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
習近平總書記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醫藥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凝聚著深邃的哲學智慧和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中醫藥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五禽戲是中國傳統導引養生的一個重要功法。華佗編創五禽戲的記載,最早見于西晉陳壽的《三國志·華佗傳》:“吾有一術,名五禽之戲,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鳥。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當導引。”[1]某中醫藥大學秉承“至精至誠、惟是惟新”的理念,弘揚“北華佗、南新安”中醫藥文化,著力培育“精誠是新”中醫藥人才,構筑安徽中醫藥協同創新高地,引領安徽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
1.緊密結合中醫藥優勢,推進五禽戲課程教學改革與發展。中醫藥院校挖掘五禽戲在中醫藥人才培養中的文化符號和重要元素,旨在提升學生身心健康,培育堅定中國傳統文化血脈,具有中華民族基因的新時代中醫藥專門人才。為了展示五禽戲育人獨特價值,學校充分考慮二級院部和學生需求,如某華東地區某中醫藥院校在針灸推拿學院體育課中普修健身氣功五禽戲課程,并把華佗古本五禽戲納入針灸推拿學院的專業必修課程。在全校范圍內開設傳統保健俱樂部選修課,傳授五禽戲。針灸推拿學院專業必修課程五禽戲,16 個學時(2 個學分);五禽戲俱樂部選修課程,32 個學時(2 個學分);人文與國際交流學院的留學生為五禽戲選修課程,32 個學時(2 個學分)。方興未艾的五禽戲教學過程中突顯中醫養生文化傳承歷程,也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內外傳播的重要發展推動力。
2.緊密結合中醫特色,全面拓展五禽戲課程。華佗五禽戲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作為安徽省特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儼然成為安徽省民族傳統體育“地方品牌”[2]。中醫藥院校普及五禽戲,既是育人的需要,更是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需要。目前,某中醫藥大學在教學內容上,結合傳統文化內容開發特色“校本課程”;在教學方法上,強調“身心和諧”實現修身養性;在教學思想上,把現代美學融入其中,提高鑒賞性;同時,積極營造習練五禽戲的校園文化氛圍,鼓勵學生在五禽戲項目持續進行1~2 年的學習實踐,熟練掌握五禽戲練習基本方法、機理和技能,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未來從事醫療事業具備一項運動處方專業素養的能力,也是進一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踐行文化自信的生動載體。
3.緊密結合實踐、合作平臺,打造五禽戲傳承發展聯合體。某中醫藥院校在2017 年被安徽南湖戒毒所譽為“傳統保健體育(八段錦、五禽戲)戒毒療法實踐基地”。2016 年,被評為合肥市健身氣功(五禽戲)站點。2019 年與亳州古本華佗五禽戲研究會擬定古本五禽戲研究合作意向,2019 年與安徽蚌埠戒毒所達成五禽戲戒毒療法合作意向。學校將腳踏實地立足安徽華佗五禽戲源頭,將五禽戲蘊含的辯證哲學思維、中醫藥學等多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脈絡融入到、輻射到各個合作基地和平臺,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文化發展傳承體系,在不斷的深化合作共建中,著力打造五禽戲發展聯合體。
4.緊密結合國際交流大舞臺,增強中華傳統文化美譽度。中醫藥院校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助力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再次發力,樹立國家新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五禽戲把運動養生和中醫養生合理結合,具有很高的健身和醫療價值,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校已同新加坡的武術團體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與安徽省外事辦公室建立合作關系,根據外事活動需要,參與五禽戲展演,學校留學生開設五禽戲、八段錦等中醫藥特色課程。在第八屆世界養生大會暨2016 中醫藥健康養生產業展覽會上,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佗五禽戲”亮相本次養生大會的現場,中醫藥院校大學生以及“五禽戲”愛好者共同表演了“千人五禽戲”。借力這些平臺,讓華佗五禽戲走出去、傳播開,發揮其最大醫療健身作用,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華佗五禽戲的國際影響力,促進與沿線各國的文化互通,為展示國家文化魅力及軟實力和塑造中國大國形象添磚加瓦。
5.緊密結合中醫藥文化研究機構,培育五禽戲文化品牌。如某中醫藥院校的中醫藥文化研究所是依托中醫藥院校人文與國際教育交流學院組建,中醫養生康復研究所是在針灸推拿學院、中醫臨床學院、中西醫臨床學院、人文學院、體育部、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病學研究所、護理學院等跨部門基礎上組建。其中中醫藥文化研究所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養生學、中醫治未病建設單位;開展“南新安,北華佗”醫學文化、中醫養生文化、中醫藥文化教育與傳播研究。中醫養生康復研究所主要開展新安養生理論與文化、中醫養生技術與產品開發、運動養生技術研究與推廣以及中醫康復理論與技術等研究。多部門協同配合,為華佗五禽戲文化研究和傳承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證,更好地深入挖掘五禽戲內涵研究。注重研究成果在全校的推廣,進一步培養學生弘揚和傳承五禽戲的主動意識;通過附屬醫院等機構研究設置不同體質健康狀況和不同人群特質的五禽戲運動處方,逐步進入臨床康復領域;依托學校及合作單位的中醫藥文化資源和平臺,“唱好五禽戲”,擴大華佗五禽戲的國內外知名度和美譽度,著力構筑具有安徽鮮明特色的中華傳統文化品牌。
1.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踐行健康中國戰略。基于健康影響因素的廣泛性、社會性、整體性,我國從戰略的高度提出“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體現了一種新健康觀。要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提升中醫藥對經濟社會的貢獻率和顯示度。五禽戲是中國養生文化的瑰寶,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非常靚麗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發展畫卷中,五禽戲曾吸收各時期、各地域和各民族的文化精髓來持續豐富自己。直到如今,可以確定地說,五禽戲留存了獨有的療病養生實用價值,并且飽含著深厚的文化魅力和價值。這些優勢不僅能夠為大衛生、大健康時代的來臨夯實基礎,更能夠為新時代中國夢的發展和實現提供有力發展原動力[3]。
2.重視五禽戲內涵完善與發展,開展五禽戲競賽、交流互動。安徽亳州是華佗五禽戲的發源地,中醫藥院校借助安徽亳州這張名片,加強交流,要進一步挖掘和樹立,在傳承中做好保護,在保護中更好地傳承,力促五禽戲走出國門、面向世界[4]。2011 年,華佗五禽戲進入國家第三批“非遺”名錄,緊密結合自身中醫藥文化特色優勢,注重創新五禽戲健身養生處方,構建以五禽戲為抓手的學校傳統文化互動平臺。積極組隊參加全國健身氣功—五禽戲大獎賽、全國中醫藥院校傳統保健運動會,主動對接亳州五禽戲研究會及五禽戲傳人,加強交流互動,做強做大五禽戲品牌。
3.重視五禽戲傳播,推動五禽戲進校園的普及活動。充分挖掘學校可以依托的資源,舉辦學校五禽戲展演活動,五禽戲走進大、中、小學校,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異的巡演活動,通過展演、展示、現場教學等方式,讓更多的學生走進五禽戲,融入到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深刻體驗中,通過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們受到視覺的沖擊和身體習練的感知覺,培養他們對五禽戲的興趣,進一步審視五禽戲的時代魅力,進而更好地促進五禽戲在大、中、小學校的有效普及。
4.重視開拓五禽戲傳承新領域,構筑與戒毒所合作平臺。五禽戲是建立在古代養生術、中醫理論及古代仿生學基礎上的,具有不可估量的健身、健心價值。為更好地開拓五禽戲發展新境界,某中醫藥院校主動與戒毒所開展五禽戲、八段錦戒毒實踐研究活動,經過近幾年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戒毒效果,開辟了五禽戲傳承的新領域。隨著五禽戲戒毒效果的顯現,蚌埠戒毒所與學校達成五禽戲戒毒合作意向,蚌埠戒毒所具有一流的戒毒研究科研設備,與之共建合作,勢必匯聚大量可靠實驗數據資源,屆時五禽戲針對戒毒領域的研究新成果將成為五禽戲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學校已籌劃五禽戲科研團隊,做好筑牢戒毒所五禽戲合作研究平臺。
5.緊扣“一帶一路”倡議,實現五禽戲“走出去”發展。弘揚中國文化,發揮東方文明古國傳統文化魅力,提高我國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增強國家凝聚力,為“一帶一路”建設增輝添彩;學校通過更多平臺對華佗五禽戲的整合開發和國際化傳播途徑的實踐,華佗五禽戲理論得到升華、技術得到提升,健身方法更科學合理,發揮了華佗五禽戲健康作用的最大潛力。同時借助新加坡武術團體、法國中醫診所等平臺探討國際化傳播途徑,進一步傳播具有運動特征的中醫文化元素。
6.緊跟醫療發展新變化,挖掘中醫導引養生保健文化新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把老祖宗留給我們的中醫藥寶庫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堅持古為今用。五禽戲融中醫、文化、養生于一體,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治病、養生和多元文化符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5]。我們作為中醫藥院校要加大五禽戲傳承力度,深入挖掘五禽戲養生保健的新價值,努力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服務于人民健康。
1.以五禽戲教育普及為重點,逐步向中小學輻射。樹立“生命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深入開展五禽戲推廣普及活動,挖掘五禽戲文化內涵,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五禽戲健身養生理念,滿足學生興趣愛好和專業培養需求,開設必修課、選修課程,以此構建中醫特色五禽戲項目1~2 年級一貫制的課程教學體系及針灸推拿學院學生、留學生專業主干課程系列,面向全體學生開設五禽戲文化教育活動達到4~5 年;五禽戲課程教學向學校周邊中小學演進,培養培訓中小學五禽戲骨干教師,助力使五禽戲納入中小學“陽光體育鍛煉”活動,學生參與度達到95%以上,形成一批五禽戲特色學校。
2.以五禽戲文化創新發展為基礎,豐富其文化內涵。依托學校中醫藥專業優勢,使五禽戲在不同專業、領域的交叉、滲透和融合過程中,深度挖掘華佗五禽戲文化內涵、拓寬研究視野、開拓研究空間。尤其是探索大、中、小學五禽戲項目教育傳承模式,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整合開發和傳播提供技術支持和理論支撐。通過中醫的經絡學說對華佗五禽戲動作進行解析,使人們了解其健身價值;以華佗五禽戲為橋梁豐富體育文化內涵,滿足人們對體育文化深度的需求,為中華優秀體育文化的繼承與弘揚拓展思路。
3.以制定五禽戲國際課程標準為抓手,開展國際合作。某中醫藥院校與韓國、日本、瑞典等19個國家和地區近50 個醫療和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從1994 年開始,先后有2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學員來校攻讀碩士、學士學位以及臨床研修。與加拿大、新加坡及港澳臺地區的院校和醫院開展學者互訪和學生交流活動。如此豐富的國際資源為五禽戲文化傳播打開了更多的國際窗口,也讓五禽戲成為了我國文化輸出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因此,制定五禽戲國際課程、國際標準勢在必行,借助與新加坡武術隊的良好合作基礎,推行制定國際標準,推動華佗五禽戲在國際更好地傳承和發揚[6]。借助學校的國際合作平臺,力爭在國際舞臺建立若干合作組織機構推廣五禽戲教學基地。
4.以五禽戲科學研究為突破口,探究五禽戲深層價值。依托中醫藥文化研究所、中醫養生康復研究所、醫史文獻研究所及體育部等人才資源優勢,針對五禽戲這門傳統體育運動形式的文獻考證和科學內涵的整理,通過現代運動學、醫學等知識的文獻搜集,五禽戲的現代研究結果的整理分析,將其動作分解進行科學解釋、注釋;探究五禽戲文化傳承創新的價值內涵;五禽戲應用方面尤其是在常見慢性疾病的預防、康復和戒毒新領域方面深入研究,學校扎扎實實地與安徽省內戒毒所建立的合作平臺,為五禽戲走入戒毒領域開辟了新的天地,將組建雄厚的人才隊伍投入這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舞臺,去探究和豐富五禽戲更深層的社會價值。
5.以五禽戲項目競賽為平臺,促進導引項目競賽體系創新。學校擁有承辦各種賽事的成功經驗,構建符合安徽省高校五禽戲競賽活動,豐富、完善高校導引類五禽戲項目賽事體系,積極推動具備條件和基礎的學校謀劃開展五禽戲俱樂部教學和課余體育訓練[7]。通過引進國家體育總局氣管中心的競賽模式,進一步探索符合安徽地域特色的五禽戲辦賽模式與運作機制,以競賽促教、以賽促普及,擴大五禽戲的知名度,增進高校學生五禽戲文化交流互動,每個大學生就是五禽戲傳承的一面旗幟,調動大學生在校研習五禽戲的主動性,為五禽戲的傳承奠定扎實的思想、實踐和人才基礎。
6.以五禽戲社團發展為著力點,逐漸擴大影響力。中醫藥院校緊緊扭住五禽戲課程,不斷壯大五禽戲學習、研究覆蓋面,在鞏固發展好學校五禽戲社團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幫扶指導兄弟院校和周邊地市社區五禽戲社團的成立和發展,爭創一批優質五禽戲社團,逐步擴大五禽戲社會影響力。
緊密結合中醫藥學科特色,以五禽戲項目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契入點,深度挖掘五禽戲的理論思想、發展脈絡、社會價值,以立德樹人為育人的根本目標,把五禽戲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校人才培養體系之中,逐步燃起五禽戲文化的特有魅力和生機,以時代的歷史使命感去激發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體驗,更好地貫徹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旨在歷史文獻、溯本正源、普及、創新、傳播、科學研究、內涵建設、文化產品等方面齊頭并進,協力推動五禽戲文化傳承和發展,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歷史舞臺上發揮更大的價值和作用。