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西祥 王玉蘭
摘要:現階段,農村經濟形勢極為復雜,發展不平衡,分化極為嚴重,農村財務透明度不高,財務問題反響強烈,部分農村在推動城鎮化過程中問題突出,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很大阻礙,因此,必須高度重視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本文就農村財務管理中的情況進行分析,提出了完善之策。
關鍵詞:農村;財務管理;分析
農村在我國范圍很廣,而且農村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導致農村社會各種問題突出,其中,財務管理在一些地方表現特別嚴重,農村干部財務意識差,會計出納人員的專業能力缺乏,財務管理漏洞很大,財務違紀問題不斷出現,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很大危害。因此,加強農村財務管理對于促進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現階段農村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農村主要干部和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能力差
現階段,部分農村主要干部的財務知識差,缺少科學的財務管理理念,不會運用財務管理手段加強財務管理工作,導致農村財務管理能力不足。同時,農村財務人員文化水平低,沒有專業財務知識,只能進行簡單的報賬。并且許多農村的財務人員年齡偏大,接受能力差,導致業務難提高。而農村年輕人少,一些年輕人嫌農村會計工資低,不愿從事會計工作,導致農村財務管理質量難以提高。
2.財務管理不規范,資金使用中漏洞較大
由于許多地方的農村財務實行村賬鄉(鎮)管,農村中只設了一名報賬人員,農村內部財務缺少必要的監督,導致財務執行過程中漏洞很大。一是財務管理不規范,缺乏相應的約束機制,所有支出由村主要責任人簽字后,由農村報賬員交由鄉(鎮)統一代為記賬,鄉(鎮)記賬員只負責記賬,與農村財務沒有直接關系,不清楚財務中的具體內容,這里“會計”對“出納”的業務缺少必要的監督,導致監督職能弱化,存在很大漏洞。一方面,無法對農村的所有收入進行確認,導致部分收入不上賬的情況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對支出的使用只是出于票據合法性審核,對于不合法的票據進行退回處理。而農村的報賬員會采用變通方式將不合規的票據通過開具發票使之合法化,從而逃避了監管。二是資金使用管理漏洞大。部分村集體收入多、資金量大,容易造成農村主要干部與報賬員合謀,侵占集體資金,或者農村主職與報賬員分別運用自身的職務便利,侵占集體資產,給集體造成重大損失。而且由于農村干部缺乏交流機制,大多在本地任職,任期較長,因此,出現問題難以發現。三是沒有發揮農村資源優勢,促進農村財務增值。由于農村資金由鄉(鎮)代管,一些地方的農村干部沒有發揮領隊作用,運用農村資源優勢進行財務管理創新,盤活農村資產、資源,為村集體創造更大收益。
3.內外監管不力,違規問題突出
從農村內部管理情況看,農村民主理財管理流于形式,有的農村沒設理財小組,有的理財小組名義上存在,實質上形同虛設。沒有根據相關制度進行財務審核,做好收支確認,導致收支情況不明。在財務公開方面,一些農村也沒有認真執行公開制度,有的地方在執行時模棱兩可,讓人看不懂。再者,農村居民的財務觀念差,沒有監督意識,因此財務公開難起到真正的監督作用。
從外部監督方面看,村賬鄉(鎮)管只是一種記賬模式的變革,不能取代外部的監督作用,而一些地方的經管部門沒有加強對農村財務的審計,審計部門也沒有將農村財務納入審計監督的范圍,導致農村財務監督出現盲區,沒有外來審計監督從中發現違規現象,查找根源,研究解決方案,幫助提高農村財務管理工作。
二、完善農村財務管理的具體措施
1.做好農村主職和財務人員的選拔工作,加大對他們的財務培訓力度
農村干部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人,因此,要從選拔好農村干部,特別是村主職干部入手,為農村發展起到帶頭作用,從而推動農村經濟上臺階,實現大轉變,這樣才有利于加強財務管理,做好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一是要打破用人上的地域觀念,摒棄從農村區域內部產生農村干部的做法,從全縣域內進行農村干部,特別是主職干部的選拔工作,要進一步廣開選擇渠道,優中選優,選擇得力骨干,從而有利于改善農村財務狀況。二是要選擇有知識、敢于擔當的年輕人充實到農村干部一線,他們有思想,敢擔當,愿意帶領農民致富,真心付出,有決心和能力解決農村發展難的問題。三是做好農村干部和財務人員的業務培訓。要以縣域、鄉鎮為單位組織農村干部和財務人員業務培訓,幫助這些人提升財務管理水平。
2.規范農村財務管理,堵住農村資金使用漏洞
縣域或鄉鎮要制定統一規范的農村財務管理制度,規范報賬流程,從而保障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規范運行。一是鄉鎮記賬員要認真審核農村報賬票據,做好收支情況分析確認,全面掌握農村財務管理狀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做好審核把關,推動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要做好資金審查,對于相關支出要做好延伸核對,確認其真實性,做好財務風險控制。二是民主理財小組要發揮職能,鄉鎮要召集農村民主理財小組開會,講清理財小組的責任及應發揮的的作用,對小組給予適當的補貼,促進他們起到管理之責,做好農村財務監督,協助管好農村集體利益。三是用好農村“三資”,提高財務效益。農村中的“三資”包括資源、資產、資金等三項內容,有的農村資金不多,但有一定的資產可以盤活,這樣可以讓資產變現增值,為農村集體創造收入,有的農村資源較為豐富,但是處于閑置狀況,沒有很好利用,如荒山、灘涂、魚池等資源,通過外租承包可以為集體帶來可觀收入,改善農村的財務狀況,為此,鄉鎮要加以正確引導,讓農村“三資”活起來,有利于解決部分村集體農村財務困境。
3.加強農村財務內外監督,做好農村財務審計
加強農村財務監管,促進農村財務環境的改善,需要從內外著手,以內為主,以外為輔。在內部,除了強化民主理財小組的理財監督外,還要加大財務公開力度,規范公開內容和形式,為此,需要鄉鎮做好正面引導,推動農村財務公開,并做好監督檢查,督促落實到位。
在外部監督方面,要利用好鄉鎮代管的契機,強化對農村財務的業務監管,理順農村財務手續,更重要的是,鄉鎮要組織職能部門加強對農村財務的常規檢查,為農村財務管理規范化提供保證。同時,審計部門要采取抽查方式,每年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村財務作為審計重點,以點帶面查找農村財務管理的薄弱環節,從而為農村財務管理提供指導。
此外,對農村財務違紀問題要堅決查處,做到從重從快,起到警示作用;同時,加強制度建設,做好規范管理,提高財務管理質量。
結論:農村財務管理涉及到農村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與農村居民的利益緊密關聯,加強農村財務管理是農村發展的重要任務。在目前的環境下,農村的情況日益復雜,做好財務管理責任重大,因此,必須為農村配備好主職干部和財務人員,讓一批有文化、敢創業、愿意帶領農村致富的能人充實農村干部隊伍,幫助農村提高財務管理質量,帶領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陶杰.農村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相應解決對策[J].智庫時代,2018(49):49+51.
[2]李麗旻.淺析農村財務管理問題與對策[J].山西農經,2017(23):62+81.
[3]姜曉微.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途徑分析[J].山西農經,2016(15):11.
(作者單位: 蒙陰縣野店鎮財經服務中心、蒙陰縣野店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