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含 劉壇國
司馬徽曾言“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此“鳳雛”者便是龐統。赤壁之戰中,龐統協助諸葛亮和周瑜實施火攻戰略,為孫劉聯軍大破曹軍立下大功。可令人奇怪的是,滿腹才華的龐統在東吳孫權、西蜀劉備的“面試”中卻都沒被重用,這是為何呢?
龐統接受孫權面試時,“權見其人濃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不喜”。二人言語對話中,孫權見龐統不知謙虛,更覺不快。最后,奇才龐統被拒于門外。失落的龐統來到荊州投奔劉備,劉備見他長揖不拜,瞬間對“胸中之學,勝亮十倍”的龐統失去好感,最終只給他做了一個耒陽縣令。
可以看出,龐統事業沒有成功的原因,是其品德修養失分嚴重,致使他在君主的“面試”中屢屢受挫,雖滿腹才華卻輸掉了職場入場券,從而陷入不被重用的尷尬境地。
人無德而不立,立德為先,修身為本,這是人才成長的基本邏輯。不良的品德修養影響著他人對我們的認知和理解,以致對人際交往和工作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分析龐統“面試”被拒的教訓,我們在品德修養上應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注意形象,外表端正。龐統去見孫權,可以說是不修邊幅,凌亂不堪。面對“東吳之主”,外觀修飾放蕩不羈,孫權對其印象立馬大打折扣,甚至有些厭煩。即使是魯肅說情,孫權也不為所動。個人的形象修飾是品德修養的外在展示,初次見面最直接的感覺來自外表。我們首先要在外表上做到整潔大方,容貌端正,讓對方愿意與之交往,不能第一次與人見面就留下行為隨意、外表邋遢的印象,造成溝通障礙。
第二,注意禮節,尊重對方。龐統見到皇叔劉備時,還不知收斂,剛見面就傲慢無禮、不施禮節,絲毫不把劉備放在眼里,再次斷送了機會。可見,人與人溝通時,講話要文明禮貌,創造與對方交流的和諧氛圍。不管是見上級,還是對待下級,都要把自己看成是一個學習者,把身邊每一個人當成老師。一定要時刻注意禮節禮貌,放下架子,挽起袖子,和身邊同志一起貼心工作,拉近距離。
第三,注意談吐,真誠謙虛。孫權問龐統“平生所學,以何為主”,龐統竟答“不必拘執,隨機應變”。孫權又問“比公瑾如何”,龐統連東吳大都督都不放在眼里,說“與公瑾大不相同”。當劉備讓龐統做縣令時,龐統不知感激,埋怨道“玄德待我何薄”,甚是狂妄。這告訴我們,在展示學識和才華的時候,要時刻保持良好的談吐,態度謙遜,內心坦誠。遇有爭執,更要耐心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態度,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心悅誠服地接受對方的意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把“品德修養”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在現代社會,高尚的人品和良好的道德,在一定意義上對個人成功有決定性作用。因而,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意識、自覺地自警、自我約束,對于加強道德修養格外必要。從點滴做起,從一言一行做起,把加強品德修養落實到學習、工作、生活的每一個小環節,就會成長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