以提高色彩獲取的準確度和科學性[15-16]。
1.單幅壯錦色彩信息提?。簡畏鶋彦\色彩進行提取一般是該幅壯錦的色彩意象比較符合設計的審美需求,通過色彩分析清晰展示了該幅壯錦的主色信息及色彩網絡,色彩網絡圖中每一個圓形代表了源圖中的不同主色,圓形面積大小代表相應主色在源圖中的占比大小,圓形之間有無連線及連線粗細代表主色之間在源圖中的鄰接關系,見圖1。通過對大量的單幅壯錦案例進行色彩提取分析,可以構建壯錦色彩圖案意象數據庫,為新的設計實踐很好地再現源圖的色彩意象,對于壯錦色彩的二次設計應用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見圖2。
2.多幅壯錦色彩信息提取:多幅壯錦色彩分析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取批量壯錦的色彩共性特征。從收集到的壯錦圖庫中選取100O幅案例作為批量取色源圖集,設定每幅案例的主色提取數量為10個,通過色彩提取分析后可以獲得一張包含2000個色彩的色彩集合圖,經過對該色彩集合圖進行進一步分析提取,最終可以獲得該批量壯錦的10個主色,見圖3。同時還能獲得源圖集的色彩網絡模型,圓形之間的連線代表相應色彩在源圖集中有無共現關系,避免原來單純依靠主觀感知判斷進行色彩搭配的隨意性,把抽象的色彩意象變成可解讀的視覺化表達,見圖4。
(二)壯錦圖案元素提取:壯錦圖案類別樣式豐富,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符號化文化內涵,幾何化的構圖極具視覺韻律美感,與現代簡潔的審美相一致,具有很好的視覺美感體驗,為其應用于不同的設計載體提供了可能性[17-18]。壯錦圖案與壯族人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主要包括:幾何圖案、植物圖案、動物圖案等,見圖5。
幾何圖案在壯錦中使用廣泛,也是最具有特色的一類圖案,這與壯錦經緯線直角交織工藝相關,“通經斷緯”的織造工藝形成了多種幾何圖案,常見的有十字紋、工字紋、人字紋、回字紋、菱形紋以及云雷紋等,可以構成主題性裝飾圖案,具有很強的形式美感。壯錦中的見,“十件壯錦九件鳳,活似鳳從錦中來”足見壯人對鳳的喜愛,除此之外還有蝴蝶、龍、魚、獅子等圖案,這與壯族的圖騰崇拜有深厚的淵源,表達了壯族人對順意富足生活的期望。
對收集的一百幅壯錦紋樣逐個進行圖案意象采集,得出壯錦圖案構圖共性特征,分析得出壯錦圖案中運用最多的是對稱形式、幾何形狀(尤其是菱形)以及花卉圖案等,基于獲得的圖案元素進行圖案再設計,設計出以下兩種新圖案方案。同時結合壯錦色彩提取結果以及農產品包裝設計類別屬性,采用素雅系配色(藍黑)以及明亮系配色(紅黃)兩種配色方案與圖案結合運用,獲得包裝設計的圖案色彩素材,見圖6。
四、壯錦元素農產品包裝設計方法
壯錦色彩圖案元素的提煉的主要目的還是應用于新的農產品包裝設計實踐,以體現地域特色文化魅力。通過對大量壯錦元素的圖案色彩進行提煉分析是進行再設計的基礎,更是拓展農產品包裝設計風格的關鍵。針對特定的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以分析提取的壯錦色彩圖案元素為基礎,充分運用構成設計方法進行包裝方案的圖案色彩設計,避免以往壯錦圖案色彩的生硬拼貼,提高農產品包裝設計的現代審美價值及地域特色。
在農產品包裝設計中可以通過對單幅壯錦進行色彩提取分析,通過色彩網絡判斷源圖中的色彩離散程度和鄰接關系,為包裝設計提配色方案依據。對批量壯錦進行色彩分析獲得的是整個壯錦的整體色彩意象,通過色彩網絡中提取色之間的連線多少能清晰地反映提取色之間的共現關系。在實際包裝設計過程,單幅壯錦色彩提取能獲得個性化的色彩風格,而批量取色能得到壯錦的色彩共性特征,需要結合具體的包裝設計需求,以及壯錦圖案元素新的分解重構,合理選擇主色與輔色,以獲得兼具壯錦風格韻味又時尚現代的設計方案。當然,壯錦色彩圖案的提取分析只是為設計提供一定的參照,提高設計的科學性,但是不意味著就是唯一的最優設計方案,還需要發揮設計師本身的設計經驗合理優化完善圖案色彩方案,最終形成完整的農產品包裝設計方法,以獲得恰當的農產品包裝設計,見圖7。
五、壯錦元素在農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
(一)大米農產品包裝設計需求分析:壯族地區稻作文化發達,當地至今還有很多與稻作有關的儀式習俗,以壯族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大米農產品為設計載體,嘗試融入壯錦元素進行包裝設計創新,以求通過包裝設計的地域特色形成大米的差異化視覺形象,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地域識別性和商業價值。
傳統大米包裝一般容量較大,便于購買長期儲存食用,但是隨著城市生活節湊加快,尤其是年輕人家庭,在家做飯的頻率不高,大袋的大米包裝長久放置會變質。從生活方式的變化進行調查研究,針對當下人們的飲食生活習慣,滿足人們輕飲食的需求,通過改變傳統大米包裝樣式,采用分量化小型包裝樣式,更便于滿足不同家庭對大米需求量的差異。同時,小型化包裝有更大的設計空間,在包裝材料、結構樣式等選擇上根據大米特點進行差異化設計,為了更好地彰顯大米的地域特色,有意識融入壯錦元素進行設計,提升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讓消費者在購買食用大米的過程體驗特定地域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大米包裝設計樣式及材料分析:包裝樣式以簡約的幾何形態為主,并通過適當鏤空、增減、切割等增加包裝設計的形式美感。通過獲取壯錦色彩意向風格及圖案典型特征,運用于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重點突出壯錦圖案及色彩的合理提取。堅持適度的設計原則,在字體選擇、圖片排版、包裝色彩上不能太繁瑣復雜,主要材料選用紙質和布袋等可回收的綠色材料,引導消費者簡約的審美喜好。在實際制作過程中選用可降解也可循環使用的牛皮紙為主要材料,既體現環保健康的概念,也能使人聯想到稻農天然淳樸的形象。同時采用當地的天然物料,比如稻草、木材和麻繩等材料,降低包裝成本,更加符合當下低碳環保的設計理念,通過包裝使用過程對獨特材料的觸覺感知增強農產品的地域情感聯想。
(三)大米包裝設計圖案色彩分析:通過對壯錦色彩意向風格及圖案典型特征分析發現,傳統壯錦圖案中菱形元素居多,主要以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構圖形式為主,具有顯著的圖案構成韻律,簡潔的圖案風格非常符合當下的設計審美。在對大量壯錦圖案元素特征進行提煉的基礎上,通過分解重構獲取新的設計圖案元素,新的圖案不僅具有現代感,同時還保留了壯錦元素的傳統風格意象美感。利用得到的圖案紋樣,結合提取的壯錦色彩進行圖案的配色設計,進而得到系列化的紋樣設計,為大米包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圖案紋樣素材以及配色風格參考,見圖8。
(四)大米包裝設計方案分析:該系列方案主要突出彰顯大米包裝的質樸意象,在包裝樣式上更趨向于簡潔,材料選擇上以亞麻布、牛皮紙等環保材料為主,體現天然質樸的質感,色彩圖案上通入壯錦元素,從整體形象風格上塑造壯族地域稻作文化特色,提升當地大米的品牌形象,見圖9。
方案一在包裝設計上采用了農民草帽這一典型形象特征,恰當地構建起了大米與農民形象之間的關聯系,更利于體現大米的純天然特點。包裝主體由高密度麻布袋和紙質圓錐形帽子組成,頂部的紙盒蓋子通過麻繩與主體相連,形態讓人聯想到稻田里勞作的農民形象。從商品的展示角度來看,一袋袋大米排列擺放,就像田間地頭成群的農民一邊勞作一邊聊天一樣,具有豐富的視覺表現力。布袋及標簽設計等融入了壯錦的圖案元素,突出了包裝設計的地域風格特征。
方案二整體形象更加具有年代感,材料上使用牛皮紙和麻繩,頂部采用紙藤一圈一圈纏繞包裝提手處,讓人聯想到過去使用的傳統竹編提籃滲透出濃厚的鄉土氣息,同時壯錦的新圖案設計與整體包裝完美契合,形成了豐富的視覺效果。紋樣中部的鏤空便于消費者看清內部大米,更加直觀地展示包裝內部商品,滿足消費希望看到商品的心理確定感。
方案三注重大米包裝容量輕量化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匹配,采用了簡易便攜的零售袋裝包裝樣式能很好地滿足日常大米食量不大的家庭需求。同時,包裝正面通過局部鏤空設計清晰展示出包裝內的生米,更直觀地展示大米,滿足消費者選購時的確定感。包裝封口袋上局部運用了壯錦圖案元素,易于激發消費者對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彰顯包裝設計的文化品位。
結語
通過在包裝設計中融入壯錦元素能進一步彰顯農產品的地域特色提升商品品質。本文通過對壯錦的分析研究,通過提取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圖案色彩元素,為壯錦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提供理論依據,探討了壯錦元素應用于農產品包裝設計的方法,提高了色彩圖案元素獲取的科學性。壯錦圖案色彩元素除了單純的視覺美感之外,還具有豐富的符號象征內涵,在今后的設計實踐中,在恰當選取視覺設計元素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元素的符號價值,這對于提升包裝設計的文化內涵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真正實現壯錦元素與農產品包裝設計“從表入里”的融合,拓展了地域農產品包裝的設計路徑。
基金項目: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課題:壯錦色彩圖案元素特征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研究(Y201942500);“嘉興市創意設計研究中心”招標課題成果(JCS201901)。
參考文獻
[1]鄭笑仁,唐勇.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產品包裝設計探析[J].湖南包裝,2019,34(04):99-101.
[2]趙全宜,呂凱悅,王衛剛.地域性特色農產品包裝設計研究-以臺灣花蓮為例[J].設計,2018(01):106-107.
[3]王艷敏.農民畫色彩特征在地域農產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包裝工程,2020,41(10):267-273.
[4]凌婕.廣西壯錦圖形元素在現代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設計,2013(08):112-113.
[5]陳瑤.包裝設計介入黔南農產品的價值提升策略研究[J].設計,2020,33(09):128-130.
[6]周海彬,孫薇卿.可持續發展理念下對農產品包裝設計盼創新研究[J].科技刨新與生產力,2019(10):52-54.
[7]孫永.地方特色農產品包裝視覺設計中地域文化表達探討[J].中國農村教育,2019(33):122-123.
[8]陳良.壯族織錦技藝傳承與發展的研究[J].美術大觀,2018(10):82-83.
[9]路瓊.壯錦紋飾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10]金旭明,張嬌探索壯錦圖案藝術符號語意[J]藝術研究,2012 (04):4345
[11]曾婧,龐鮮.基于壯族文化特征的創意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40(10):131-135.
[12]陳旭.基于旅游產品開發的壯錦技藝生產性保護研究[J].裝飾,2016(06):126-127.
[13]王安霞,石蕓禎.廣西壯錦紋飾的視覺創新設計研究[J].設計,2018(12):106-108.
[14]夏林蘋.壯錦色彩及其當代性研究[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3):124-126.
[15]趙露唏.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網絡的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6.
[16]曹愉靜.基于大數據技術的中國傳統色彩特征的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5.
[17]巫惠民.壯錦幾何圖案淵源初探[J].廣西民族研究,1986(01):79-87.
[18]樊苗苗.壯錦圖案的動物紋樣研究[D].武漢:武漢紡織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