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志欣
摘要:中小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良好的財務管理工作對于企業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的迅速發展和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對企業財務管理風險的防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就中小國有企業在創新管理機制、建設專業團隊,優化資產質量、做實財務結構,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制度,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外部監管等四個方面存在的財務管理風險點及防范措施進行了分析,為增強中小國有企業應對財務風險的能力,促進企業良性發展提出了合理建議。
關鍵詞:中小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點;防范措施
一、引言
隨著社會發展,中小國有企業在經濟運行過程中,普遍存在財務結構不合理、運營資本相對匱乏、內控制度流于形式、風險防空意識薄弱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之下,財務管理工作尤為重要。而在企業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由于各種突發原因,難免會有風險點客觀存在。這些風險點對中小國有企業健康、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探討中小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點及防范措施對現實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中小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點
(一)管理層次多,人員更新不及時
與非國有企業相比,國有企業傳統的管理模式在員工更新換代上相對呆板,手續繁瑣,人員流動性差。一些“40、50”人員,年齡偏大,工作學習能力相對較弱,企業仍然為他們承擔工資及社保等費用,加大了企業負擔。而引進人才崗位有限、收入有限、獎懲機制不夠靈活,吸引人才力度不夠;而且公開招聘還要履行一系列向上級主管部門的報備審批手續,以上多種原因使得企業活力不夠。
(二)資產質量偏低,財務結構不合理
一些成立較早的中小國有企業,由于歷史原因,會投資社會公用項目或扶貧項目,從而導致大額資金無法收回,已經形成超過10年以上的呆壞賬。一是因報損手續不全,賬面無法做壞賬損失處置,使得企業賬面資產不實,資產負債率不實,總資產報酬率不實,財務報表參考價值偏低。二是外部籌資能力弱,財務杠桿運用不靈活,自有資金與借入資金比例不恰當,資產負債率偏低,資本結構不合理。三是考慮風險因素過多,資金運作相對偏于謹慎,減緩了提高資產質量的速度。
(三)預算管理效果不佳
中小國有企業的優質可用資金量相對較少,更應該加強預算管理,控制費用、增收節支。而在實際的預算過程中,企業每年產生收益的經營項目存在較大變化;同時,受經營業績考核目標的影響,企業預算指標相對保守。出現預算費用偏高,預算收入、預算利潤偏低的情況,導致預算結果與實際偏差較大。對企業的資源合理配置和經營活動的指導作用助益很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四)缺乏完整的內部控制監督體系
1.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
中小國有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較差,風險防控意識比較薄弱。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就成為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重中之重。一是可以更好地幫助其他各項內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高制度的實用性,使日常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給預算管理工作提供指導,提升財務管理工作的質量,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提供了保障。但是在實際的財務管理工作中,因受業績考核的影響,企業往往側重于提高經濟效益,對內部審計的重要性和潛在風險沒有良好的判斷和感知,忽略了對內控監督制度的建設。企業員工的內控意識還有待提高,使得內部審計的監督職能得不到有效發揮。而風險隱患往往是事后才能暴露,例如往來資金核對不規范、內控職責不明確等,導致企業中一部分應收款項無專人催收、長期掛賬現象,有造成潛在損失的風險。
2.外部審計存在整改風險
業務操作不規范,內部審計走馬觀花、重形式不重視實質,審計過程不按標準、程序,沒有對相關人員起到約束作用,經常會引發內部審計漏洞。例如稅收繳納、資產處置、薪酬發放、費用報銷等不符合相關法規要求,被外部審計單位出具審計整改建議書。不論是對企業形象,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國家的稅收收入,都會造成不良影響。
三、加強財務管理風險防控的重要措施
(一)創新管理機制,建設專業團隊
在現有人員基礎上,嚴控人員總數,嚴格進人條件。隨著現有人員離退,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公開招聘補充專業對口、高層次、有工作經驗的年輕業務人員和財務管理人員。定期開展業務培訓、專題講座,加強橫向交流,提高隊伍素質。在企業內部實行績效獎懲制度、競聘上崗、雙向選擇、末位淘汰制,逐步形成有效的內部激勵與約束機制。
(二)優化資產質量,做實財務結構
一是聘請有資質的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對歷史不良資產進行徹底清查,分類整理,形成專項報告或法律意見書。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按相關規范程序提交報告,報請主管部門核準。對不良資產進行核銷,分別沖減實收資本或減少資本公積,使得賬實相符。二是積極組織人力物力,并與律師事務所合作,加大清欠回收力度,力爭將損失減到最小。三是完善歷史頂賬資產各項手續,確權和處置變現部分固定資產,增加有效運營資金。四是吸引外部資金,爭取國家專項基金進入。例如吸引科技成果轉化基金、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工程資金等,抓好項目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調整財務杠桿。
(三)建立全面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
恰當的預算管理制度可以幫助企業降低費用、增加效益,更好地實現既定目標任務,促進企業整體管理水平的提升,爭取資源利用最優化。還可以預測潛在風險點,預先采取必要的風險防控措施。為此,企業應不斷創新和完善財務預算制度。
一是進行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按照工資與效益掛鉤的原則合理核定職工收入。結合企業年度效益實際增減情況,扣除政策調整等非經營性因素,合理確定企業年度工資總額增長或下降幅度。二是根據內部年度工作計劃,結合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經營考核指標,制定收入、費用的全面預算和重點工作措施,并落實到相關部室及個人。與部室簽訂目標責任書,作為績效考核的主要依據。三是對執行落實情況定期在公司辦公會上進行調度檢查和通報,有效督促實施。四是企業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及時溝通,根據預算實施情況,及時修正年初預算。
(四)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外部監管
1.細化審計職責
內部審計制度不能只流于形式。內部審計人員要職責明確,目標清晰,還要進行統一培訓,提高業務水平,按既定制度有序開展工作,對企業整個財務管理的過程進行持續的監督檢查。審核企業內部制度是否符合相關法規,內部審批流程是否得到貫徹執行,內部制度落實是否合理有效,既定目標是否保質完成等等,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多角度評判,最后形成專項報告,對風險防控的薄弱環節提出建設性建議和意見。
2.提高國有企業管理資金的能力
財務管理的核心是資金。中小國有企業資金存放及使用相對比較集中,需要明確崗位責任,對資金的管理步驟進行細化強化,既要保證大額業務資金支付,也要保證日常費用支出,增加財務預算管理的準確性。更需要加強財務監督,樹立員工的風險防控意識和職業敏感性。既要保證企業短期盈利,又要考慮企業長期生存發展的需要,增強資金調度能力,提高資金周轉速度。
3.端正對外部審計的態度
近年來,國資部門、審計部門、組織部門加大了對國有企業的監管力度。例如年度審計、企業負責人任期審計、經營績效考核審計、上級組織部門巡視巡察等,從各個不同角度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審計檢查,加強了黨組織對企業的監管力度。審查企業資金收支是否手續齊備,資產處置是否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員工是否有違法違紀行為等,并提出限期整改方案,為企業整改以往不足之處、防控風險、及時止損、健康發展提供中肯的建議。
企業應對外部的審查監管持歡迎、接納、學習的態度,對發現的問題逐條梳理,認真整改,借此契機完善內部防控制度,規范經營行為。
一是正確核算各項稅金并及時進行納稅申報。避免因不繳、少繳稅款導致的罰款或補繳稅款產生的滯納金。二是對審計、巡察發現的問題統一編號,研究制定整改方案、限時逐一落實。三是針對出現的問題建章立制,完善企業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長效機制,為企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結束語
對于中小國有企業而言,一套周密嚴謹的財務管理風險防控制度,首先,應當與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相結合,同時具有可操作性和實用性。其次,在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能更好的規避風險、減少損失、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經營決策的準確性。再次,可以提升員工素養,調動員工積極性,提高各部門之間協調配合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應對風險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芬.國有企業財務管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2018(12):153-154.
[2]毛金妹.基于內控視角的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管理探析[J].商業會計,2017(18):89-90.
[3]馮謙.內控視角下對企業財務風險管理的思考[J].現代商業,2018(13):118-119.
[4]林紅麗.淺議國有企業財務風險成因與對策[J].財會學習,2016(03):37-38.
[5]郝先鵬.新形勢下國企財務管理風險防范措施探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7(10):56-57.
(作者單位:淄博齊魯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