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前容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一種可累及全身多個系統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狼瘡性腎炎是SLE嚴重并發癥之一,約占系統性紅斑狼瘡并發癥的50%~70% ,是SLE預后不良的主要因素。既往研究證實,狼瘡性腎炎患者20年腎臟生存率僅為68%,但早期檢測和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腎結局。
系統性紅斑狼瘡會累及數個系統或器官,如累及到皮膚,患者面部會出現蝶形紅斑;累及到關節,患者會出現關節痛;累及到腎臟時,就會導致狼瘡性腎炎。所以一般來說,狼瘡性腎炎患者都是先有狼瘡,再有腎炎。紅斑狼瘡并發腎炎的幾率很高,約50%~70%的患者都會出現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癥狀,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腫、高血壓及腎功能不全等,因此紅斑狼瘡患者應尤其重視腎功能的檢查。
在確診為系統性紅斑狼瘡的基礎上,若同時出現腎臟損害表現,如24小時蛋白尿>0.5 克,或尿蛋白>+++,和(或)伴有管型尿(紅細胞、血紅蛋白、顆粒或混合管型),即可確診狼瘡性腎炎。當然,診斷的金標準仍然是腎活檢,可以明確其病理類型。
目前狼瘡性腎炎的治療方案主要包括糖皮質激素聯合免疫抑制劑治療,具體方案的選擇需要專科醫生根據患者的病情及腎臟的病理特點決定。雖然糖皮質激素在狼瘡性腎炎中廣泛應用,但可導致短期和長期不良反應。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2010年制定的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指南,建議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和活動度分級選擇治療方案:輕型狼瘡性腎炎選擇小劑量激素有助于控制病情;中度活動型狼瘡性腎炎建議釆用個體化激素治療;重型狼瘡性腎炎釆用誘導緩解和鞏固治療方案。
另有研究表明,抗瘧藥可降低紅斑狼瘡患者發生狼瘡性腎炎的可能性,且腎臟完全應答較高,終末期腎病發生風險降低,所以建議所有狼瘡性腎炎患者接受抗瘧藥治療。比較經典的抗瘧藥是羥氯喹,該藥可應用于妊娠期,不增加胎兒異常發生風險。
除了西藥,中藥治療狼瘡性腎炎也能取得良效,但是需要辨證論治,標本同治。如患者有腰酸腿軟、頭暈眼花、口干咽燥、舌紅少苔、脈沉細等肝腎陰虛之證,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黃湯加減以滋養肝腎;若患者表現為疲乏神倦、動則汗出、食欲不振、反復感冒,屬于肺脾氣虛,用四君子湯合玉屏風散為主調理等。中藥的應用能幫助患者提升免疫功能,增強抵抗力,減少狼瘡性腎炎的復發,從而改善預后。此外,中成藥、穴位貼敷、穴位注射、中藥外敷、針灸、小針刀等亦可用于改善狼瘡性腎炎的相關癥狀。
2019年10月30日,羅氏制藥(中國)宣布,旗下口服藥物嗎替麥考酚酯(中文商品名:驍悉)獲得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適用于Ⅲ-V型成人狼瘡性腎炎(LN)患者的誘導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成為目前該疾病治療藥物中唯一獲批此適應癥的嗎替麥考酚酯。
最新研究數據表明,在狼瘡性腎炎患者中,81.6%的患者為14~44歲的女性患者,育齡女性占到了大多數。而既往我國狼瘡性腎炎治療方案主要是基于皮質類固醇聯合環磷酰胺(CTX)或硫唑嘌呤(AZA)的非選擇性免疫抑制劑的組合,其中環磷酰胺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長期使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卵巢及生育功能。此次上市的新藥嗎替麥考酚酯在治療狼瘡性腎炎的過程中則很少影響患者的卵巢儲備功能,這為我國患有狼瘡性腎炎的育齡女性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