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明
摘要 主要介紹豐農啤1號大麥的特征特性,總結了其高產栽培技術,主要包括種子處理、整地與播種、播后清溝、肥料運籌、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該品種的推廣種植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大麥;豐農啤1號;特征特性;高產;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12.3.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025-01
豐農啤1號由大中農場集團有限公司農業科技研究所從自育品種豐禾啤一號變異株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即通過連續幾年的選擇、繁育、田間鑒定,2009年選擇穩定品系豐農啤1號,2010年進行抗性鑒定和產量比較,2011—2014年參加江蘇省大麥新品種鑒定試驗,綜合性狀優良,增產顯著,2015年6月定名為豐農啤1號。豐農啤1號是適合大中農場生態條件特點和大型機械生產條件生產的大麥新品種。
1 特征特性
1.1 農藝性狀及品質
大麥豐農啤1號品種為二棱春性皮大麥,幼苗半直立,葉色深綠,葉片較大,幼苗分蘗性較強,成穗率較高。有效穗數750萬穗/hm2左右,每穗實粒數24~26粒;千粒重42 g左右;籽粒外觀品質和內在品質優,該品種蛋白質含量為13.8%,微粉浸出率為78.5%,糖化力為350 WK,庫爾巴哈值40.8%,α-氨基氮201 mg/100 g,其中5項指標超過麥芽行業標準QB 1686-93優級麥芽標準,2項接近優質麥芽標準。抽穗期比揚農啤5號遲1 d左右,成熟期與揚農啤5號相仿或遲1 d左右,株高在88 cm左右,和對照相當,耐肥抗倒性好,抗大麥黃花葉病,抗寒性強,熟相好,適合江蘇沿海地區種植。
1.2 產量表現
2011—2013年參加江蘇省大麥區試,2年平均產量為6 708.6 kg/hm2,比對照揚農啤5號增產3.70%。2013—2014年參加江蘇省大麥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7 341.5 kg/hm2,比揚農啤5號增產8.4%,居第1位。2013年在江蘇大中農場集團有限農業科技研究所種植,平均產量7 450 kg/hm2,2014年平均產量7 500 kg/hm2,其中高產田塊產量7 800 kg/hm2。
2 高產栽培技術
2.1 種子處理
播前10 d左右做好發芽試驗,播前曬種2~3 d,根據發芽率、千粒重、適宜基本苗確定播種量。用大麥清或三唑醇等藥劑拌種預防病害[1-2]。
2.2 機械整地與播種
機械耕透熟土層,并略帶黃土,秸稈覆蓋效果好,覆土平,耕幅不超標;耙土平,破土效果好,不漏耙;開溝直,溝深20~25 cm,溝寬32~35 cm,絞土勻,畦面平;肥量準,不重、不漏、不露。江蘇沿海麥區豐農啤1號最佳播期在10月28日至11月8日,其他地區應根據當地氣溫條件進行調整。機械播種不能在路上拐彎的必須放起落線,用種量準,3.6 m 14行,行距均勻;嚴格控制播種深度(以2 cm左右為宜),做到播種均勻,出苗一致[3]。
基本苗控制在225萬株/hm2,早播或地力水平好的田塊基本苗可適當降低,晚播的基本苗可適當增加,但不超過300萬株/hm2 [4]。
2.3 播后清溝
播后48 h內,必須清好田間一套溝,達到溝溝相通。每40~50 m開挖1條橫溝,溝寬20~25 cm、深25~30 cm,散土均勻,積土厚度不超過2 m;條田頂頭必須在播后雨前開溝,播種結束后再清溝筑埂[5]。
2.4 肥料運籌
豐農啤1號施用純N 255.0 kg/hm2、P2O5 67.5 kg/hm2、K2O 67.5 kg/hm2,其中基肥氮占50%,P2O5、K2O各占66.7%。具體用量:基肥尿素187.5 kg/hm2,三元復合肥(15-15-15)300 kg/hm2,于倒4葉施三元復合肥150 kg/hm2、尿素75 kg/hm2,倒2葉施尿素75 kg/hm2。對田頭返堿地力差的地段做好增施有機肥、冬施復合肥工作,提高返堿地段群體質量[6]。抽穗后結合病蟲害防治,選用適宜的植物生長調節劑或微肥進行根外追肥[7]。
2.5 病蟲草害防治
在病蟲害防治上,做到播前進行藥劑拌種,抽穗揚花期根據氣候和田間郁閉情況防治赤霉病,加強對紋枯病、蚜蟲、粘蟲的調查,達標立即防治[8]。在雜草防除上,硬草采用播后苗前化除,用48%氟樂靈乳油1 200 mL/hm2+25%綠麥隆可濕性粉劑3 kg/hm2進行土壤封閉,視土壤墑情用足水量。對防效差的田塊及時進行莖葉處理,用5%愛秀900~1 500 mL/hm2,其中冬前化除用5%愛秀900~1 200 mL/hm2,春后化除用5%愛秀1 200~1 500 mL/hm2;對巢菜發生重的田塊用75%巨星22.5~30.0 g/hm2于麥苗三葉期至分蘗末期施用,對豬秧秧等闊葉草重的田塊用10%麥喜150~180 mL/hm2,化除時必須注意不漏不重,霧化良好,嚴禁在田間調節和試噴。所有莖葉處理應在冬前結束[9]。
2.6 適期收獲
在成熟末期(20%穗頭彎曲時)進行收獲,機械收獲時應調好轉速。收獲后要及時曬干或烘干揚凈,水分控制在12.5%以下,確保銷售啤麥籽粒的發芽率在95%以上。
)
3 參考文獻
[1] 于新民,蘇建權,高建軍,等.大中農場豐禾啤1號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0(18):59.
[2] 朱建峰,楊帆.大中農場揚農啤8號大麥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3):112.
[3] 陸加榮,王建武,浦東,等.大面積啤酒大麥高產栽培技術[J].大麥與谷類科學,2009(3):19-20.
[4] 趙永春,李紅麗.黃淮地區冬啤酒大麥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13(1):126.
[5] 尹可鑒.騰沖縣啤飼大麥高產栽培技術集成研究[J].云南農業科技,2014(2):49-52.
[6] 唐華樹,楊文飛.江蘇沿海地區啤酒大麥產量500 kg/667 m2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上海農業科技,2015(1):55-56.
[7] 蔣文廣.大麥新品種“莆大麥9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6):35-36.
[8] 火克倉,潘永東.啤酒大麥新品種甘啤6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甘肅農業科技,2015(6):79-81.
[9] 呂超,孫蘭英,李忠芹,等.啤酒大麥品種揚農啤7號的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江蘇農業科學,2012,40(9):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