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偉
摘要:當前,我國醫療改革要求以縣級公立醫院為牽頭單位,建設縣域醫共體,實行財務集中核算。在縣域醫共體人、財、物三要素統一調配,醫療等業務統一管理,并設立財務結算中心、審計中心等部門,并且牽頭醫院負責醫共體內人、財、物統一管理。因此,傳統的醫療機構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醫療改革的需要,構建縣域醫供體財務核算中心已成為必然趨勢。本文在分析新醫改背景下縣域醫共體財務共享中心構建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縣域醫共體內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縣域醫共體財務核算中心的構建路徑。
關鍵詞:新醫改;縣域醫共體;財務共享中心
一、引言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在縣域醫共體內,人、財、物三要素需要統一調配,醫療等業務統一管理,并在醫共體內部設立財務結算中心、審計中心等部門,由牽頭醫院負責醫共體內人、財、物統一管理。自醫改以來,各級衛健主管部門對醫療機構的財務監管模式進行了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采取的模式有在主管部門建立會計核算中心,鄉鎮衛生院賬目納入核算中心統一管理,公立醫院委派總會計師、總審計師,會計委派等多種方式。目前,這些管理方式已不能適應醫改的需要。在這種醫改背景下,由主管部門組建縣域醫共體財務共享中心已勢在必行。
二、縣域醫共體傳統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及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一)縣域醫共體傳統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縣域醫共體要求統一財務管理,鄉鎮衛生院的財務由牽頭醫院統一管理、獨立核算的管理制度。在這種財務核算體制下,傳統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弊端:
1.以縣為單位的醫共體財務不能統一管控
一般以縣為單位的公立醫院基本上有2-3個單位,各自都有自己的醫共體成員單位,至少要設置2個以上的財務核算中心,這樣一來,一方面增加了財務人員數量,單位運營成本高,并且在預算管理、財務核算等方面各醫共體相對獨立、分散。另外一方面不同的醫共體賬務處理方法、財務系統數據及業務系統數據不可能達到統一,不同的醫療機構之間的會計核算口徑不一樣,這就造成了無法進行數據的整合,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及完整性難以保障。而實施財務共享能保證財務數據在一定范圍內的集中、統一和規范,為大數據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奠定數據基礎。
2.牽頭醫院難以控制醫共體成員單位的財務狀況
醫共體牽頭醫院與其成員單位同屬于衛健系統二級機構,縣級公立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屬于不同的財務管理體制,實施的是不同的醫院會計制度, 這就造成牽頭醫院無法對成員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有效的管理,財務管理工作基本上都偏重形式,應付上級部門檢查,管理也只限于文件要求,形式上做到對資金的監管
(二)縣域醫共體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必要性
財務共享模式是一種創新的財務管理方式,他將分散重復性高的、已趨于標準化的相同的財務業務集中到財務共享中心統一進行處理,是對傳統財務管理方式的重大變革。是以提高經營效率,加強內部風險預測及控制,降低人員成本,促進醫共體標準化運作等為目的,是加強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
1.推進財務共享服務是衛健主管部門落實醫改政策的要求
近年來,一系列醫改政策要求,從運行機制、管理體制、體系建設等方面對醫療系統進行大力改革,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當前縣域醫共體下的財務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做到基礎數據的統一和財務核算標準的規范。因而需要財務管理手段創新,統一的財務共享服務可以在基礎數據的統一和財務核算的規范上支撐這一要求的落實。為衛健系統制定醫改政策提供依據。財務共享中心作為衛健系統內部獨立的部門,能夠為醫共體提供準確及時會計信息,能夠實時跟蹤和監控財務數據,為醫共體針對不同成員單位制定政策方案。
2.能夠為醫共體成員提供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支撐醫療機構精細化運營
目前,各成員單位會計核算的處理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差異,財務數據的統計口徑不盡相同,會計核算信息不完善。財務信息存在可信度底,不能直接用于分析比較,也無法用于主管部門做出決策的依據,更不利于醫療機構積極落實醫改政策。財務共享中心將所屬各醫療機構的會計核算工作統一到中心,將原來分散的會計核算中心工作集中在一起,按照相同的會計核算模式統一財務數據處理口徑,這樣一來就達到了醫共體財務數據、信息的統一,提高了會計核算的效率。
3.能夠加快財務隊伍由“財務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
衛健主管部門設立獨立的財務共享核算中心,統一處理所屬醫共體成員單位的財務核算等工作,通過統一的會計核算模式,按照財務共享中心標準化的運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會計核算效率。通過集中的財務共享模式,財務人員更加注重管理理念,把以財務核算為工作重點轉變為以預算,成本分析、控制為工作重點,加快財務隊伍由“財務型會計”向“管理型會計”轉變。
4.為公立醫院實現總會計師制度創造有利條件
建立財務共享中心。總會計師可以直接從共享中心提煉財務數據,這樣一來就可規避醫療機構架空總會計師的問題,同時通過共享建設,總會計師們也能運用更為全面的各醫療機構的財務會計信息,真正實現總會計師作為衛健主管部門和各醫療機構的經濟管理的“橋梁”作用。
5.提高財務決策支持能力
通過集中化、標準化和流程化管理,促進醫共體采用財務共享管理模式低成本高效率的為醫療機構提供服務,促進財務工作重心由會計交易處理向財務管理控制的職能轉變。通過財務共享模式把繁瑣的會計業務標準化和流程化。達到解放會計核算人員,財務人員通過對財務等信息進行分析后,最終為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提高財務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縣域醫共體財務核算中心的構建路徑
財務共享中心的財務監管模式是指縣衛健主管部門在現行的財務制度框架下,借助統一的財政一體化平臺,采用網絡化軟件,不改變公立醫院及鄉鎮衛生院的財務管理方面的自主權、決策權等前提下,實現對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的財務監管。
(一)成立衛健系統財務共享中心平臺
根據相關醫改要求設置報賬中心、財務核算中心、結算中心及維護中心、藥品結算中心、內部審計中心。共享中心負責所屬醫共體成員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按照醫院會計制度,財務制度采用統一的口徑進行會計核算,按照規范向各醫療機構提供財務報告,保證醫療機構之間會計數據的準確、可比。建立統一管理的財務會計基礎數據體系,統一會計核算口徑,根據政府會計制度改革的要求,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別執行的是不同的會計制度,這樣一來出具的財務報告缺乏可比性,進而影響到醫共體決策的統一性,因而需要統一會計核算口徑來實現管理分析口徑的一致和準確。
(二)提升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發揮財務共享中心的作用
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一要打造統一管理的財務會計基礎數據體系,提升信息處理能力,對各單位的財務數據進行有效的整理和分類,提升共享中心財務人員對財務數據的分析能力,保證財務數據的精確性。二要增加共享中心建設力度和投入力度,做好對于財務數據實時跟蹤監測工作,財務共享中心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系統,保證醫共體各成員單位的財務共享工作順利進行。
(三)建立醫院財務風險預警、防范及管理系統
財務共享中心必須要建立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應建立財務監測指標,并實施監控,對超出財務指標風險警戒線的,應及時分析原因。
(四)依托互聯網技術,推行成本核算管理
現在各級公立醫院雖然根據需要開展成本核算,但是都是為了核算人員獎金分配而開展的成本核算,側重于收入的核算,沒有真正建立一套完整合理的成本核算體系。縣級醫院必須要依托互聯網技術,加強對成本費用的控制管理,一是加強對醫院藥品成本、醫療成本的項目支出控制,二是加強對醫療服務行為的規范管理,提升醫院衛生服務行為。 三是建立醫共體層面的成本核算體系,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合理計算各種成本費用,以滿足醫共體管理的需要。在牽頭醫院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逐步實現醫共體成員單位完成成本核算工作,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財務數據的支撐,只有財務共享中心才能夠為實施成本核算提供大量準確的數據。
(五)建立衛健系統內部審計機構
為加強醫共體財務監管,應該建立衛健系統內部審計機構。建立健全內部監測制度及審計制度,是對縣級醫共體財務風險控制評價的主要措施之一,對醫共體成員單位應通過季度審計,年度審計來進行內部財務管理的風險控制。
綜上所述,本文對縣域醫共體模式下的財務管理模式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關解決措施,通過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在人員機構設置、財務核算,成本核算等方面實施,對醫共體的管理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首先明確了財務流程,同時也強化了財務監督,其次提供了財務信息質量,最后推動了財務轉型,促使財務部門由單純的核算會計向管理會計轉變。新醫改對醫共體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只有衛健系統管理層明確了醫共體財務管理的目標,加強財務管理的意識,才能保證醫共體可能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利民.縣域醫共體醫療機構財務共享中心的構建[J].管理觀察,2019,(17):172—173.
[2]陳益民.新醫改背景下同城公立醫院財務共享服務探討[J].財會觀察,2018,? (3) :52-53.
[3]王鐘炎.基于財務共享服務的公立醫院財務監管模式應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3):176-182.
(作者單位:安徽省廣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