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坤龍 于強 步蘊法 金超彪
摘要:玉米品種華皖616是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于2008年組配的玉米單交種,2017年通過安徽省審定。本文從植株特性、經濟性狀、抗性鑒定、品質分析、生育期、適宜種植區域方面介紹了華皖616的特征特性;從科學播種、田間管理、輔助增產措施方面闡述了該品種在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區的高產栽培技術。
關鍵詞:玉米;華皖616;特征特性;栽培技術
安徽省位于中國中東部,總面積14.01萬km2,常住人口6 255萬人。玉米是安徽省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截至2017年,安徽省玉米種植面積達到84.47萬hm2,占全省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9.54%,年總產444.65萬t[1]。皖北地區是我國夏玉米重要的集中產區之一,每年夏玉米的總播種面積平均在70萬~80萬hm2,在全省夏玉米總播種面積中占比80%~90%。玉米品種華皖616是安徽隆平高科種業有限公司以自育系H239為母本,自育系H6M為父本于2008年組配而成的玉米單交種,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性強、適應性廣等優點[2]。該雜交種于2009~2010年參加本公司組織的黃淮海區域和東華北區域多點鑒定試驗,產量和抗性綜合表現突出,并于2014年通過遼寧省審定(審定編號:遼審玉2013023)。
在安徽省區域試驗中,2014年的平均畝產590.2kg,比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4.51%;2015年平均畝產632.88kg,比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11.7%;在2016年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652.8kg,比對照品種鄭單958增產5.71%。該品種符合安徽省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審定編號:皖審玉2017018),適宜在安徽淮河以北玉米區推廣種植。
1 華皖616玉米新品種的特征特性
1.1 新品種玉米的植株特性
華皖616玉米新品種幼苗的葉鞘部分呈現紫色,葉片呈綠色,葉緣紫色。整個植株株形較為緊湊,葉片數量達到20片。從雄穗分支數量看,可以達到4到9個,平均株高251.3cm、穗位96.3cm。
1.2 經濟性狀
果穗筒型,苞葉中,穗軸紅色,籽粒黃色,粒型為馬齒型,穗長17.2cm、穗粗4.8cm、禿尖0.9cm、穗行數14-18行、行粒數32.1粒、出籽率88.8%、千粒重331.4g。
1.3 抗性分析
2014年和2015年華皖616玉米新品種試種結果表明華皖616的抗性表現較為突出,小斑病抗性達到病級3級,中抗南方銹病達病級5級,中抗莖腐病發病率降至20%,最高時25%。由此得出,華皖616玉米新品種的抗性較高,本數據來源于安徽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品種鑒定數據。
1.4 品質分析
根據2016年在北京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華皖616玉米新品種的檢測數據顯示,華皖616玉米新品種的籽粒含量中,粗蛋白為9.19%、粗淀粉含量在74.95%、粗脂肪為3.10%,以上數據均為干基含量。
1.5 生育期
中熟夏播雜交玉米品種,全生育期101天左右,比對照品種(鄭單958)晚熟1天。
1.6 適于種植區域
適宜在安徽淮河以北,如阜陽市、亳州市、淮北市、宿州市等地玉米區推廣種植。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科學播種
2.1.1 整地與施肥
播前應精細整地,疏松土壤,在整地的基礎上增施基肥,基肥以30~40m3/hm2腐熟土雜肥配合過磷酸鈣和碳酸氫銨各150kg、硫酸鋅1.5kg,要注意,選擇一次性施肥,不宜分多次施肥,以免基肥含量無法控制[2]。如果增施基肥不及時或超過宜施期限,則要施行全面淺耕滅茬,將基肥于播種時以種肥形式一次性施入或定苗前在行間開溝施肥。
2.1.2 種子處理
可直接購買包衣種子。若種子無包衣,可根據需要選用適宜的殺蟲劑、殺菌劑、微肥等將精選好的種子拌種。
2.1.3 播種要求
淮北地區小麥于5月底6月初成熟收獲,在小麥收獲后應盡早播種,播種時間最遲不超過6月20日,最好使用機播,如此就能夠在播種深度上做到精度控制,深度宜設置在3cm到5cm,在進行播種時要注意采取等行距或寬窄行距進行,要確保等距種植行距保持在60cm,而寬行距則設定為80cm,窄行距設定為40cm,要嚴格控制種植密度,選擇較為適宜土地實際情況的行距進行調整。華皖616種植密度一般要求60 000株/hm2。
在玉米播種后應隨之進行淺層噴灌,出苗前用40%阿特拉津和50%乙草胺均勻霧噴在土壤表層,防治田間雜草。
2.2 田間管理
2.2.1 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要做到:一是治蟲,播種時使用含有殺蟲劑的包衣劑能夠有效防治地下害蟲。華皖616玉米新品種的幼苗期要注意防止幼苗受到地老虎侵害,選用敵殺死進行防治,對早間苗和早定苗要注意三葉一心間苗,五葉一心定苗。在進行定苗過程中要拔出較弱的苗株,如果出現缺苗可選擇留雙株。定苗之后則要進行松土除草,拔節期要注意遵守淺鋤苗間,深鋤壟溝,確保苗根能夠深扎[3]。
2.2.2 施肥要點
基肥在播種前后一次性施入,氮肥應分兩期追施,地力較差的地塊應在7葉期追施總施氮量的60%,大喇叭口期總施氮量的40%;高產田應在7葉期追施總施氮量的40%,大喇叭口期總施氮量的60%。如果是使用專用于玉米的控釋肥則可以選擇進行一次基肥、種肥的深度施肥,不需要進行二次追肥
2.2.3 水分管理
苗期耕層土壤水分應保持在15%以上,但濕度不宜過大,苗期適當蹲苗能夠促進根系生長。拔節期、大喇叭口期、花期、灌漿期應保證玉米不缺水,如遇干旱天氣應及時灌溉,若陰雨過多,土壤水分呈飽和狀態,要及時排水,防止澇漬。生長后期適當灌水能夠延長生育期、達到粒重增加的效果[4]。
2.2.4 預防病蟲害和草害
玉米在苗期會面臨葉蟬、蚜蟲等蟲害,具體的防治可以選擇對苗心進行1500倍液含量為40%的氧化樂果噴霧;玉米苗期的病害主要是粗縮病,防治方法可以選用1.5%植病靈2號的800-1 000倍液噴霧;對于玉米草害的防治主要是在中后期,但要注意通常在玉米的中后期不需要人工除草,可以選擇使用機械或采用克無蹤噴霧進行除草,但必須要重點關注不要噴到玉米的莖葉上。
2.3 輔助增產措施
2.3.1 人工去雄、輔助授粉
采用人工去雄的作用主要是能夠有效降低對養分的過分消耗,同時還能夠增強通風和透光,降低蟲害發生率,讓玉米的籽粒更加飽滿。在進行人工去雄時要選擇玉米植株雄穗剛剛抽出但還沒有開花和授粉的時間段,并采用隔行去雄或者隔株去雄的方式,要注意去雄的植株數量不要超過全田數量的50%;此外,還要注意在授粉之后將多數剩余的雄穗也去掉。在進行去雄時要重點保護好玉米植株的頂端葉片,尤其要保護好果穗以上植株的莖葉。如果在玉米植株的盛花期遇到一些連雨天氣或者大風天氣以及高溫的天氣,為防止授粉效果不良可以選擇進行人工輔助授粉,達到降低發生玉米缺粒情況的概率[5]。
2.3.2 拔除空株
在輔助授粉結束后的10-15天,需要對全田植株逐行進行成長情況的仔細檢查,如果發現玉米空株則要采取拔除措施。這其中要注意的是,在玉米灌漿的后期不可將穗位以下的葉片去除,否則會引起玉米減產,降低畝產量。
2.3.3 收獲時間控制
玉米適期收獲的標準應是在全田90%以上的植株莖葉變黃,果穗苞葉枯白、蓬松,籽粒乳線(灌漿線)基本消失,黑色層出現時收獲產量最高。淮北地區夏玉米一般在9月底至10月初收獲為宜。收獲后及時晾曬。
3 結語
皖北地區的夏玉米生產對全省農業生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保證該地區的玉米生產、提高玉米產量對促進全省農業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隨著近年來全省氣候不斷變化、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種植廣適、多抗、高產、穩產的玉米新品種能夠減少氣候變化對玉米生產帶來的不利影響,優良品種配合科學高效的栽培技術是保證玉米產量穩定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 鄭軍.皖北氣候對玉米生產的影響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29-31.
[2] 王家保,韓坤龍,聶桂霞,等.玉米新品種華皖616的選育及其特征特性[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1):51-52.
[3] 紀艷玲,周奇.淮北夏玉米高產栽培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6(14):81.
[4] 黃涇.玉米新品種隆平20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2,18(9):77-78.
[5] 劉存亮.玉米新品種科試616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6(3):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