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能 唐寧 鐘永坤 韋俊平
摘要:本文為鑒定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三個感溫型常規稻品種在廣西桂中稻作區種植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等重要特征特性,為三個品種的引種、推廣種植提供試驗數據。2018年,柳州市柳江區通過對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三個品種的引種試驗示范及栽培技術要點的總結,均表現為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田間抗性好,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濃綠、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等特點,適宜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效益。
關鍵詞:常規稻;試驗示范;栽培技術;廣西桂中地區
鳳營絲苗是東莞市中堂鳳沖水稻科研站選育的感溫型常規水稻優質新品種,品種來源于鳳香絲苗/鳳新絲苗,2017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170043;莉苗占、農晶絲苗是佛山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選育的感溫型常規水稻優質新品種,品種分別來源于粵廣絲苗//黃莉占/矮秀占、三農選/粵晶絲苗2號,2016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分別是:粵審稻20160033、粵審稻2016002。2018年柳州市柳江區通過引種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進行試驗示范,并對栽培技術要點進行總結,為柳州市柳江區水稻種植的品種選擇、品種種植結構調整、優質高產栽培等提供參考依據,促進水稻種植產業優質、高效、持續的發展。
1 試驗目的
為鑒定3個品種在廣西桂中稻作區種植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等重要特征特性,為3個品種的引種、推廣種植提供試驗數據。
2 供試品種及來源
2.1 供試品種
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對照品種為柳沙油占202。
2.2 品種來源
由柳州市農夫種苗店提供。
3 試驗地點
柳州市柳江區成團鎮。
4 試驗設計、栽培管理及田間記載
4.1 試驗設計
各試驗均按《廣西水稻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規范》中有關生產試驗的技術標準進行試驗。試驗采用大區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大區面積0.5畝。
4.2 栽培管理
同組試驗2個品種同期播種、移栽、施肥水平中等偏上,其他栽培管理措施與當地大田生產相同。
4.3 田間記載
觀察記載項目與標準按《廣西水稻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規范》的要求執行。
5 試驗結果
5.1 觀察結果和抗性鑒定結果
觀察記載項目與標準按《廣西水稻品種區域試驗技術規范》的要求執行,詳見表1、表2、表3、表4,稻瘟病、稻白葉枯病抗性鑒定詳見表5、表6。
5.2 結果分析
從表1、表2、表3、表4、表5、表6中看出,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的生育期、產量和抗性如下:
5.2.1 鳳營絲苗
5.2.1.1 生育期
2018年試驗,鳳營絲苗在桂中早造種植,全生育128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3天;晚造種植,全生育112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4天。
5.2.1.2 產量
2018年鳳營絲苗在桂中早造畝產461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38公斤,增產率8.98%;晚造畝產459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32公斤,增產率7.49%,達極顯著或顯著水平。
5.2.1.3 抗性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鳳營絲苗的鑒定結果:苗葉瘟級別3級,穗瘟發病率84%,穗瘟級別9級,穗瘟損失率19.7%,損失率級別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5,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致病型Ⅳ5級、致病型Ⅴ7級),白葉枯病抗性評價為中感~感。
5.2.2 莉苗占
5.2.2.1 生育期
2018年試驗,莉苗占在桂中早造種植,全生育129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3天;晚造種植,全生育115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3天。
5.2.2.2 產量
2018年莉苗占在桂中早造畝產461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39公斤,增產率9.24%;晚造畝產477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41公斤,增產率9.4%,達極顯著或顯著水平。
5.2.2.3 抗性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莉苗占的鑒定結果:苗葉瘟級別4級,穗瘟發病率82%,穗瘟級別9級,穗瘟損失率23.1%,損失率級別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8,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致病型Ⅳ3級、致病型Ⅴ5級),白葉枯病抗性評價為中抗~中感。
5.2.3 農晶絲苗
5.2.3.1 生育期
2018年試驗,農晶絲苗在桂中早造種植,全生育128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3天;晚造種植,全生育112天,比柳沙油占202(CK)長2天。
5.2.3.2 產量
2018年農晶絲苗在桂中早造畝產488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49公斤,增產率11.16%;晚造畝產471公斤,比柳沙油占202(CK)增產35公斤,增產率8.03%,達極顯著或顯著水平。
5.2.3.3 抗性
據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對農晶絲苗的鑒定結果:苗葉瘟級別4級,穗瘟發病率100%,穗瘟級別9級,穗瘟損失率29%,損失率級別5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5.8,抗性評價為中感;白葉枯病(致病型Ⅳ7級、致病型Ⅴ9級),白葉枯病抗性評價為感~高感。
6 栽培技術要點
1)疏播勻播,培育壯秧:秧田畝播種量9-12.5公斤。
2)適時播種,及時移植:秧齡早造25天左右,晚造18天左右為宜,直播或拋秧要注意適時適齡進 行[1]。
3)適當增加基本苗:栽插一般每畝1.8-2萬穴,畝基本苗一般5-6萬苗或畝拋秧1.8萬棵左右[2]。
4)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增施磷鉀肥,后期看苗適量施壯籽肥,防止中后期過氮[3]。
5)宜淺水移栽、寸水活棵、薄水促分蘗,夠苗曬田,后期不宜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結實率和充實度。
6)注意防治稻瘟病[4]和白葉枯病[5]。
7 小結
2018年,鳳營絲苗、莉苗占、農晶絲苗三個品種通過在柳州市柳江區成團鎮的引種試驗示范及栽培技術要點的總結,均表現為高產、穩產,適應性廣,田間抗性好,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濃綠、穗大粒多、結實率高等特點,適宜在桂中稻作區作早晚稻種植,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小艷.水稻綠色高產栽培技術及應用推廣實踐研究[J].農技服務,2017,34(5):57.
[2] 吳心強,仲兆萬,李小艷,等.水稻綠色高產增效關鍵技術集成示范成效及做法[J].農業與技術,2018,38(6):18-19.
[3] 覃世霖.探究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新技術[J].農技服務,2017,34(8):27+26.
[4] 溫小紅,謝明杰,姜健,等.水稻稻瘟病防治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13,29(3):190-195.
[5] 李農飛.水稻白葉枯病發生流行條件及防治技術[J].南方農業,2015,9(3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