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亞露
(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錦繡幼兒園,江蘇南通 226400)
繪畫是一門表現內心情感的藝術。因此,繪畫過程中對色彩、線條等視覺語言的運用,也是對心靈的強烈表現。而其中的色彩感染力最強、最具張力,能夠最迅捷、最有效地使觀賞者感受到繪畫作品的藝術力量及精神含義。在這里,色彩對繪畫的作用力體現得淋漓盡致,它如同有聲的音樂一樣,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因此德拉克羅瓦說,色彩不僅僅“美以感目,還以‘繪畫的音樂’出現,美以感心”。可以說,色彩是繪畫的靈魂,色彩運用得好,繪畫作品也會提高一個境界。因此,對線條無法畫穩的幼兒來說,教師不妨從“色彩的啟蒙”開始,引導他們觀察生活,教會他們調配顏色,激發他們將內心多彩繽紛的世界表現出來。
自然生活的美好,就在于它為我們提供了色彩豐富的事物,這些事物包含色彩的訊息。我們看到它們,在認識它們的同時,也在認識它們所具備的色彩。所以,我們經常說“藍色的天空”“綠色的小草”,顏色和事物之間永遠存在一絲粘連的關系。這在孩子的用語中更為多見,當他們在認識事物之初、只能憑借視覺對事物進行描述的時候,顏色便是他們能夠運用的其中一種描述方式。但對于幼兒來說,他們的大腦還處在發育階段,還不具備很強的色彩辨別能力。因此,教師在了解了色彩教學對美術教學的重要性后,還要結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引導幼兒通過生活中多彩的實物進行色彩學習。當幼兒有將色彩的觸角伸向生活的意識之后,他們便會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事物的色彩,發現更多的美,更好地認識世界,提升對色彩感知的興趣。
知識的最原始形態都來源于生活,對色彩的認識也是這樣,幼兒總是通過認識事物的特點來引發對顏色的觀察,從而獲得對顏色的感知[1]。這是一種借助具體事物來完成對抽象知識的認知邏輯。為了更有效地對幼兒進行色彩啟蒙,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實物,讓幼兒進行色彩辨別訓練,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準備各種顏色的水果,如紅色的櫻桃、紫色的李子、紅色的蘋果、橙色的橘子、白色的梨、黃色的香蕉、黑色的葡萄等,然后將幼兒分成幾組,進行色彩分辨比賽。教師拿起一樣水果,每組幼兒進行搶答,最先回答并且準確的那組勝出。由于是以游戲的形式展開的,所以,幼兒會積極辨認。隨著幼兒對色彩感知能力的加強,教師可以增加訓練難度。例如,當教師拿起其中一種水果的時候,幼兒要迅速地選擇出符合該水果顏色的畫筆。經過反復訓練以后,幼兒便會對色彩形成一定的認識,這有利于他們的繪畫學習。
在傳統的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學的顏料比較單一,教師幾乎僅圍繞水彩筆、蠟筆展開教學。而這些繪畫用筆,常常為十二色到二十四色,并不能體現色彩的多樣,也不能體現色彩之間的關系,不能使幼兒對某一色彩的形成產生本質上的認識。在這種情況下,幼兒對色彩的了解依然止于表面,這不利于他們對色彩這一藝術語言的把握和運用。因此,教師要借助水彩這一繪畫顏料,引導幼兒進行顏色調配訓練。此外,色彩的搭配也很重要,幾乎決定著一幅畫的美觀程度,以及畫面的和諧程度,所以教師在訓練幼兒調配顏色的同時,還要激發學生的顏色搭配意識,使幼兒了解顏色與顏色之間的差別,以及顏色搭配之后可能產生的效果,從而培養幼兒運用色彩的能力,使其更能完美地運用色彩表達情感。
例如,在進行水彩顏料調配之前,教師可以給幼兒出示三原色的圖解,并以實驗的方式使其理解每兩種或三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可能出現的顏色效果。為了使色彩的變化更具魔幻色彩,教師可這樣引入:“今天我要給小朋友們變個魔術。”當幼兒聚精會神觀看的時候,教師要將魔術的整個過程清晰地展現出來。如教師可以將天藍色和黃色混合在一起,顏色發生變化后,再啟發幼兒說出黃色和藍色混合變成什么顏色。幼兒異口同聲說“綠色”。這種綠色因兩者的比例決定了其有深淺的區別,所以,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糾正,說出不同比例下,綠色種類的變化。如黃多藍少,所形成的顏色是嫩綠色;黃少藍多,混合成的顏色為翠綠色。而顏色的調配主要是為了色彩的應用,因此,教師要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操作,用教師提供的天藍色和黃色進行草綠色的調配,并應用調配出的顏色去畫草地。但是僅僅會根據需求調配顏色還不能算是具備了運用色彩的能力,教師還要啟發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進行顏色的搭配。例如,教師可讓幼兒在所繪的草地的基礎上,畫出各種顏色的花朵,而且花朵與草地搭配要好看,既要顯示出花朵的顏色,又要顯示出草地的顏色。
德拉克羅瓦說:“色彩是繪畫的音樂,是繪畫最動人的部分,是一種可反映出創作者內心情感的藝術語言。”那么怎樣才能將內心情感世界與色彩融合,使繪畫作品的色彩具有情感的表現力,將屬于自己的藝術個性體現出來呢?這需要教師引導幼兒進行臨摹,在獲得一定的繪畫色彩認知后,激發幼兒放飛自我,進行自由的創作[2]。在創作的過程中,幼兒將臨摹時所吸取的繪畫色彩靈感與自身的創作靈感相結合,達到個性化的色彩表現效果。而且,由于幼兒不受拘束,可以天馬行空地進行創作,所以他們會將真實情感自然而然地體現在著色中,這更利于教師對幼兒色彩情感表達力的培養。
有時候,我們欣賞一幅畫,可能著重欣賞的并不是線條是否流暢,人物是否刻畫得活靈活現,景物在構圖上是否具有境界,而是自然而然地受到色彩魔力的吸引,從色彩的運用介入,欣賞一幅畫所反映出的情感。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我們會憑借自然界的色彩來映射內心的情感。放眼望去,小草、花朵甚至天空都在用色彩表達著情感,繁榮衰敗、風雨陰晴,從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觀看景色的人的情感。因此,色彩和情感有密切的聯系,教師要引導學生把握這種聯系。例如,教師可啟發幼兒進行思考:“今天我很快樂,我遇到很多幸運的事。那么我看到的云是什么顏色的?”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選擇出能夠代表快樂的顏色。如有幼兒說“云是粉色的”,有幼兒說“云是藍色的”,然后,教師再讓幼兒將具有美麗顏色的云畫出來。長此以往,幼兒就會有意識地用不同的色彩體現不同的情感。雖然用色彩體現情感是很重要的能力,但如果沒有節制地應用色彩,而不考慮整幅畫的色彩分布,便會毀掉畫作。所以,教師還要啟發幼兒如何使畫作的色彩展現得更為和諧。
色彩的應用在繪畫中占據核心地位,因此在幼兒美術教學中,色彩的教學也成為重點。雖然說色彩的感受力一部分屬于人的天賦,但大部分還是要靠教師的啟蒙引導。當幼兒對色彩有了自我的認識,能夠自如地應用色彩,他們即向繪畫之路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其繪畫水平也會獲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