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12月正式入列,到2010年8月起開始執行“和諧使命”系列任務,再到2019年4月23日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 周年海上閱兵中光榮接受習主席檢閱,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11年間先后9 出國門,越3 大洋,闖6 大洲,為43 個國家和地區的23 萬多民眾提供醫療服務,在履行國際人道主義義務的同時,有力配合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
懷仁揚帆傳友誼,艦行萬里不迷航。回望漫漫航路,我們深切感受到,黨的堅強領導始終像沉甸甸的“壓艙石”,讓和平方舟在驚濤駭浪中把定航向、勇毅前行。
建造“和平方舟”號醫院船,救助海上傷病員、確保部隊戰斗力,是和平方舟承載的主要使命。進入新時代,中國軍隊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出國門,承擔起維護國際和平和國家利益的重大責任。和平方舟積極走出去,從近海向深藍進發。
海外人道主義醫療服務是人民海軍的開創性實踐,沒有經驗可供借鑒。“和諧使命-2010”任務伊始,任務臨時黨委堅決用上級決策指示統一思想指導行動,牢牢把握任務正確方向,加強集中統一領導,準確深化任務理解,審慎處置敏感問題。
首次走出國門,就跨越兩洋、航經六大海峽,面對陌生海域、陌生國度,臨時黨委加強組織指揮,嚴密方案預案,確保絕對安全;針對航經馬六甲海峽、東非沿海海盜活動猖獗海域,臨時黨委充分發揮領導作用,加強針對性訓練,時刻保持高度戒備;在孟加拉灣,臨時黨委及早研判熱帶風暴路徑,果斷決定采取迂回航行方法機動規避,確保了兵力行動安全……黨委領導體現在方方面面,既確保圓滿完成任務,又為后續任務打下了組織基礎。
云帆高張,晝夜星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海軍黨委堅決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和習近平外交思想,深刻領悟習主席放眼世界縱橫捭闔的大戰略、心懷天下命運與共的大情懷、復興圖強捍衛和平的大擔當,加快推進海軍轉型建設,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海洋命運共同體。

2018年6月30日,和平方舟醫院船執行“和諧使命- 2018”任務,在太平洋上舉行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7 周年。 江山/攝
千帆競發,逐夢深藍。和平方舟作為海軍艦艇中的一員,以其獨特的軍事外交優勢,當好強軍思想的實踐者、大國形象的代言者、共同命運的守護者,成為新時代中國的閃亮名片。
每次任務,臨時黨委書記、副書記帶頭講黨課,把政治外交戰略講透徹,把任務政治屬性講明白,把出訪紀律要求講清楚,用黨的聲音統一思想和行動,為完成任務“加分”。
和平方舟訪問安提瓜和巴布達共和國期間,該國委婉提出,在為安提瓜島提供服務的同時,能否兼顧巴布達島。這個請求實現起來難度很大:停靠時間有限,醫療隊員有限,如果要去只能動用直升機,而這又面臨著在陌生空域飛行帶來的風險。
任務臨時黨委專門召開黨委會研究討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擴大服務、展示誠意的機會,最后決定連續2 天派遣救護直升機,輸送多個醫療分隊為巴布達島民眾提供醫療服務。當地媒體紛紛報道,中國海軍救護直升機在安提瓜和巴布達兩個島嶼之間,架起了一條空中健康通道。
“最偉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官兵一心,兵民一心,團結一致,是我軍強大戰斗力的源泉。海軍“千人一條艦、百人一桿槍”特征更加突出,同舟共濟、上下一心既是優良傳統,更是不變要求,一個體系、一個部門、一個戰位,哪一個鏈條斷了,哪一個環節亂了,都可能影響全局。
和平方舟,是一條大船,每一次執行任務都由幾十家單位、三四百號人抽組而成,其中有軍人,有文職人員,也有地方技術人員。和平方舟,也是一個“小家”,每次任務臨時黨委都叫響“一艘船、一家人、一條心、一股勁”,把所有任務人員編入黨團組織,完善組織體系,確保“人人都在組織中、人人都在工作中、人人都在管理中、人人都在教育中、人人都在安全中”。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和諧使命-2018”任務中,海上醫院全部由海軍軍醫大學抽組組建。面對轉隸海軍后首次大規模人員上船,戰斗堡壘該如何建強?他們打破了各單位界限,把不同科室人員混編成立黨支部,確保支部有力、組織有序。
在和平方舟上,組織,看得見、摸得著;“家”,暖著心、聚著力。
艦艇攀爬軟梯訓練對船員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于醫療隊員來說卻是很大挑戰。沒做過多動員,任務臨時黨委書記站在第一個帶頭上,海上醫院黨委書記站在第一排,各支部書記們也組成第一梯隊……最終,100多名醫療隊員不論男女老少,人人都過了這一關。
在和平方舟上,博士碩士上了船就是戰士,天南海北的人上了船就是一家人。醫院船官兵率先叫響了“甘愿吃苦吃虧,堅決為服務的人服務”的口號,讓醫療隊員感動不已;醫療隊員們則堅持在航行期間送醫送藥到戰位,讓戰士們心里暖暖的。“大船小家”被一茬茬任務官兵真情演繹著。
十余載春秋,和平方舟闖大洋、斗風浪、赴災區、到疫區,累計安全航行24 萬多海里,相當于沿赤道繞地球11 圈,每次任務都完成得非常圓滿,從未發生過任何違反政治紀律和外事紀律的問題。在很多人看來,這些年東出西進、縱橫四海的歷程,雖然沒有紅軍長征那樣驚天動地,但頭頂上的信仰是一樣的堅如磐石。
面對走出國門不同思想文化的交鋒、不同社會制度的碰撞、不同意識形態的較量,任務臨時黨委堅持用紅色基因賡續血脈、用光榮傳統涵養精神、用制度優勢堅定自信,打好意識形態主動仗。
針對靠泊外港期間,與外方交流交往多的實際,他們利用拜會軍政要員、舉辦甲板招待會、接待登船參觀、開展文化聯誼等時機,提升外交能力,砥礪政治素養;廣泛宣揚黨委制、雙首長制、政治委員制等制度特色,為擴大中國特色基本軍事制度在到訪國的知情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航行一路,教育一路;訪問一路,感悟一路。
在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針對當地人均收入高、社會福利好的特點,臨時黨委利用國內外城市規劃發展對比和國外商場里大量的“中國制造”,讓官兵真切感受祖國的飛速發展。
在世界老牌海軍強國,臨時黨委通過裝備縱橫對比,讓官兵領悟強軍興軍鏗鏘步伐,激勵全體官兵勠力同心、接續奮斗,增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將中國援建的港口、鐵路、學校、醫院、體育館等作為鮮活教材,讓官兵設身處地感受到“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不斷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信仰是精神的支柱,信仰是行動的羅盤”。許多官兵談到,一切勝利都能從信仰里找到源頭,走出國門執行任務,體現國家意志、履行國家使命、服務國家戰略,必須像當年長征的紅軍戰士那樣,跟著信仰走,才能克服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挑戰。
千里萬里黨在心里,時差溫差思想不差。跨越時空的相似相通,蘊含著一脈相承的真理,那就是:唯有頭腦的清醒和理論的堅定,艦行萬里才能乘風破浪,永不迷航!
和平方舟,世界上第一艘萬噸級制式醫院船,服役至今已到訪43 個國家和地區,為23 萬多人次提供醫療服務,完成1400 多例手術,讓500 多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創造“零醫療事故、零醫療糾紛、零診斷差錯”的紀錄。
這驕人的成績從哪里來?通讀和平方舟的先進事跡,我們發現,和平方舟人雖然執掌的是一艘醫院船,但他們與戰斗艦艇的戰士同樣有“能打仗、打勝仗”的追求。對于他們來說,就是當好“和平使者、生命使者、友誼使者”。
舟山定海,曾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29 艘軍艦摧殘蹂躪,大敵當前,清軍將領葛云飛、王錫朋、鄭國鴻三總兵率領5800 名將士,與英軍血戰6 晝夜后壯烈殉國。

在中國與馬來西亞“和平友誼- 2015”士兵聯演中,醫護人員從艦載救護直升機上轉運“落水人員”。 江山/攝
跨越100 多年的時空,定海三總兵的雕像仍在深沉凝望著這片古戰場。古戰場一隅,灰色的戰艦列陣中,船艏處標有紅十字印記、一身白色的和平方舟醫院船格外引人注目。
不遠處的碼頭廣場,它所在支隊7 個備戰打仗的英雄群體雕塑軀體向前,凝固在沖鋒的姿態。剛毅的臉龐,冷峻的眼神,像是在提醒官兵時刻準備著:戰斗就在下一刻打響。
歷史和現實在這里交匯。每一次到和平方舟集結,來自萬里海疆的數十個單位的任務官兵,有的仰視英雄的模樣,有的品讀英雄的故事,耳濡目染間,一個道理深深銘刻在官兵心頭:我們渴望和平,但和平需要實力來守護。
和平方舟為了和平而生、向著和平而去,但絕不能有和平積弊。“平時就是戰時”,對和平方舟來說,比戰斗艦艇更具有現實意義。
連年征戰在大洋,常年服務在海外,是和平方舟使命任務的高度概括。在逐夢深藍的航程中,他們堅持教育跟著任務走,課堂伴著艦艇行,不斷豐富形式、拓展資源,引導官兵人人都當戰斗員。每次出航前,都會組織誓師動員,這不只是個形式,更多的在于號召每一位官兵擰成一股勁,更好地執行每一項任務。
跟其他戰斗艦艇不同,對于和平方舟來說,每一次出征就是一次戰斗。
2013年11月,一場海嘯讓菲律賓沿海變成人間地獄。海軍黨委第一時間作出部署,海軍機關第一時間與菲方取得聯系,了解所需。中國政府隨即向世界宣布,中國海軍“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已經做好救援準備,可以隨時出發。
此時,和平方舟剛剛完成125 天的和諧使命任務和西沙遇險漁民搜救任務,很多官兵正在休假,很多裝備也正在檢修。而這突如其來的命令,猶如戰場上的沖鋒號,讓處在保養維護期的醫院船立即轉入戰斗狀態。
出發77 小時后,和平方舟在夜間如期抵達災區。為期16 天的醫療救助中,和平方舟共接診傷病員2000多人,并派出醫療隊前出巡診,為2600 多名災民送醫送藥,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交疾病報告12 份,贏得了菲律賓政要和民眾的高度贊譽。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和平方舟完成遠航任務剛靠碼頭又緊急出動,充分展現了中國海軍艦艇連續作戰能力和應急作戰能力。
沒有主炮射擊,也沒有導彈攻擊,能打勝仗,對和平方舟官兵來說意味著什么?來之能戰,這個“戰”字又如何理解?
和平方舟人的理解是,作為萬噸級大型醫院船,強大的海上醫療救治能力理所當然就是核心戰斗力。
和平方舟雖然被稱為海上三甲醫院,但它在本質上是戰地醫院。不論是醫療人員編組,還是各種醫療資源組合,都置于實戰背景下考量。
在資源編配上,和平方舟海上醫院共有300 張床位,燒傷和重傷床位所占比例高達60%,就是基于戰時狀態引發的傷病員種類的充分考慮。
在區域設置上,分為“傷病員換乘、檢傷分類、診療、手術、后送撤離”五類區域,其中手術區設在船體最穩定的中央部分,充分體現了海上救護的特點。
在國內外展開醫療救治的1000 多個日夜里,無論是緊急開辟空中生命通道,還是駕艇登島送醫巡診;無論是前出災區疫區消殺,還是聯演聯訓同臺競技,和平方舟人都能從容應對,憑的是什么?
——憑的是人裝結合。在亞丁灣、在外國島礁、在地中海、在加勒比地區……和平方舟利用一切時機,開展遠海衛勤保障演練,組織艦載救護直升機跨晝夜飛行和搜救演練,借助聯演聯訓平臺與外軍同行交流競技,實現人與裝備的最佳結合。
——憑的是最強團隊。從歷次醫療人員抽組上看,主體是以碩士、博士等高職專家隊伍為主,堪稱“國家隊”,個體醫技水平都是一流的專家水平。
——憑的是一流設備。和平方舟堪稱海上三甲醫院,不光配備一流的醫療隊伍,還配備CT 機、X 光機、空氣凈化裝置等一流的診療設備2666 臺(套),醫療區總面積達4000 多平方米,可以同時開展8 臺手術。
——憑的是聯合作戰。海上醫院涉及醫療、氣象、航海、航空等幾十種專業,和平方舟在連續多年醫療服務中檢驗和固化了調度指揮、就醫引導、病種分類、當面診療、病情監測、前出治療、安全警衛等數十種流程。
入列11年來,和平方舟先后有數千人次醫務人員隨船執行任務,12 種人員編組和指揮模式得到有效檢驗。醫院船救護能力研究、便攜式血液凈化等項目先后獲全軍科技進步二等獎,20 余項課題獲國家863、全軍和海軍科研計劃立項。
走向深藍的人民海軍,需要強大的遠海大洋衛勤保障能力作為支撐。和平方舟不僅是專業大型醫院船,更是人民海軍艦艇序列中的一員,同樣是戰斗力生成的重要一環。
戰斗力生成的鏈條上,每一環每一個節點,都影響著打贏。海上醫療救治,是一個“流水作業”環環相扣的過程,任何一個節點“卡殼”,都會影響救治的效率和效果。理順完善流程、科學分配力量,是大型醫院船“戰斗力”的起點。
和平方舟設計300 多張床位,在戰時狀態下,面對滿負荷傷員后送,怎樣高效有條不紊地展開?對此,和平方舟組織醫護人員堅持全員全裝滿負荷訓練,從搜救、打撈,到救護、后送,再到檢傷、救治,進行全員額、全要素、全流程演練,探索和拓展戰時海上救護的方法路子。
作為艦艇序列中的一員,和平方舟第一角色是“軍艦”。近年來,和平方舟海上立體救援實兵演練、國際人道主義醫療救援聯合演練、遠海衛勤聯合訓練、直升機跨晝夜飛行訓練、反恐防暴演練等使命科目訓練從難從嚴,戰傷救護、滅火堵漏、管路包扎等艦艇共同科目訓練常態展開。
作為海上醫院,和平方舟被稱為“流動醫院”。國際上通常認為,實戰背景下“流動能力”是檢驗衛勤保障能力的重要標志。
對和平方舟本身來講,醫院船自身機動能力是前提。在7 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期間,和平方舟經常出入陌生海域、地域,從臺灣海峽到馬六甲海峽,從亞丁灣到地中海,從印度洋到大西洋,航跡遍及三大洋六大洲,具備全球全海域抵達能力。
海上醫療救護,直升機轉運被稱為“第二次機動”。怎樣把遠離醫院船的大批量傷員迅速后送到醫院船,世界大國都把直升機轉運作為重要手段。從歷史上看,在朝鮮戰爭中,美軍首先在醫院船加裝直升機平臺,開創了用直升機將傷員直接送往醫院船的先例。英阿馬島海戰中,英軍改裝的醫院船也加裝了直升機平臺,在傷員救護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審讀歷史,和平方舟官兵悟出了不一般的味道:海上救援,沒有爭分奪秒的能力,就談不上能打勝仗的實力。
2015年9月,中馬兩國海軍在馬六甲海峽及其附近海域舉行實兵聯合演習。在立體搜救聯演中,和平方舟直升機組靈活采用扇形方式進行搜索,高度懸停逐漸下降抵達目標上空,從救生員出艙到救起“落水人員”僅用130 秒。
和平方舟自入列以來,先后圓滿完成軍地聯合海上維權演練、中俄聯合海上軍演、東盟人道主義救助救災和軍事醫學聯演、中馬“和平友誼”實兵演練、多國海上聯合演習等20 余項重大任務,一次次延伸了海上衛勤保障的航跡。
這條航跡,承載了“世界第一艘制式醫院船”奮斗的歷程,見證了他們探索中國海軍遠海衛勤保障的艱辛。這條航跡,無論還有多遠,無論還有多大風浪,他們都會一如既往堅定前行,這是神圣的責任,更是光榮的使命。

比武競賽中,參賽選手進行頭部包扎。 江山/攝
半個世紀前,作為新中國送給非洲人民的一份厚禮,坦贊鐵路開建。為了建設這條鐵路,中國除了提供資金和物資支持,還先后派遣工程技術人員近5.6 萬人次,先后有68 人為之獻出寶貴生命。
半個世紀后,又有一群“黃皮膚”來到了這里。他們頭頂“紅五星”,身佩“紅十字”,用精湛醫術和仁心大愛治愈了人們身心的傷痕,給這里帶來了幸福和歡笑。他們的形象走進了書本,凝固成油畫,連同他們乘坐的“大白船”,也印刻在當地民眾的腦海和心田。
和平方舟,這艘從東方駛來的醫院船,為什么能一路收獲掌聲和贊譽,讓世界人民念念不忘?這背后,蘊含著什么樣的精神基因?
醫護救援場也是戰場,必須直面生死考驗。和平方舟任務官兵為什么能一次次戰勝危難和恐懼?
和平方舟的每一次任務,都是一場戰斗;官兵們的每一次出征,都充滿著風險和挑戰。
那一年,菲律賓遭受“海燕”強臺風襲擊。災難中,52 歲的依力克德下肢被硬物砸傷數天,傷口腐爛嚴重,散發出陣陣惡臭。他被送至和平方舟前置醫院時,還被診斷出患有傳染性很強的開放性結核。
救人要緊!護士長高苗莉和戰友們一起,毫不猶豫地迎了上去。他們一邊做好防護措施,一邊細心地為依力克德清創、包扎、換藥。災難中痛不欲生的依力克德,得到了中國軍醫的妥善救治,感動得熱淚盈眶。
生理基因與生俱來,精神基因卻需要后天培育。和平方舟是非戰斗艦艇,任務官兵有的來自城市醫院,有的來自科研院所,有的來自各級機關,缺少了戰斗部隊的摔打,該如何淬煉血性膽氣?
翻閱他們的教育筆記,可以看到,無論是集中教育還是隨機教育,戰斗精神的培育始終是其中的重要內容。臨時黨委在任務官兵中叫響“出診就是出征、衛勤就是打仗”的戰斗口號,在艙室通道設置戰斗標語,濃厚戰斗氛圍,強化官兵“醫療隊也是戰斗隊”思想。他們還全員額組織軟梯攀爬、小艇換乘、輕武器射擊等科目訓練,錘煉官兵戰斗作風。
主任醫師吳曉青長期在療養院從事特勤療養工作,對海上戰斗生活了解不多。走上和平方舟后,她主動適應角色轉變,和年輕官兵一起攀爬軟梯,在波峰浪谷間轉運傷員,圓滿完成了多次衛勤演練任務。

官兵幫助行動不便的格林納達民眾登船診療。江山/攝
節奏緊張、連續作戰,是和平方舟執行歷次任務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對任務官兵戰斗精神的直接考驗。在外執行任務的日子,醫護人員常常要克服高溫酷暑、傳染病高發、醫療環境簡陋等困難,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加班加點接診病人。
翻開和平方舟任務志,一組組數據見證了他們的辛勤付出:在剛剛經歷泥石流災害的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醫護人員在8 天停靠時間里完成了51 例手術;在莫桑比克,7 天共接診9881 人次,單日門診量最高達到1796 人次,創下歷次任務的最高紀錄;在出訪任務最繁重的階段,和平方舟每隔三四天就要服務一個國家或地區,官兵們常常來不及休整,就要投入下一場“戰斗”……他們用過硬的戰斗作風,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懷疑、歧視、偏見阻礙了人們相互理解和信任,如何用真誠、真心、真情架起連通世界的彩虹橋?
在許多國家和地區,由于種族膚色的不同、意識形態的對立、地緣政治的阻隔,使得人與人之間矛盾不斷、沖突不止。和平方舟一路走來,也在各種質疑聲中艱難前行。
“他們的醫術和藥物可靠嗎?”“他們會不會借人道主義醫療服務之名別有用心?”面對少數國外媒體的猜疑,任務臨時黨委及時開展專題教育,組織宣誓簽名,引導官兵認清任務意義、堅定初心使命,用最真誠的態度、最真心的付出、最真情的服務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2014年,和平方舟首次訪問巴布亞新幾內亞時,對方以“醫生行醫資質”問題質疑任務官兵的醫療服務。最終,和平方舟憑借過硬的醫療技術和真誠的服務態度,感動了當地政府和民眾。4年后,當他們再次訪問時,患者們早早就在碼頭上排起了長隊。
“中國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這是習主席面向世界的莊嚴承諾,也是和平方舟開展醫療服務的根本遵循。到訪43 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始終用同等的愛心對待每一位民眾,讓博愛的春風溫暖患者的心田。
歷次任務中,首先考慮的是貧窮落后的國家。和平方舟首次出訪,第一站就來到世界上最不發達地區之一的吉布提。對沒錢看病的患者,他們總是派出醫療分隊前出巡診;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他們積極主動上門開展健康服務和文化聯誼;對偏遠分散的島民,他們專門乘坐直升機或小艇走村入戶送醫送藥……人們發現,這艘來自中國的“大白船”,就是“紅十字精神”的化身。他們稱贊,這是降落人間的“東方天使”。
超聲醫師查長松始終將“默默奉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和諧使命-2017”任務中,他每到一站都要為患者做幾百次超聲檢查,每日工作量是國內坐診時的數倍。
醫院船在海上實施手術時,外科醫生劉剛為了克服船體搖擺,確保手術精度,把自己同手術臺牢牢綁在一起,成功為患者實施闌尾切除手術。
面對絡繹不絕的患者,海上醫院院長蔡宏偉和醫務處主任潘竹林幾乎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帶領醫務人員設置檢傷分類區、發放雙語導醫卡、安排專門引導員,將多個科室同時展開,夜以繼日開展服務,寧可自己累倒下,不讓一人留遺憾。
和平方舟用行動向世界證明:真誠與愛心,可以打破懷疑和偏見的枷鎖,奏響人類和諧的樂章。
任務官兵來自天南海北,任務形勢也在時時變化,臨時黨委靠什么把大家擰成一股繩?
一束燈光,可以照耀前行的航向,也能招致沉重的災難。
一次,正在海上航行的和平方舟照例發布燈火管制部署,各個艙室聞令迅速行動起來。檢查組巡視到一間醫護艙室時,發現他們并沒有按規定關閉舷窗,向外透出了一束光。檢查組當即提出了批評。
“跟一束光較真,有這個必要嗎?”覺察到了一部分官兵的困惑,在隨后的晚點名中,任務指揮員講述了一段令人唏噓的歷史:114年前的日俄戰爭中,一支駛往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俄國艦隊要求各船全程無線電靜默、燈火管制,企圖逃過日本海軍的嚴密監視。誰知,一艘由貴族婦女組成的醫院船依然我行我素,燈火通明,最終給整支艦隊帶來滅頂之災。
“一支軍紀松弛、作風松散的部隊,不僅會在戰場上葬送自己,還會拖累整個團隊。”聽完指揮員的講述,大家深深領悟到:嚴明的紀律就是勝利的保證!
由于“和諧使命”任務人員都是臨時抽組,最多時分別來自69 個不同軍地單位,對“紀律觀”的認識,意見難免不統一:“為什么醫生隨船執行任務還要每天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為什么船上生活條條框框那么多?”……
“紀律是軍隊戰斗力的‘固化劑’,更是凝聚團隊、團結官兵的‘壓艙石’。”曾4 次執行“和諧使命”任務的醫院船原船長郭保豐深有感觸。
為了打牢任務官兵人人守規矩、嚴紀律的思想基礎,新員上船首要的就是固化作風養成:上下舷梯,人人必須面向國旗軍旗敬禮……這些條令條例的內容,已經內化為每名官兵的行為自覺。
從突出防范重點的“三個嚴禁”,到加強人員在外管理的“四項措施”,再到嚴防失泄密的“五個不曬”……各項嚴格的紀律規定,讓官兵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外出歸來,任務指揮員帶頭吹酒精檢測儀;任務途中,官兵婉言謝絕華人華僑添加微信好友的請求;離靠碼頭,站坡人員全程紋絲不動……正因為這些點點滴滴,任務官兵贏得了海外民眾和外軍同行的一致點贊。入列11年來,和平方舟先后在海外執行任務1027 天,3092 人走出國門,從未出現一例違反政治和外事紀律問題,沒有發生一起安全與責任事故。

2018年12月2日,在智利瓦爾帕萊索港,智利舉行海軍成立200 周年國際海軍閱艦式活動。圖為中國海軍和平方舟醫院船通過檢閱艦、智利海軍阿爾戴爾號坦克登陸艦時,官兵們軍容嚴整,行舉手禮。 江山/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