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2019全年,中國GDP為99萬億元,相當于日德英法四個國家2018年GDP總和。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了70892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10276美元,突破1萬美元大關。這意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具備了堅實的經濟和物質基礎。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2017年1月上臺以來,外部國際貿易環境充滿不確定性,更充滿了各種明暗博弈。在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的步伐不斷加快,經濟增速勢必受到一定的影響?;谶@些前提,中國在過去的一年取得了如此靚麗的經濟建設成就,可以說難能可貴。
作為全球經濟的重要發動機,中國的穩定增長不但改善著本國人民的福利,同時也為全球增長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和外溢效應,這將有利于全球人民的福祉改善,以及國際貿易大環境的逐步回暖
不過,和外部因素的變化相比,中國經濟的內部調整更應引起關注。2015年開始,由于一些客觀的因素 ,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的“過熱”現象,部分企業的杠桿率飆升,在少數地區,還出現了局部性的金融風險。2017年下半年,去杠桿啟動,企業負債率逐步下降,局部性的金融風險被有效遏制。最終,經濟維持在了平穩調整的軌道上。
2020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平穩向前。但這一年也是特殊的一年,經濟的發展和結構調整也將被賦予不一樣的意義。這一年是“小康年”,經濟發展將愈發指向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近期的各種數據來看,人民群眾在很多維度上都實現了生活的良好變化。
數據顯示,2019年年末,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首次超過60%,達60.6%。城鎮化的作用非常巨大,最耳熟能詳的,莫過于城鎮化可以刺激經濟增長。但這只是一方面,城鎮化的大潮之下,其實也帶來了中國千萬個家庭的改變,他們得以從農村來到城市,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和其他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城鎮化的成功之處在于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同步,有效避免了發展中國家常見的由于就業不足而導致的城市社會問題。此外,那些有著良好產業發展的城市,也有著更雄厚的財力,才能提供有更好的公共服務,比如醫療、教育等,從而極大地提升勞動者的人力資本。最終,讓他們的家庭獲得更持久的遠期收益。
說到底,美好生活來自微觀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特別是企業群體的質量提升和轉型升級。在那些經濟成功轉型的國家,當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之后,都會大概率進入創新發展階段。而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群體,它們懂得市場,能夠將新的技術轉化為應用,然后再不斷推動技術深化,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近年來,推動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氛圍越來越濃,機制也越來越健全。近期,中央多次出臺相關的保護民營企業家和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文件,各個政府職能部門也反復釋放了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善意??梢哉f,社會上正越來越形成一種良好的發展氛圍。
近期還修改了《證券法》,這充分說明創新的法律機制正在不斷構建。新修改的《證券法》強調了注冊制,而注冊制的本質是把“選擇權”交給市場,是對市場的尊重,而最終又是對創新企業和企業家的尊重??梢灶A見,中國資本市場對創新發展的推動作用將越來越大。
在業已實行了注冊制的科創板,效果已經日益明顯。那些缺乏創新的企業會出現破發,或者出現股價的長期低迷,而創新能力較強的企業,則能獲得資本市場投資者的認可,并獲得一種強大的“頭部溢價”。于是,資本市場的股權投資將不斷推動創新企業的研發創新,而企業的創新又將讓投資者獲益良多,從而形成融資和投資兩者的良性互動。
經濟增速放緩并不可怕。很多經濟學家的研究表明,那些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關口”的國家,GDP的增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然后又會穩定在一個可持續的水平之上。對中國經濟來說,轉型已經在穩步推進。未來,還需要不斷通過改革和開放,來營造推動微觀主體創新創業的氛圍,這是調結構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