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夷

大數據已成為影響信息化網絡化社會生活的關鍵要素。將大數據融入部隊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高度融合的生動局面,既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訴求,又帶來了新課題。我們應當充分把握歷史機遇,積極應對現實挑戰,探究運用大數據破解長期制約思想政治教育質效提升的現實矛盾和問題。
近年來,武警貴州省總隊利用駐地大數據資源優勢,研發了以立體云中心、智慧云課堂、智能云考場、數據云引擎、多維云空間、心理云服務為架構的思想政治建設云平臺,推動教育向網絡延伸、向云端拓展、向數據深化。我支隊積極乘“云”而上、借“數”增效,走開了教育精準發力、高效實施、動態管控的新路子,有力促進了教育提質增效。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只有找準靶心、有的放矢,才能確保教育的指向性和針對性。但從實踐看,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有的思想調查長期都是通過傳統的問卷、座談等方式進行,工作量大、覆蓋率低、周期性長、時效性差,很難做到全員額、多層次、多角度,難以精準掌握教育對象的思想、習慣、偏好和行為;有的教育內容統籌安排不合理,計劃落實不嚴格,不少單位因臨時性任務、上級工作安排、重大會議活動等沖擊影響,導致內容落實缺項漏項比較多;機關對基層日常教育制度落實督促檢查手段比較單一,難以實現定期查、隨機查、實地查、全面查,難以掌握底數實情,基層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糾治。
大數據時代,由于數據計算、存儲能力的極大增強,數據來源受環境、條件和群體的影響大大減少,基本實現對所有行為的無差別記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運用大數據技術,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對數據的深度分析,提取不同層面官兵的基本特征和內心訴求,協助教員依托準確數據制定強化教育管理的策略和措施,實現數據力量和預測力量、管理力量的有機整合。一是推動思想調查向覆蓋全員轉變。針對部隊駐地分散、點多線長面廣且人員難集中的客觀實際,可依托大數據技術,借助強軍網同步對全體官兵進行網上思想調查。大數據可自動進行數據整合、分析比對,及時獲取全方位多角度的鮮活數據,與傳統模式相比流程快速簡單、數據準確全面、結論直截了當,既極大地節省了人力物力,又找準了靶心靶向。比如,我支隊受領武警部隊主題教育聯系點任務后,借助總隊云平臺,僅用50 分鐘時間就完成全支隊的網上思想摸底調查,經自動統計分析,梳理出教育中需要突出解決的17 個問題、官兵喜愛的9 種方式32 條建議,為主題教育開展提供了可靠依據。二是推動教育實施向覆蓋全域轉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無法對教育內容所產生的數據進行采集匯總、形成體系。大數據技術核心就是用數據說話,通過海量的數據分析能夠及時發現異常反映,找準教育實施中的漏項缺項,及時完善補充,突出重點強化,實現教育的閉合回路,推動教育管理與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比如,我總隊云平臺以“1+6”教育模式作為課程判別的基礎依據,實現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需要落實的教育內容的科學籌劃計劃,對基層需要落實的政治教育規范為8 個類別并成餅狀模塊在系統內直觀顯示,云平臺實時進行自動統計分析,較好促進教育內容全面覆蓋。三是推動進程管控向覆蓋全時轉變。大數據具有自動留痕、在容錯范圍內自動預警的特點,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教育者、教育對象各自對教育活動的管理和控制,以及對教學準備、授課情況、教員素質、教育效果等實施全面自動監測,機關可實時把控教育進度、調整教育節奏、掌控教學實情、實施教學干預。我總隊云平臺立體云中心模塊,基本實現了對各基層單位教育總課時、已完成課時、課程名稱、完成狀態等直觀反映,還能對未完成的課時自動分析預警提醒,便于教育管理者全時掌控教育落實情況。
近年來,各部隊普遍建有網絡教育平臺,對增強教育效果發揮了一定作用。但調研感到,以往的一些網絡教育平臺先天存在信息交互和智能化程度低等缺陷。從數據價值看,還不能從結構上打破數據壁壘,零散的數據儲存方式和相對獨立封閉的數據管控模式,限制了優質資源的利用,很難滿足施教者和受眾對其功能的需求。從回應關切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以海量信息滿足官兵自主化、個性化學習需求,以服務方式升級回應官兵虛擬式表達、平等式交流的關切上還有不小的差距。從資源獲取看,當前部分基層單位借助強軍網獲取學習教育資源相對受限,信息量少、內容雜陳、不成體系等問題依然存在,加之手機網絡限時開放使用,導致官兵難以找到高效的資源獲取方式,想學的內容找不到、想解的難題無渠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官兵的參與熱情。
運用大數據集成技術可以將分散無序、相對獨立異構的資源系統集成在一起,并通過知識組織的技術和方法,將各種信息資源進行規范科學地整理、類聚、融合和重組,使其形成一個效能更好、效率更高的數字資源體系,為走開開放共享的教育路子提供有利環境。一是提升資源共享效率。利用大數據技術搭建集資源獲取、需求推送、計劃預警等綜合功能為一體的共享平臺,采取音視頻、圖文等形式,將精品課程、優質課件、經典圖書、紅色資源等上傳到云端,實現教育內容隨時可學、思想困惑隨時可問、心得體會隨時可寫、討論辨析隨時可談。比如,在我總隊智慧云課堂模塊中,“黔中衛士大講堂”專家學者精品課、優秀“四會”政治教員優質課等課程,長期置于慕課排行榜首,深受廣大官兵歡迎,真正實現了從過去的封閉式自我教育向開放式互助教育轉變。二是增強個性需求體驗。大數據技術的特點是一切可以量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方法上實現了由“吃大鍋飯”向“個性教育”轉變。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收集整理官兵基本信息,研究行為動態,探尋數據背后相關需求因子,利用推流技術將全網資源進行自動分析,并選擇推送官兵想學的、愿看的、喜愛的內容,以適應新生代官兵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使各項服務保障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和精確化,增強學習內驅力。比如,可以建立心理大數據服務專區,結合官兵心理測查情況,提供問題分析、教材推薦、調試方式、經歷分享等“私人訂制”服務,進一步延伸感知觸角、提升心理服務質量。三是暢通資源獲取渠道。利用爬蟲技術,采用域名訪問和地址訪問的方式,進行網絡全域快速搜索,實現各類資源一鍵可得,并根據個人需要收藏備用,有效縮小軍內外、內外網之間信息“剪刀差”,讓官兵體驗到“百度”就在身邊。同時,結合教育進程,整理上傳影像資料、紀實素材、視頻短片等媒體資源,形成“軍中互聯網”“教育大超市”,最大限度實現資源集約、開放共享,不斷提高教育效費比。
當前,各級結合實際對管教抓教形式做了許多有益探索嘗試,但從實際情況看,過程難管控、評估不科學、督學缺招法等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從力量上看,隨著部隊改革推進,小機關帶大部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靠跑面檢查、實地了解不僅時間上難保證,人力上也疲于應付,難以真正走進去、沉下來,對教育實現常態化監督。從機制上看,當前部隊對教育的評估考核,往往都是依賴某次檢查、某次考核或者是某一印象來評判教育效果,不少單位把評估重點放在查看匯編資料、抽問理論、翻閱筆記、檢查教案等方面,缺乏應有的數據量化和全面評估。從載體上看,官兵的學習教育多數都是固化的模式、硬性的要求,吸引官兵自主參與學習、主動接受教育的創新手段還不多,以致有的對上級安排的自學內容不感興趣甚至帶有抵觸情緒,有的官兵學習內容零散、學習時間碎化、方式方法單一,難以形成體系。
大數據技術的系統思維,就是通過對官兵點擊、搜索、瀏覽時長、下載量等數據的收集、分析和整合,形成有利于管教抓教的體系數據,挖掘出官兵的個人偏好和現實期盼,推動教育管控更為系統、教育指導更加便捷、官兵需求更易滿足。具體講,主要優勢在于:一是計劃落實便于監督。大數據能以量化表、曲線圖等形式全景動態呈現教育信息,為實現課堂信息的有效把控、課程安排的及時調控和官兵綜合能力的動態掌控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利用音視頻推流技術,將政治教員授課現場適時上傳存儲,機關足不出戶就能同步跟進掌握課堂教育情況,查看以往教育留存數據,保證計劃有效落實,可較好解決時間被擠占、補課難組織、討論走形式等“老大難”問題。二是實際成效便于評估。大數據系統、全面、相關的技術特點,便于開展教育考核評價工作,通過對不同數據的綜合考評,能夠更加準確地考察教育成效。在對象上,既可以對單個軍人,也可以對不同建制單位進行教育考評,做到個體評價與整體評價相結合,客觀全面地反映一個單位教育開展情況;在時間上,既可以開展短期評價,也可以進行長期評價,使教育評價覆蓋各個時段,實現教育評價的連續性;在內容上,既可以完成單項評價,也可以開展綜合評價,通過年度教育活動縱向對比、歷年同類型教育活動橫向對比,參考軍事訓練成績、官兵心理狀態、單位風氣建設等方面的相關數據,實現對教育成效的整體考察。三是自主教育便于開展。數據的客觀存在性和相對穩定性,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大數據可自動、系統、整合利用海量數據資源,直觀地呈現出理論、事例、活動的效果,給官兵以最直接的感受,新時代青年官兵更樂于接受、主動參與,從而實現教育由“課堂灌輸式”向“群眾自主式”延伸拓展。比如,我總隊云平臺中設置了慕課補課、理論闖關、心理服務、熱點辨析、好書薦讀等板塊,在相對封閉的軍營環境中為官兵提供了較為系統的學習平臺,基本實現官兵適時自主補課、理論學習自動積分、心理調適自助服務等功能,增強了官兵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趣味性,有力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質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