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瑾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財政監督管理制度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監督手段,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事業單位作為獨立的財務核算主體,在接受外部財政監督的同時,更需要加強內部監督,提高事業單位內部自我約束的能力,強化領導干部廉政勤政意識,保障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為高效使用財政資金,有步驟有重點的推進財政工作提供條件。本文在分析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的對策措施,以期促進事業單位廉政建設,遏制腐敗行為滋生,凈化政治生態。
關鍵詞:財政監督;事業單位;財務決策
一、引言
財政監督,不同于其他形式的監督,它的監督內容主要是財政業務活動,包括對政府預算的監督、對財政收支的監督、對預算外資金的監督、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等等。從監督主體來看,主要可以分為兩大類,財政部門、審計部門等的外部監督和事業單位自身的內部監督。
2012年2月23日,財政部審議通過《財政部門監督辦法》,該辦法的出臺進一步規范了財政部門的監督行為,為財政部門監督提供了法律依據。近年來,各事業單位參照國家出臺的有關財政部門的財政監督辦法、條例等,結合本單位實際,相繼制定了相關的《事業單位財政內部監督管理辦法》來規范和約束本單位的財務活動,加強本單位財政內部監督。這些制度和辦法的制定,一定程度上規范了事業單位不合理、不合規的行為。但是,事業單位仍然存在想方設法去規避、甚至抵制財政監督的行為,給財政監督帶來很大的阻力。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而現代財政制度建設的提出又對現代財政監督制度的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業單位要緊跟現代財政監督制度建設的步伐,改變落后的監督手段,建設專業人才隊伍,對發現的問題要壓實整改力度,做好新形勢下財務監督工作,提高工作實效。
二、當前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是對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行為進行全程監督的有效手段。當前,仍然有很多事業單位的內部財政監督管理不規范,內部制度不完善,制度執行力差,制度的約束力不強,“重形式、輕實質”,內部監督管理工作“形同虛設”。當前,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管理存在的問題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對財政監督認識帶有局限性,抵制不配合
當前,很多事業單位對內部財政監督的理解比較片面,認為單位的財政資金領導說了算,只認人,不認制度和規范,內部財政監督形同虛設。有些制定內部財政監督制度的事業單位,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對于制度的執行力也是非常差,嚴重阻礙了財務工作秩序的正常進行。而有些事業單位甚至連相關的財政監督制度也沒有,更別提去遵守執行了。
(二)財政監督相關制度不適應當下工作實際
改革開放至今,事業單位不斷進行改革,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事業單位進入了新一輪全面改革的進程。在新的形勢下,事業單位的管理體制發生改變,而相關的財務制度建設卻沒有能隨著形勢的變化而及時改變。事業單位現行的財政監督制度中對于固定資產的相關監管制度并不健全,在實際使用和處置時,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固定資產購入后,驗收制度的缺失,使得所購置的固定資產并不完全符合實際工作的需要;新購置的固定資產登記制度不健全,時間長了,造成固定資產管理上的困難;固定資產處置流程不規范,個別事業單位仍然存在擅自報廢、違規處置固定資產的情況。
(三)缺乏財政監督專業人才,工作質量不高
由于財政監督涉及領域廣、專業要求高,事業單位財政監督人員不僅要具備財務專業知識,還需要了解財務相關法律法規知識,不然很難做到全面、及時的監控。目前,事業單位財政監督管理隊伍建設還比較薄弱,財政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專業素質低下,缺乏責任感,難以滿足財政監督工作的需要。
(四)仍采用傳統的財政監督手段,監督效率低下
現階段,大部分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手段仍然是通過查閱會計賬簿和報表的方式來查找存在的問題,這種監督檢查手段比較單一,監督人員需要進行繁瑣的數字運算,并且對照法規,逐項進行查證,財政監督被具體的查賬實務所牽制,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監督工作效率不高。在新的經濟形式下,信息量急劇增大,網絡辦公也成為新常態,這種傳統的以審查紙質賬目為基本手段的監督工作方法己經不能適應新環境的要求。另外,事業單位財政監督傳統的檢查方式通常為不定時突擊式檢查,時間上的不固定,臨時性的突查,這種非常態化的監督檢查并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存在的問題,這就使監督檢查的結果缺乏及時性和有效性。
(五)針對督查結果,處理整改力度不夠
針對財政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事業單位往往是態度非常堅決,要求整改,可是實際整改過程中,并沒有嚴肅處理所發現的問題,而是草草應付,整改工作流于形式。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對事業單位的財政督查結果中出現的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不夠,主要以罰款為主,對單位和個人的約束力不高。
事業單位財政督查結果的整改方案往往是落實在文件上,而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形成了整改方案表態好、調門高,而在整改上行動少、落實差。整改速度慢,采用能拖則拖的態度,督查結果遲遲不能處理反饋。
三、加強事業單位內部財政監督管理的對策建議
(一)打破傳統觀念束縛,正確認識財政監督
事業單位作為獨立的組織機構,實行獨立的財務核算,因此,財政管理成為單位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忽視其重要性。有財政管理就需要財政監督,財政管理要通過財政監督來實現。事業單位要正確認識和理解新的時代背景下財政監督的內涵和作用。財政監督是新形勢下國家實現宏觀調控目標、規范財經秩序的重要保證,是國民經濟的“監測儀”和“預警器”。在財政管理的過程中,離不開財政監督這把利劍,它是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財政監督領域,事業單位需要改變原來的重收入監督、輕支出監督,重外部監督、輕內部監督,重預算內監督、輕預算外監督的觀念,提高財政監督的約束力,減少鋪張浪費的現象。
(二)完善財政監督制度,增強部門內部自我約束
事業單位應參照相關的財政法律法規制度,單位內部控制制度等相關的法律、條例,結合本單位實際工作需求,制定符合本單位實際的財政監督制度,并將其列入到財務制度中去,規范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行為,有效抑制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加強單位內部約束。制度需要嚴格的執行才能落到實處,事業單位要按制度辦事,減少人情關系的參與,減少權責不清的推皮球現象。
(三)提升專業素養,搞好財政監督管理團隊建設
事業單位要做好財政監督管理工作,必須要有一支強有力的專業人員隊伍,而人員隊伍的建設,離不開單位領導的重視。單位主要領導首先要重視財政監督工作,把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為財政監督工作小組提供強有力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保障。
有了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事業單位需要不定期聘請或借調熟悉業務和技術的專業人員來單位進行指導,加強日常的實際應用,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技能,聘請或借調人員也可以加入到本單位的財政監督工作小組中去,一起參與本單位實際監督管理工作,通過共同的工作和學習,進一步強化單位工作人員實際運用能力,使財政監督管理團隊的能力更強,力量更大。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 :“注重培養專業能力、專業精神,增強干部隊伍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能力。”事業單位財政監督人員需要走出去,參加專業知識培訓,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要善于充分利用業余時間,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擴充業務知識和能力,練好基本功,用“專業”的素養去做好財務監督工作。
(四)改善工作環境,提高監督效率
傳統的財政監督工作環境讓工作人員陷入重復的腦力和手工勞動中,監督人員需要大量的審查會計賬簿和報表來進行收集和整理信息,工作效率不高。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的業務數據和信息越來越多,人員配置又有限,面對這樣的困境,事業單位要建立信息化的財政監督環境,將財務和計算機軟件進行有機結合,在信息系統的支持下,利用網絡高速、快捷的特點,可以隨時對所需數據進行檢索、查詢、核對。在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深層次探索挖掘網絡對監督效率提升的潛能,建立高效的財政監督管理體系。
(五)強化督查檢查結果,壓實整改責任
事業單位需要成立財政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小組,由單位法人擔任該小組組長,各業務科室的主要負責人擔任該小組的副組長,參與單位重點項目建設或業務的人員為小組成員,為整改工作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力保障。針對財政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事業單位需要形成書面的檢查結果反饋整改方案,規定整改期限,具體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監督檢查結果整改落實情況。
四、結語
當前,事業單位財政監督暴露出了很多問題,財政監督形式化問題嚴重,很多監督工作只是做做樣子,并沒有形成真正的內部約束力,違紀違規問題仍然存在。因此,事業單位財政監督工作需要進一步規范和加強,要把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做到在使用資金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的發現問題,嚴肅的解決問題,長效的杜絕問題,保持從嚴從實的精神,向“歪風”亮劍,與“邪氣”斗爭,真正發揮財政監督的作用。在新的經濟環境下,財政監督工作也要與時俱進,采用新的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財政監督工作效率,制定符合新形勢下事業單位工作實際的財政監督管理制度,嚴格按照制度落實執行,提升財政監督工作實效。
參考文獻:
[1]呂勇剛.對財政部門內部監督工作的思考[J].財政監督,2015,(16):39.
[2]賈瑞花.關于加強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的簡述[J].中國民商,2019,(02):9+101.
[3]周愛娟.加強財政監督檢查有利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J].財經界(學術版),2014,(13):97.
[4]趙憲國.關于加強財政部門內部監督檢查工作的探討[J].財政監督,2018,(13):68-71.
(作者單位:古縣精神文明建設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